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卦二十两(3)
“不去。”袁骁抖抖肩把他的手甩掉。
唐渊的手被他甩掉,顿觉自己的好意受到了漠视,当即一挑眉毛,说:“德行!我还不想带你去呢。还得花钱,不乐意带你玩。”
“你就打算这么一直混下去在江湖里当一个传说”
“多好啊。我就是一算命的,既然继承了师傅的手艺,那我就在江湖里当个算卦的怎么了?”唐渊走在头里,一步一晃,简直快把裤腰带晃下来了,浑身上下满满当当写着“舒服”俩字。
袁骁跟在他身后,看着他的背影。唐渊头上翘起两根头发来,随着他走路的姿势一点一点地,像急于争胜的大将军。“大将军”是袁家老太爷最爱的那只蛐蛐,黑头直须,斗蟋场上的常胜将军。想到那只耀武扬威的大蛐蛐,袁骁捂着嘴笑了两声,防备唐渊听见,然后追上唐渊:“你正儿八经的。走个路都晃也不怕绊倒,有没有点世家子弟的样子了?”
“你说什么叫世家子弟的样儿?像杨详那样天天逛园子出洋相?还是像周福从小就板正得像个小夫子呢?我从小出来学武,虽然没学成什么绝世大侠但好歹也成了一个名声不小的神棍,这就叫没世家的样儿?”
“我说不过你。”袁骁拽住他,给他理了理衣服,边理边像个老妈子似的叨叨,“不过你还是回家去看看,哪怕就看看你家老爷子呢,老爷子年纪也不小了。前段时间我收到家里的信说你们家老爷子常去我们家,我琢磨着他是想你了,你多回去看看他。”
唐渊任他打理自己,这人从小就跟老妈子似的管着他:“你说的倒是轻巧,我这一回去京里非得翻了天不行,我那皇帝小表舅恐怕又得愁得睡不着觉了。”
“你们家里那点事我掰扯不清,实在不行偷偷进京也行了,皇上对京城的掌控力也没到鸟飞不入的地步。好了。这边离驿站近了,我先走了,借匹马回大营,我那一帮兵小子还等着我呢。你好生的,别不舍得花钱,照顾好自己。”
“嗯,我还会有不舍得花钱的时候吗?太小看我了。”
“行,你厉害。”袁骁临走之前拽住他的袖子,把住他的手腕,亲了亲他指尖,“那我走了。”
“喂!你偷跑出来的啊?”唐渊冲着袁骁的背影大喊,袁骁冲后面摆了摆手,没回应他。
不回应唐渊也知道,堂堂镇国将军哪里来的那么多闲情逸致来茶馆听书啊,就算这个名头有水分,不是战时手底下根本没有太多兵力,那也有些兵撑底子,每日出操练兵忙着呢。
唐渊送走了袁骁,又不知道从哪儿把他忽悠人的幡儿拿出来了,青边白布上书四个大字:铁口直断。
他在茶馆里说自己最近经常发大财并不是扯谎,而是实话实说,最近找他算卦的人确实多了不少,出手还很是阔绰,着实是让他赚了一笔。
他冲着天空打了个呼哨,不多时便来了一只白鸽,他从那白鸽脚下取出一只细细的信筒来,把一条白绸布塞进信筒里,接着把信筒又绑回白鸽腿上。
那只白鸽瞧着很亲人,站在唐渊的肩头轻轻地啄他的头发,直把他顺滑的头发啄得凌乱。唐渊把它从身上薅下来,掏出一把小米来给它吃。
这鸽子是唐渊师傅养的,也不知道那老神棍给它吃什么了,小二十年了,这鸽子居然还活着,不但活着,前几年还带回一只母鸽子来,跟人家搞出了鸟命。为此唐渊狠挨了一顿训,主要是骂他不争气,鸟都有孩子了他一个大小伙子居然还没个姑娘看上。
本来唐渊心想,师徒都是老光棍,谁看不起谁啊。直到去年师母找上门来,唐渊才发现,合着谷里老光棍就他一个。今年师傅带着师母远游南洋,他便真正成为一个孤家寡人了。
“老鸟,吃完了就快点给我师傅送信去把,别在路上勾搭人家年轻小母鸟了。”
送走鸽子,他拎起算命的幡儿继续走,谁也说不清他要去哪儿,他自己也不知道。照他的说法,就是苦道人信步闲游给有缘人算命,若是你没碰上,说明没缘分。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二人离了茶馆,茶馆众人那是好一顿议论啊。
多稀罕呢,那可是再世阎罗袁骁,不说这人在朝堂上如何如何,单论江湖上这名号,谁听见不挑大拇哥。
这名号听着瘆人,却是怎样来的呢。
话还要从头说起。
这个名号发迹于来仪庄。来仪庄顾名思义,有凤来仪。
当朝皇帝的祖母孝慈皇后就出身这里,孝慈皇后生前荣宠极盛,以致其故乡也多被皇家偏向,封了这么一个称号。来仪庄也多出才子美女,及至成泰年间,来仪庄名声最盛,无数清客来此投奔,作乱者也打着这个旗号犯了不少事。
这本来不是大事,千不该万不该,来仪庄不该造当今圣上的谣。皇家的亲情比纸还薄,更何况当年孝慈皇后的嫡亲亲属大都鸡犬升天,留在来仪庄的都是些一表三千里的亲戚。
袁骁是受皇命而来,要拿来仪庄的人传播谣言的人问罪,不想却被来仪庄养的清客拦住。这些清客大都是落魄的武林中人,其中不乏犯下大案的朝廷要犯,武功也颇为精深,来仪庄给他庇护,他们也为来仪庄驱使。
其中一人尤甚,这人世间名号已不可知,单知道半张脸都毁了,似热油浇过一般,庄里的人都叫他半面人。半面人受过庄里人的恩惠,自请入庄报恩,此人功夫极为了得,尤其是一手鹰爪功使得出神入化,这人就是第一个拦住袁骁的。
袁骁是后生辈,半面人没把他看在眼里,拦住他只劝他回去。不防备之下被袁骁快剑剁了双手,血不要钱似的喷了袁骁一身,袁骁没说别的,使得剑鞘把他拨开,道一声:“前辈,得罪了。”
半面人也是与袁骁交手的清客中唯一一个活着出来的,听说出来后就挂了金盆洗手的牌子,只道自己已经还清了恩情,从此再不管后辈恩怨了。
当夜,袁骁一柄青钢剑,连斩三十二人,一战成名。
据说当时留下来的清客放火烧庄,想把袁骁困在里面,袁骁杀出来的时候半身都是血,跟瓢泼的一样,身后却还背着来仪庄逃命时落在里面没抱出来的一个婴儿。当时有个瘸子就在来仪庄口,看见了一身血的袁骁从火海里出来,拖着一柄青肝利剑。灌满的内力的剑不知道是被内力所催还是被大火所烧,竟似淬了火一般。剑上血迹未干,血珠子连成线滴在被火烧过的土地上,发出“兹拉兹拉”的声音。袁骁眼底泛红,杀意极盛之时犹如阎罗一般可怖,剑甚至一度挥到这看热闹的瘸子眼前,还是身后婴儿一声啼哭,才拉住这再世阎罗。
这瘸子本是无为阁中的一位弟子,无为阁本就乐于搜罗江湖中的奇闻异事,更何况是自家弟子亲身经历的,于是便将此事大为流传,自此袁骁再世阎罗的名声就传开了。
世人总爱在传话时说些自己的见解,又添油加醋真真假假地说了些别的,渐渐地再世阎罗越传越邪乎,最后已然不像个人了,简直就是真阎王降世了。
倒不知再世阎罗本人听了作何反应。
第3章 成乾剑桃花针
(三)
“哎,我说说书的,你知道的东西多,你给咱再多说说这再世阎罗的事呗。”有好事的起开了哄,闹着说书的指望能听一耳朵新鲜事。
“哎,可不敢可不敢。”说书的连连摆手,推了又推,推不过去了才压低了身子,声音也低了三分,“你们胆儿可真不小啊,再世阎罗是什么名声咱先不说,镇国将军,那可是朝廷的人。”
“净瞎扯,上回我去洛阳人家怎么就敢说了?咱江湖人还怕了他朝廷不成?!”
“哎哎哎,列位好汉,给我这糊口的营生留条路吧,我这平头百姓,怎么敢随便妄议人家朝廷的事。”说书的实在无法,打着拱跟看官们道谢,赔笑赔了一圈,到这人这里才稍稍停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