六零俏佳人(172)
县初中的校长和教育局的领导们,由此越发地信赖向群,自发地帮他在钢铁厂那边的领导跟前说了不少好话。
这也是向群初去钢铁厂,就能得到厂领导的重视的原因之一。
有那么多老伙计为向群说话,厂领导肯定是会高看向群的。
至于向群不合群的性子,在他为厂里做出贡献之后,厂里的人自动地美化这种一根筋又不通人情世故的性子,说是天才总归是跟一般人不一样的。
如果向群不是这种性子,压根没办法投入那么多精力,为厂里创造出那么大的价值。
先是得到厂领导重视,再加上向群本身又是个有真本事的,厂里某些看不惯他的人逐渐地对他改观了。
虽说,向群平常跟工友关系说不上如何密切,但他人好,心思简单,从不会跟人斤斤计较。
平常工友们有啥问题请教他,向阳当惯了老师,有人想学,他从不会藏着掖着,再忙都会抽时间来帮助。
像他这种有真本事的大好人,谁都爱啊。
这么一来,向群在厂里的地位日渐攀升。
前些日子,向群又改进了工艺,因此得到厂长的表扬和物质奖励,他正寻思着找个时间把东西拎回向阳村,孝敬徐广田咧。
向群到钢铁厂工作,不到一年时间,光工资连提了好几次!更别说,他改进了工艺得到的那些物质奖励了。
所以说,徐广田是白操心了。
向群在钢铁厂混得好着呢,简直就是如鱼得水。
——
盛夏小升初的考试成绩是全县第十二名!
盛夏前后只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成功地赶超了全县将近一千名同学龄的学生。
当林大为得知盛夏的成绩,很是感慨又觉得自豪。
盛夏是他们红旗公社的孩子,她能考得这么好的成绩,不仅是她自己和家人,更是向阳村大队和整个红旗公社的荣耀!
林大为感慨之余,跟他家几个崽子说他对盛夏的印象,虽说这孩子不是全县第一名,但是她是林大为见过最努力又最勤劳的孩子。
林大为说他每次到向阳村去,总能看到盛夏这小姑娘在田间地头忙活,还能获得这么好的成绩实属难得。
徐铁柱听了他的感慨,还说了盛夏这孩子不光是一有空在地里忙活,她还能边干活边背书咧!
林大为跟他家几个崽子说:“这叫啥?天道酬勤!盛夏付出的辛劳都是值得的!你们几个要跟她好好学,努力学习,勤劳苦干才行!”
几个崽子都是见过盛夏的,再听林大为说了盛夏是如此的勤奋学习,纷纷表示要跟她好好学。
盛夏考了这么好的成绩,她哥盛爱国的成绩也不差,考了全县前一百名!
盛爱国的底子跟盛夏比起来,他的脑子没盛夏的灵活好使,基础十分薄弱,但他舍得下功夫,哪怕是天天不着家,得闲下来还不忘背书。
值得一提的是,盛爱国是考试型的学生,别人越是紧张越是考不好,他则是刚好相反,超常发挥考出了第八十八名的好成绩。
当徐铁柱来家里通知他们俩的成绩时,盛爱国得知自己考了八十八名。
盛爱国乐疯了,自己又蹦又跳不说,还抱着盛夏转了好几个圈圈,差点没把她晃晕过去。
盛夏无语至极,嗔怒地戳着她哥的胳膊骂他:“哥,你以后再抱着我转圈圈,我就让广田爷抽你!”
老爷子一生起气来,抄起烟枪杆子就砸人,准不会落空,一砸一个准。
最重要的是,老爷子动手打人,没人敢拦。
盛爱国瑟缩了下脑袋,下一秒咧嘴傻笑:“妹妹,我这不是高兴嘛。”
闻言,盛夏丢给他几个卫生眼,你高兴就要抱我转圈圈?她受不了这罪啊!
得知盛夏和盛爱国都考得这么好,徐广田亲自背着十斤大米,送到盛家去说是奖励他乖孙女孙子!
盛利和李香香自然是不想要老爷子这十斤大米,他们是真的不想占老爷子的便宜!
但徐广田脸一板,夫妻俩谁都不敢吱声了,万一不收把老爷子给气到了,他们俩谁都负不起这责任呐。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徐广田不单是老徐家的一宝,更是全向阳村的一宝!
要不是有他掌眼,开垦出来的那些荒地,大家伙心里都没底,不晓得种啥好呢。
再说了,这两年多亏了徐广田培育秧苗和其他作物种子,秧苗长得壮实不说,连蔬菜都好吃得不行!
没瞧见集市上,但凡说是向阳村出产的蔬菜,卖出去很好,价钱都很好嘛。
这年头是缺粮少食,但不代表着全都是穷光蛋啊。
有钱人,无论哪个年代都是少不了的。
大多数人是舍不得掏钱买菜吃,但城里那些个手头宽裕的人,自然不缺买菜吃的钱。
咱们华国从古至今都是吃货大国。
那些个手头宽裕的他们不介意多花个一毛两毛的,只要能买到特别好吃的食物,在他们眼里是值得的。
向阳村的蔬菜名声打出去了,村里人起初没啥感觉,菜吃起来的确是比之前的好吃,但也仅此而已。
毕竟庄户人家嘛,谁都会种蔬菜,没啥好值得吹牛逼的。
第221章 吊驴的胡萝卜
在外头听到外村人夸他们种的蔬菜很好吃,大部分的乡亲们俱是憨厚老实的性子。
听到人家这么夸,大家伙只会咧嘴笑,最多就是心里飘飘然,紧跟着吹上一句两句。
等到镇上、县里有人莫名而来,不辞辛劳地跑到向阳村说要找他们买蔬菜。
向阳村的乡亲们才意识到,原来他们种的蔬菜这么好吃,名气这么大!
好在这时候的庄户人家生性淳朴,知道自家种的蔬菜好吃,人家乐意买,心里高兴之余,并不会趁机抬高价啥的。
这时候是有自由市场的,农民们自产自销是政策允许的。
向阳村的蔬菜声名大噪,好些人的确是动了脑筋,试图从向阳村采购蔬菜,做个二道贩子,赚点辛苦费。
但这些人没能实现,为啥呢?
因为向阳村村民自有的蔬菜量不多,那些荒地种植的蔬菜是交由大队直接卖给军区的大食堂。
徐铁柱他们没想瞒着其他人,有人来打听这些菜卖到哪儿去,全都是据实以告。
得知这些蔬菜的去处,想当二道贩子的人纷纷都消了心思,再想挣钱也不能跟军队抢啊。
至于村民自留地或者是房前屋后菜地里出产的蔬菜,若是数量多,依旧是卖给军区食堂的。
军人在这年代是极其受到百姓们尊敬和爱戴的,能为军人做贡献,很多人都认为这是件很光荣的事情。
如此一来,集市上来自向阳村的蔬菜数量就更少了,价格也居高不下。
这些日子,盛爱国天天背着一筐蔬菜往工人聚居的地儿跑,这些工人手头宽裕,舍得花钱买好的。
好些熟悉的人一瞧见盛爱国来了,抢着买他背来的菜。
盛夏伺候长大的蔬菜,跟别的地里产出的蔬菜,差别还是挺大的。
吃过她种植出来的蔬菜,再跟向阳村其他的蔬菜比起来,一吃就能吃出来。
这也是盛爱国这小买卖,为何能做得这么红火的原因所在。
靠着卖菜赚来的钱,盛爱国给妹妹和他自己买齐了学习用品。
没过多久,盛爱国的小买卖停下来了,因为夏收开始了!
徐铁柱照例开了动员会,他一改往日的长篇大论,动员的话精简了不少。
大概内容是,夏收开始了,咱们又能吃上新粮食啦!
因着他们开垦了荒地,种了不少的蔬菜,队里多养了几头猪,天天吃饱喝足的肥猪宰了吃肉!
原本说到年底再拿猪肉做奖励的,更改了原计划,夏收过后评选出十户贡献最大的人家,每户奖励三斤猪肉!
这下那些认为自己有希望拿到奖励的村民不高兴了,说好的奖励五斤,咋就减成了三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