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俏佳人(201)
贺军红的手掌太小,又没什么力气,李香香没让她包大粽子,而是捡了小片的粽叶,让她包着玩。
出乎她的意料,贺军红心灵手巧,没一会儿就学会了,包得还挺像模像样的。
等包好了一个小粽子,贺军红捧着她包出来的第一个小粽子,奔向正在劈柴的贺伟,“爸,你看!这是我包的粽子!”
贺伟听见闺女喊他,转头看到小闺女额头沁出细汗,那双眼亮晶晶的,他这才低头看向她的手掌心。
哟呵!
这小粽子包得像模像样的,真看不出来他家小闺女还有这本事呢。
贺伟给闺女竖起大拇指,大大地夸奖他:“军红啊,你真厉害!你爸我就干不来这个。”
他倒不是不会包,而是嫌包粽子麻烦,不乐意干这活。
贺军红不知道啊,她打小就没见过她爸动手包粽子,这下得意地不行,昂着小脑袋跑回到李香香身边。
得到肯定,贺军红又一气包了三个小粽子,她掰着手指数了数,不够每个人分啊。
还得再包几个!
她一看篮子里的米没了,碗里的肉也没了,傻眼了。
李香香看她这惊呆的模样,变戏法般拿出特地剩下来给贺军红的米,“呐,你再包一个,够你们五个孩子每人一个。”
见到这些,贺军红才笑了,刚刚她的眼泪都在眼眶里打滚了呢。
等盛利带着孩子们满载而归,煮了一个下午的粽子也熟了。
贺军红一看到哥哥姐姐们回来,像只快活的小鸟,奔向他们还不忘说说她今天下午做了啥“丰功伟绩”。
听到贺军红说她自己包了五个粽子,盛夏很有眼力见地夸了她,说了不少好话咧。
贺建军和贺建邦俩兄弟面面相觑,对此持怀疑的态度,他们家这妹妹,生个火都得学好久呢。
贺军红心性敏感,她看得出来俩亲哥哥不信她,瘪着小嘴快哭出来了。
李香香见贺军红快要哭了,赶忙为她正名,“军红手可巧了,第一个粽子就能包得很好了。”
贺军红瘪着小嘴,以眼神控诉她家二哥,“我没撒谎。”
为了哄妹妹开心,贺建邦从兜里摸出几个鸟蛋,献宝般给贺军红看。
贺军红甜甜地笑了,接过了鸟蛋就往厨房钻,“爸,鸟蛋!煮鸟蛋!”
贺建邦傻眼了,他一句好话没落着呢。
盛爱国见状,哈哈笑起来,这下轮到贺建邦郁闷了。
贺伟正在厨房里张罗着做肉菜,见小闺女拿了鸟蛋进来,乐呵呵地应了,让她找个地方放好,最后再煮。
贺军红生怕她爸忘了煮鸟蛋,干脆提出要看火,这差事她干的不错呢。
盛利正在剁鸡肉块,这野鸡肉有点柴,最好是炖过再吃,不然咬不动的。
贺建军和盛夏则是在清洗鸡杂,肠子什么都清洗干净,回来用盐搓一搓就能吃了。
一家人忙着热火朝天,傍晚时分一顿丰盛的晚餐做好了。
盛夏负责将徐广田和徐铁柱请过来,盛爱国则是去请林满仓和刘根等人。
林满仓和刘根父女都是自带米饭,瞧着他们俩端着米饭过来,盛利把他们好一通数落。
今时不同往日。
自打有了盛夏精心照料的秧苗后,向阳村这几年的粮食收成不错呢。
到了今年,更是达到了家家都有存粮的程度呢。
林满仓笑呵呵道:“我这不是家里煮了我那份嘛?干脆端过来一起吃了。哎呀,我们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刘根也这么说,他们不是不知道贺伟要来,而是压根就没准备过来吃饭。
盛爱国过去的时候,刘小花都把饭菜都煮好了。
盛爱国盛情相邀,刘根没法拒绝,总不能把他闺女丢在家自己吃饭吧。
这不,刘根父女俩干脆把饭菜都一道端过来了。
徐广田和徐铁柱也没空手过来,都带了些吃的过来。
第258章 偶像!
前几年荒年,家家户户的粮食都不够吃。
平常去别人家串门,都会特地避开饭点呢。
大家伙早就养成了不去别人家蹭饭的习惯了,这一时半会儿,也难改掉这习惯。
盛利抱怨了两句,后来见徐广田都拎着几两肉来,他彻底没话说了。
两个好兄弟,盛利还能说一两句。
但,徐广田是他干爹!
老人家亲自拎东西来了,盛利能说啥?啥都不能说!
除非他吃了熊心豹子胆了,才敢当着老人家的面说。
徐铁柱拎了半壶酒过来,他一直没舍得喝,存了快半年了呢。
饭菜上桌,人坐齐,大家伙开开心心地吃饭喝酒聊天,直到快十点钟才散了。
徐铁柱吃得满嘴油光,最后拎着空酒壶、扶着他家老叔回家。
第二天,贺伟跟着盛利去不远处的养殖场看了,他看着铺了水泥地板的养殖场,李香香和几个能干的女人,一大早就忙活着喂牲畜了。
喂了猪鸡鸭,李香香她们还把养殖场打扫得干干净净,就怕环境不好,导致动物们生病。
因着这养殖场是经过公社林书记批准建造的,他为了帮助向阳村的社员们更好地完成任务,还用了他的人脉,找到了相关的技术人员。
林大为从向阳村粮食增产上看到了,技术人员的重要性。
单凭徐广田的技术,就能给他们公社创造了数不清的价值,由他经受培育的秧苗,给全公社的社员们造福了!
没看到,向阳村今年都有能吃到明年夏播的余粮了嘛?
这就是农业技术人员的重要性!
即便林大为不做,盛夏也会想办法,请向群帮忙找些关于养殖技术的书籍回来看的。
这下倒好,有林大为这一插手,找来了专业的技术人员,怎么着都比盛夏所想的看书自学好太多了。
如今是1964年的春天了,盛夏很想拼一把,赶在1966年之前考上大学!
贺伟特地挤出了几天的假期,没办法待太久,待了三天就提出要回去了。
临走的那天早上,贺军红死死抱着盛夏的腰,说什么都不肯走了。
见小闺女这么舍不得,贺伟逗她:“你真不走?那我们得一年见不到面啊。”
贺军红看看盛家人,又看向亲爸亲哥,哇一声大哭出来。
为什么要逼着她做这么难的选择?
她还是个孩子啊!
贺军红哭得鼻水泡泡都冒出来了,最后还是盛夏把她劝好了,答应贺军红会一路送着他们到县城。
贺家仨兄妹趴在后车窗处,恋恋不舍地看着送他们上车的盛夏和盛爱国。
尤其是贺建军,他贪婪地看着盛夏的面容,连眼睛都舍不得眨了。
贺伟见着这情景,心里沉甸甸的。
转念想到向阳村的改变,贺伟想着祖国发展一年比一年好,他们未来一定会有更多相聚的机会。
送走了贺家人,盛夏和盛爱国再度投入到劳动和学习中。
兄妹俩的学习进度不一样。
盛夏用一学年的时间便自学完了两年初中的课程,之后便是用来学习高中的课程。
而盛爱国的底子本比较薄,再加上他的脑子又没盛夏的好使,按部就班地跟着学校的进度学习。
每天清早,盛家兄妹俩照例六点钟起床,练半个钟的武。
吃过早饭,兄妹俩背一个钟头的书。
要是地里的活不多,他们就不用去帮忙,而是在家看书。
盛夏正在院子里看书,突然传来一阵乱糟糟的脚步声,她心头一凛,以为是出什么大事了。
她拿着书到门口,看到激动得满脸通红的徐铁柱,懵了一下。
徐铁柱见她出来,二话不说拉着她就走:“夏夏!快,跟叔去见首都来的农业技术人员!”
盛夏听到这些话,脑子里嗡地响了一下,首都来的技术人员?
万一他们发现了水稻增产的秘密在她身上,咋办呢?
没等她开口问细节,徐铁柱倒豆子一样自己说出来了,“他们听说了我们这的水稻大丰收,说要来做啥子研究咧!这不,你广田爷就让我来叫你一道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