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民国女先生[燃爆](125)+番外

作者:摸一凹喵 阅读记录

即便未来十天的火车都载着冀北大学的教员和学生,也搬不完呀。

“唉……这种事总得先准备准备,等真打过来就来不及了。”

在建康的旧友们,特意给吴校长来了消息,连政府都在选择迁都的城市了,吴校长最好也早点打算。

那边来的消息说了,这不是杞人忧天,而是未雨绸缪。

吴校长何尝不晓得陆沅君的顾虑,他也知道冀北大学人多东西多,不是说搬就搬的。

“据我所知,火车的车票已经卖到下个月。马匹驴子骡子,四条腿能跑的活物,除了野狗以外,再见不到别的了。”

陆沅君消息和吴校长说了一下,如果校长有意,她今天下课以后,就得去市政楼和李勋来商量商量。

“车的事,倒不算事。”

吴校长把椅子往后一推,招招手让陆沅君跟他过来。

两人走到了床边,吴校长推开了窗户,指着外头空地上的一样东西,示意陆沅君细看。

一群学生围着火车头忙碌着,冬天取暖剩下的煤炭也拉到了空地上,高高的垒成了一座小山。

“咱们学校一向讲求个学以致用,这个车头本来是我托人买来教他们上课用的。”

吴校长指着遍布锈迹的车头,推了推鼻梁上的镜框。

“学的还不错,他们说能修一修能开起来。如果路上铁路断了,这些孩子也会接,不过……”

吴校长叹了口气,把窗户关上,坐了回去。

“不过有去无回,只能走一趟。火车头毕竟有些年头了,经不起折腾。”

而只一趟车的话,是没法子把学生们一起送走的。

谁走谁留,这可是比怎么走更难的问题。

“能送走多少就送多少,我在南春坊找找地方,实在走不了的,去租界也可以。”

即便封西云真的顶不住,瀛洲人的坦克和汽车开到了运城的城门外,那也不能去南春坊租界里撒野吧。

“好,沅君你多费心。”

吴校长点点头,南春坊也是个出路。他摆摆手,稍稍舒了一口气。

“去上课吧。”

陆沅君拢了拢衣服,朝着门外走去,不过在离开之前,她又停下了脚步。

“我们是不是快停课了?”

吴校长低着头没有抬起,想了想后也找不到回答陆沅君的语句,只能再次摆手。

“去上课吧。”

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眼下还没到那个时候。

第105章 第一百零五章【二更】

“呼……”

陆沅君推开了小公馆的门, 脚步虚浮,肩膀酸痛。她把外套递给了从娘家跟过来的丫头, 颓然的在椅子上坐了下来。

“太太, 今天可还顺利舒心?”

丫头挂好了衣服跟了过来, 习惯了叫陆沅君小姐, 突然改口有些不适应。

尤其是在房子里没有先生的存在作为提醒,很容易就忘了把称呼从小姐换成太太。

陆沅君扭过头来,指了指自己的脸。还用问吗?显然是极不顺利, 也很不舒心了。

有半节课学生在说封西云没用,光跟自己人打仗神勇, 十年夺十八城, 报纸上都快管封西云叫赵云了。

然而对上了瀛洲人, 怎么就连一场都赢不了呢。

剩下半节课, 学生们在说陆沅君无能。陆司令守运城的时候,即便跟别的司令闹的再凶, 也没让运城百姓陷入如此的恐慌之中。

下课十分钟, 学生也不着急走, 唧唧歪歪, 嘀嘀咕咕的。上课讲的一句话也没有听,他们自己倒是说个不停。

市政楼下发了政令,又招了一批巡警。一人一根警棍, 从早到晚, 半夜里也有人大街小巷的晃悠。

有几个想要趁机闹事的地痞, 都被巡警用警棍敲到了巡捕房里头。

“太太, 喝杯热茶,顺顺气。”

丫头也知道自己问错了话,陆沅君的疲惫都写在脸上了,自己这不是多余嘛。

于是给陆沅君倒了茶,双手递了过去。

“我这里可不兴这个,你也坐。”

陆沅君拉出了一把椅子,让丫头也跟着坐下。

“近来的菜价米价涨了多少?”

丫头抬头看着头顶亮晶晶的西式水晶灯,将早上跟厨娘去买菜的回忆拿出来翻了又翻。

“涨了得有三成,有好些个人家,等散了市以后,跟在摊贩后头捡菜叶子。”

把菜价的事记了下来,得让李勋来去早市盯着了。自古发这种财的人就不少,要是有心眼儿黑的人,屯了米面不卖,过些日子抬高价格,可就要出事了。

比起菜价来说,陆沅君更想知道米面的价格有没有变化。

“米面铺子的掌柜是出了名的大善人,没涨价不说,来他门口讨饭的,没一个被推出去的。”

丫头竖起了大拇指,跟陆沅君说着她白天听来的闲话。

这会儿谁家也没有余钱,街面上的乞丐都讨不到饭了,听说近来没人上香,连山上的和尚都吃不上稠粥了。

说着丫头突然警惕起来,左右看了看,确定此刻屋里没有别人只有她和陆沅君以后,才又一次开口。

“太太,街上现在有个传闻,我不晓得该不该告诉你。”

她双手的手指铰在一处,纠结又犹豫。

陆沅君坐直了身子,点点头。

“什么传闻?”

街头巷尾的传闻可不都是空穴来风,就像父亲在后山埋了军火,江湖人的嘴再严实,仍然有风言风语传出来。

说几时几刻,陆司令用了什么车,拉了多少黄金。

即便和军火没有多少关系,可总归是有些根据的。

如果街面儿上现在出现了什么能让丫头也觉得不对劲的传闻,陆沅君可不能置之不理,得好好听听。

丫头低着头,不敢看陆沅君的双眼。陪小姐住了两年,谁在宅子里偷懒,陆沅君一眼就能看出来,那双眼睛比捉贼的还尖。

而此刻丫头要说别人的坏话,尽管这坏话是她从别人那里听来的,可要从她的口中传给陆沅君,多少还是有些不舒服的。

“人么都在说,李市长家里头有东洋人!”

陆沅君摆摆手,靠回了椅子上去。

“李勋来家里头肯定有东洋人啊,他老婆就是瀛洲人,天天穿着和服,去年给相机厂剪裁的时候,不是领着给人们看过了么……”

谁家有东洋人都稀罕,唯独李勋来最正常。

不过她也得安顿安顿李勋来了,这种特殊情况下,别让他妻子出门了。陆沅君自己出门都提心吊胆的,怕别人因为前线吃紧迁怒于她。

李勋来的老婆如果穿着那身和副满运城的转悠,那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嘛。

“小姐!”

见陆沅君坐了回去,丫头一时心急,连太太的称呼也忘了。

拽着陆沅君的袖子,把她拉了回来。

“夫人天天跟李家的续弦太太打牌,我自然是认识李市长的瀛洲老婆的!”

小姐把我想成什么样了?糊涂蛋么?

“李市长家里头住着一个东洋男人,拉黄包车的师傅亲眼看见的!”

穿着瀛洲人的衣裳,脚下踏着一双走路嘎嘎响的木屐,头发花白,五十上下的年纪。

鼻子下头嘴唇往上,蓄着一撮四四方方的小胡须,眼睛小小的眯缝着,张嘴说的是什么控你起哇,肯定是个东洋人,出不了错的。

男人?陆沅君终于生出了几分警惕。

李勋来娶的舞女是从霍克宁的花花世界里出来的,而做舞女的东洋女子,基本都是苦人家出身。

去吃李勋来的酒席时,霍克宁还一边喝酒,一边说过这个舞女的经历。

家里头穷,跟着父亲母亲到了华夏,想在这里谋点钱财,他日衣锦还乡。但没成想,夫妻二人在船上就染病死了。

一家三口人从东洋上船,到了华夏的口岸,就剩下了她一个。小姑娘没有活路,就去做了舞女,借着她身上的异域风情,不久便走红了。

再往后就被霍克宁挖了过来,当台柱子才半年多,便嫁给了李勋来。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