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生锦(734)+番外
“这孩子长得实在是好。”一位老夫人拉着林岚的手笑道:“端王妃再年轻个十几岁,就跟你一模一样。”
林岚有些羞怯。
她的生活,从见到端王府来人的那一刻起,就天翻地覆。
在此之前,她从未想过会离开益州,更没想过会来到丈夫口中的洛阳城。这短短几日的所见所闻,令她大开眼界,又让她有些怀疑这只是一场梦境。
这场专为她而开的芙蓉宴上,夫人姑娘们珠翠环绕,园子里芙蓉花争奇斗艳,处处雕梁画栋。
这是王府。
曾经多么遥不可及,连想都不敢想。
她看着眼前的这一切,越发束手束脚起来。
端王妃笑着拍了拍她的手,安抚着她的紧张,引见道:“这是李老夫人。”李老夫人,乃是李家在京中的代表。
林岚见了礼,接过李老夫人送出的表礼。
“来,你跟我来。”端王妃携着她往前,来到方锦书跟前。
跟在座的夫人们比起来,方锦书一个刚嫁人不久的媳妇,乃是晚辈。按理,她的座位不应在此处。
“见过王妃。”方锦书笑着施礼。
“快起来。”端王妃双手虚抬,对林岚道:“这位,是皇后亲封的县主,是你恩人的妻子。”
“王妃严重了,锦书愧不敢当。”
林岚早就知道寻到她的过程,这其中权墨冼功不可没。如果不是他,这茫茫人海,恐怕端王妃终其一生,也找不到自己。
“见过县主。”她见了礼,身后的丫鬟捧出一个托盘,上面放着一个鸡翅木双面绣插屏。做工精美,一对黄鹂鸟在上面栩栩如生。更难得的是,绣工极为出色,一面是鸟一面是花草。
“您太客气了。”方锦书道:“夫君同我说,这只是意外之喜,请王妃和您万勿放在心上。”
权墨冼是奉命前去亳州办案,并不是为了替端王妃寻找爱女。
“对他是举手之劳,对我可是一辈子的事情。”端王妃笑道:“书儿就别再谦虚了,区区薄礼,不足以言谢。”
“这是岚儿知道你女红出色,从益州带来的一副双面绣,算不得什么。”她笑道:“还有几匹蜀锦,已经让人装到了你的马车上。你这花一样的年纪,正是要穿得鲜亮一些。”
端王妃如此亲切,方锦书不再推辞,笑着谢过。
权墨冼在朝中树敌众多,这件事虽然是无心为之,但有了端王爷的照拂,他将省去不少麻烦。
这一番谈论,自然都落入厅中诸人的眼中。
在这个权贵云集的洛阳城里,权家委实算不得什么。但娶了方锦书,又有了端王爷做后盾,从此权家不再可以随意拿捏。
端王妃对方锦书如此礼遇,便是向整个洛阳城宣告此事。
她不能平白受了权墨冼的恩惠,这份人情,她一定要还。
永昌伯夫人坐在角落里,她的脸色实在是看上去很不好。但目睹了这一幕,心头那股不甘,无论她是否情愿,都必须得咽下去。
这场芙蓉宴之后,由端王妃做主,将林岚全家都从益州接到了京中。
她愧对女儿的,如今都要补上。
不仅要好好补偿,端王妃还要让林岚的家人也过得舒坦,方才能弥补心头歉疚。
林家在益州经营茶叶,过得富足。到了京里,有了端王府这块金字招牌,更是如鱼得水。可以说,因林岚一人,全家都过上了连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
最美不过四月天。
到了四月下旬,这场由权墨冼引发,最终持续了整整三个月的关于世家地位争论的大朝议,总算是落下了帷幕。
庆隆帝的刚硬态度,寸步不让的决心,让卢家终于上了请罪的折子,并交出了当日率众刺杀权墨冼的一名管事。
除此之外,各大世家经过一番利益的角逐,奉上一座银矿交割给朝廷。
卢家黯然将所有势力撤离了京城,其余六家在瓜分了卢家的资源之后,低调地蛰伏起来。
在这次大朝议中,不仅仅是世家各有得失,太子府、齐王府,锱铢必较地争夺着每一个官位、每一个效忠的人。
这片混乱之中,各方的利益犬牙交错。
也不知道,究竟谁获益更多,谁损失最大。牵扯太广,就连幕后的人,也算不清楚这得失。
随着庆隆帝的一道旨意,随着卢家离京,一切都重归平静。
世家的基业,树大根深。
权墨冼并没有想过要和世家过不去。他再怎么自傲,也只得以他的能力,同世家相比,那只是蚍蜉撼树。
卢家追杀于他,既然交出了凶手,他还有何不满足。
他真正的目的,是在这次风波中让宝昌公主付出些许代价。
宝昌郡主。
他摸了摸下巴,轻轻勾唇一笑,他喜欢这个称呼。
“权大人,宫中来人宣旨,尚书大人命您去正堂。”一名书办迈入房中,拱手禀道。他的眼中,是掩不住的嫉妒。
或者说,在整个刑部衙门里,比权墨冼资格老的人,对他除了不甘心之外,就是眼红妒忌。
权墨冼这个人,究竟是走了什么狗屎运?
亳州那案子,明明就是摸不着头脑的鬼案。当宫中命令他前往时,多少人等着看他的笑话,偏偏让他审理得明明白白,还博了个“夜断阴阳”的美名。
☆、第九百三十四章 纯臣
不仅如此,他还因此而攀上了端王府。
让一众人等恨得牙痒痒之余,却拿他毫无办法,还得比以往更加恭敬。
这不?
皇帝命人来传旨,还特意要求他在场。他一个初入茅庐不久的官场新丁,就算有几把刷子,有何德何能让皇上另眼相看。
权墨冼整了整衣冠,径直经过了这名书办,来到衙门正堂。
这些人作何感想,已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
前来宣旨的太监一团和气,笑眯眯地将权墨冼打量了一通,才走到香案前宣旨。顾尚书带领着刑部官吏跪下,三呼万岁后接旨。
这个时候,他们都没有想到,圣旨的内容是如此令人震惊。
庆隆帝下旨,将现任刑部侍郎调到岭南道做巡抚,官升一级,为三品大员。着权墨冼接任侍郎职位,擢升为从四品。
顾尚书猛然抬头,忽又发现自己失仪,低下头去。
他已经竭尽全力去控制内心的震动,但仔细去看,他微微颤动的身子却出卖了他的内心。
宣旨太监读完圣旨,和和气气地将众人扫了一圈,好整以暇道:“尚书大人,还不接旨?”
顾尚书心头发苦,恭声举起双手,道:“臣领旨谢恩。”
这个消息,不光是顾尚书震惊不已,权墨冼自己也十分意外。旧年的官员考评,他连获三年卓异,官升一级,原为从五品上,成为正五品下。
这样的升职速度,已然是青云直上。他没想到,这才刚过去几个月,就从五品郎中成为四品侍郎。
这一品的差别,却如同天堑一般。
四品,位列三班,可上早朝。他的妻子,也因为他的官职,而成为有诰命在身的四品夫人。
这份成就,古往今来,又有几人?
权墨冼压住心头喜悦,磕头道:“微臣,领旨谢恩。”
在他身后,众人嫉妒的目光如同实质一般。假若目光可以杀人,他身上早就多出了七八十个透明窟窿。
待他们起了身,宣旨太监袖着手同顾尚书寒暄了几句,对着权墨冼道:“权侍郎,还请随咱家一道,进宫去跟陛下谢恩。”
皇上要见权墨冼?
这个事实,令正堂中人纷纷掩了嫉恨的目光。
四品官员,确实有面见皇上的资格。但此时并非早朝,又非有需要像皇上单独禀报的案子,独独召权墨冼一人面圣,足见恩宠。
再怎么不满,还能质疑皇帝陛下的决定不成?
权墨冼的大势已成,不再是当年那个动动手指头,就能让他好看的六品小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