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女先生[燃爆](109)+番外
封西云这才从市集里出来,手里头还捧着那一盒绒布的凤冠。托盘里似红艳艳的着了一团火,烧的又凶又旺。
绕到车子的另一边,封西云也坐了上来。
脱下外头的衣裳,封西云小心翼翼的把凤冠罩了起来。老丈人还在丧期,他虽是沅君的未婚夫,可也是半个女婿,半个陆家人。
沅君得穿素净的衣裳,自己也不能把凤冠这样的大红带在身上。
“我怕他们给卖了!”
一个月要摆三次花集,初四十四二十四,一年就是三十六次。老丈人死了才不到半年,等到丧期过了可以成亲的时候,少说还能摆九十几回。
若是这凤冠被别人在这段时间里买了去怎么办呢?他可不敢冒这个险。今天碰上了就是缘分,错过了就得后悔。
于是封少帅当机立断,把凤冠买了过来。
只是有些奇怪,那守摊子的小姑娘,一开始不给他好脸色。见他要掏钱了,才终于会笑了。又是先生好眼光,又是先生好福气的。
把疑惑甩到了身后,封西云谨慎的把托盘放在了自己的膝头,在脑海里勾勒着,若是沅君戴上这凤冠该是什么模样。
红绒的凤冠,肯定会衬的沅君更加肤如雪白。
眼底墨色的深潭变得澄澈透明起来,坐在前头的司机回头望了一眼,就晓得少帅今日心情不错。
事实上,少帅和陆家小姐在一起的时候,心情就没有差过。
司机也给老帅开过车,晓得这是封家男人的通病。老帅打了天大的败仗,半块地盘都被别人抢去了。但上车把小姑娘往怀里一带,那就跟自己打赢了一样,乐呵呵的能瞅见牙豁子。
少帅比起他那父亲来说,已经稳重许多了。
“陆宅。”
封西云把托盘抱紧,先送沅君回去。
车轮滚滚,陆沅君脸颊染上了令人疑惑的绯红。半是埋冤,半是别扭,看着被封西云外衣盖着的凤冠。
“你买它干什么?”
紧接着汽车碾上了一个石头,颠簸了一下,陆沅君比封西云还要紧张。
俯下身掀开了封西云的外衣,去看里头的凤冠有没有磕着碰着。好在凤凰的脖颈仍向前支棱着,两个黑眼珠瞪着,和刚才一样精神。
陆宅在运城的正中心,从四面八方过去都不算远。一会儿功夫,汽车便停在了陆府的门外。
门口的灯笼已经挂了起来,陆沅君也学着金家的样子,在灯笼里头扯了电线和灯泡。陆宅里的用人们都和以前的陆沅君一样,站在金黄的穗子下面,抬头往灯笼里头瞧。
“你也来。”
陆沅君自己下了车,没让封西云走。
男不圆月,女不祭灶。
八月中秋节,封西云可不能自己过。
第92章 第九十二章【一更】
封西云在陆家的客房里住了一夜, 睡眠一向不错的他,到半夜才终于入眠。
躺在床上,封西云掐着手指头算着自己有多少年没有过中秋节了。中秋月圆夜,像古诗里说的,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该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的日子。
但他的亲娘去的早,每年到中秋的时候, 父亲都会给他带回不同的姨娘,有时候还不止一个姨娘。
十几岁的时候, 封西云还能勉为其难跟父亲同桌吃团圆饭。
等到他从东洋回来,姨娘们比他的岁数还小, 娘这个字就说不出口。
以往的中秋月圆夜, 封西云通常都住在军营了,和回不了家的士兵们一起。北方过什么节都包饺子, 凑合再就一口月饼, 晚上抬头看看月亮,就算是把节过了。
是故中秋节对封西云来说,并没有多少值得珍惜的回忆。
大十五的从陆宅的客房里醒来, 宅子里的用人都比平时少了许多, 他起来以后,不晓得自己该干点什么。
除了不可或缺的用人外, 陆夫人给宅子里所有人都放了假。乡野里的地主在中秋和过年的时候, 还得放长工回家呢, 她总不能比地主还抠门吧。
留在宅子里的人,也就剩了厨房里头的,还有几个家里头没人,不晓得该回什么地方去的。
本来陆沅君留下封西云的时候,陆夫人有点不高兴。毕竟他还只是沅君的未婚夫,算不上陆家人,留下吃团圆饭不合规矩。
不过转念一想,把封西云轰走了他能上哪儿去呢?
反正这年头不合规矩的事情多了,几千年的皇帝都没了,还不能留未来的女婿吃一顿饭么。于是天黑以后摆桌入席,多添了一双筷子,多加了一把椅子。
院子里的供圆月的桌上头摆着不少瓜果,苹果一类的谐音平平安安,自然是不能少的。运城本地又比别的地方多几样东西,封西云在路过供桌的时候,还皱了下眉头。
中间摆的那块月饼,足足有盘子大小,花花绿绿的。陆沅君给封西云解释,说那是团圆饼,待会儿等月光照进院子里头的时候,分给他尝尝就晓得了。
可封西云想问的并不是那大月饼,而是月饼旁边放的,一把生的毛毛豆。
毛毛豆用五香粉煮熟了以后,是一道不错的下酒菜。穷酸是穷酸了一些,可老少咸宜,任谁尝了也讨厌不起来。
可生毛毛豆摆上来做什么,是不是厨房里的厨子急着回家,忘了煮了?
陆沅君拽着封西云往屋里走,天色已经暗了下来,过一会儿等彻底入夜,月光照进院子里,就该开席了。
“生的毛毛豆不是给你吃的。”
拖着封西云的袖子,陆沅君一边走一边往天上指。
“是给月宫里捣杵的白兔预备的。”
封西云挑挑眉,沅君说的在理,兔子大小也是个神仙嘛。总不能厚此薄彼,光给嫦娥供,不给兔子供。
进了屋后,满满的一桌菜,却只摆了三双碗筷。陆夫人本想把陆司令的照片也放上来,可当着封西云的面儿,也就作罢了。
“按照老规矩,本该是家里头的大少奶奶张罗这些东西。”
封西云与陆沅君落座以后,陆夫人站起来说话了。
“可我们家没儿子,更没有少奶奶,老规矩也不管用。”
陆夫人的娘家虽然并不穷,但也不是特别富裕,特别讲规矩的。故而陆夫人行事也很是随意,拎起酒壶给女儿女婿各倒了一杯。
陆家的厨子做菜并不精细,整整一桌的菜,没有一样能入得了封西云眼的。唯有中间的那一盘红彤彤的蟹,正是这个时令该吃的。
运城的吃法跟封西云以前见过的不一样,封家的厨子会把蟹肉的挑出来。蟹腿肉,蟹钳肉,蟹黄什么的,都得分开放。
从不会像陆家的厨子这样偷懒,蒸一蒸,连壳都不拆就这样上来。
手边摆了一套小物件,封西云学着陆沅君的样子,从盘子里捉了螃蟹过来,横行惯了的螃蟹被按在了木头的小墩上,手中在拿着一个小木头锤子,往蟹壳上啪的一敲。
硬硬的蟹壳咔嚓几声,碎裂开来,和咸鸭蛋差不多的蟹黄从蟹壳下头冒了出来,与别的肉混合在一起,蘸上姜汁调的醋,也别有一番风味。
下手抓虽不够文明,也没有平日里精致,可偶尔这样吃一次,似乎也不是什么让人讨厌的事。
中秋夜的饭菜,菜式要退居第二。团圆饭吃的就是一个团圆,最好是一家人,四世同堂。上有八旬的老人,下有几岁绕膝的孩童,方才能其乐融融。
孩童在院子里跑,老人坐在摇椅上,中间的两辈推杯换盏,才算得上是一桌好的团圆饭了。
还有个词专门来形容,叫天伦之乐。
陆家这顿团圆饭,就没有这份乐趣。三个人能吃出什么来,封西云还是半个陆家人。
加上陆夫人席间总是忍不住想起陆司令来,去年这个时候,陆司令还同桌一起吃饭呢。
陆司令还在码头扛大包的时候,日子过的穷,身上也没有钱。想给老婆吃点好的时候,就在夜里扎到河里,秋夜的河水早不是温的了,冒着冷意给老婆捉螃蟹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