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双生锦(743)+番外

作者: 天际舟 阅读记录

权老夫人乐了,道:“两个都要,得是双胞胎才行。”

“什么是双胞胎?”

“就是两个孩子都是你母亲的肚子里。”

“两个?”权夷庭吃了一惊,用手比了比自己,再比划了一下方锦书的肚子,一脸不敢相信:“母亲的肚子里,能装得下两个小宝宝?”

“傻孩子,你也不是生下来就这么大的。”方锦书笑着招呼他上榻,挨着自己坐着。

权老夫人见了,忙道:“嘟嘟,往后你可得小心着些,不能再让你母亲抱着你了。她肚子里怀着孩子,要好好休养。”

权夷庭懂事的点点头,道:“祖母,我知道的。”

门口的小丫鬟替权墨冼打了帘子,他步入房中时,见到的就是这样其乐融融的一幕。

“父亲!”

见他进来,权夷庭两只一腿用力一蹬,从软榻上跃下,扑到他身前跟他报喜:“孩儿见过父亲!大夫说,母亲肚子里有了小宝宝!”

“是吗?”权墨冼将他抱起,笑着问他:“那你高不高兴?”

“嗯!”权夷庭用力地点了点小脑袋瓜子,道:“可是母亲说,要明年才能生出来。要这么久的吗?”

权墨冼抱着他,先跟权老夫人请了安,坐到方锦书跟前,耐心跟权夷庭解释:“小宝宝在你母亲肚子里,要慢慢才能长大,急不得。”

“那以后,我就是哥哥了?”权夷庭忽闪着大眼,兴奋地问道。

他虽然有了铁柱伴着他一道读书习武,但权府里的孩子毕竟还是少。家里要再添个弟弟或者妹妹,他光是想想就高兴。

“你是大哥哥,要负责教导弟弟妹妹。能做到吗?”

“能!”权夷庭骄傲地挺起小胸膛,自豪道:“我都教会铁柱写名字了!”

在门边候着的铁柱听见他的话,不自觉地缩起了肩膀。幸好他生得够黑,才没被众人瞧出来他脸红。

他最乐意的事情,就是陪着小少爷骑马射箭。至于写字?实在是太难为他了。

权夷庭也实在想不通,写名字这么简单的事情,怎么就有人学不会。于是,便锲而不舍的教他。

这会他大声说出来,房中众人都笑了起来。

“大夫怎么说?”权墨冼在一片笑声中,关心地问着方锦书。

“你就放心好了,媳妇怀相极好,你就安心等着做父亲吧!”权老夫人笑道。方锦书笑着点点头,让他放心。

“大爷!宫中传旨,速速至宣政殿!”就在这时,门外响起一串急促的脚步声,木川的在门外禀道。

☆、第九百四十五章 庆隆九年

权墨冼霍然起身,将权夷庭放在榻上,几步迈出房门,沉声问道:“何事?”

“镇西大将军急报!吐蕃犯边,已在三日内连占了两座边城!”

什么?!

权墨冼眉头紧锁,转身朝里面道:“母亲,娘子,国事当头,我先去了。”

权老夫人一时间还没反应过来,方锦书忙道:“你快去吧,家里一切有我在呢。”

权墨冼深深地看了她一眼,放下帘子扭头而去。他才刚回家,说着话还未来得及换下官袍,这会倒是正好了。

整座洛阳城,都被这个消息震动。

四品以上的官员,纷纷离开府邸、衙门,前往宣政殿商议国事。京畿大营、骁骑卫的统领,都接到了庆隆帝的宣召,策马而来。

边城离洛阳很远,但只要打仗,就会有死伤。谁也不能保证,这些远赴边关的儿郎中,就没有自家的子孙。

这个消息,只片刻间便在城中传了开来,百姓们忧心忡忡。

方锦书温言宽慰着权老夫人:“母亲您就放心好了,夫君他是刑部侍郎,不会去领军打仗。”

若是连文官都上了战场,那足可见形势有多严峻,眼下绝不至于此。她记得这场战争,最后以吐蕃兵败投降结束,她并不担心。

“这会儿才进宫,想来晚上是赶不回来用饭了。”方锦书笑道:“母亲您就在这里陪我说说话,晚饭就摆在这里如何?”

她看得出来,权老夫人没有经历过这些事情。为了怕她不安,才提出这个要求。

“好啊好啊!”权夷庭抢先道:“孩儿想吃母亲做的那道烧乳鸽了。”

他这么一打岔,权老夫人转移了注意力,道:“你母亲刚刚才怀孕,吃什么烧乳鸽?想吃什么,让厨娘去做便是,可不能劳动你母亲。”

有权夷庭在,气氛重新变得欢快起来。

权老夫人执着方锦书的手,来来回回说着一些育儿经。方锦书安静地听着,时不时问上几个问题,一家人和和美美。

吐蕃犯边,之前早有预兆。

在夏日,镇西大将军龙鹏飞就上过折子,言今年吐蕃气候突变,大片大片的草枯死,导致牛羊没了食物。

各个部落,不得不向东迁移寻找新的栖息地。

为了争夺地盘,各部落间已经打过好几仗。龙鹏飞在折子中说,要提防吐蕃人突然犯边的准备。

所以,战事虽然来得突然,庆隆帝也并非毫无防备。

将文武百官聚在一起议事,正是为了快速反击,要给吐蕃一个厉害的教训。领土被侵犯,百姓被抢掠屠杀,这是一个国家、一个帝王绝不能忍的底线。

庆隆帝雷厉风行,很快就定下来由定国公曹明坤为宣威大将军,樊彬为副将。武状元樊彬,原本就是镇西大将军龙鹏飞收留的义子,熟悉边关地形。

因定国公是曹皇后的父亲,调度粮草一事便交给齐王詹事府负责。这个决定,从庆隆帝任用定国公起,就是注定的结局。

大敌当前,战事将起,这不是考虑太子、齐王两派平衡的时候。首先要确保的,是战事的胜利,是大军的伤亡。

将统筹、保障后方粮草之事交给齐王府,无论于公于私,齐王都只会竭力去做,力保前方大军的供给。

至于太子,他委屈,他不服。

但在这样的军国大事面前,他也只能憋着。甚至,不能露出半分不满来,顶多只能关上门来,找汪妙言泻火。

谁让他,没有母族帮衬着?

这场战争,从初秋一直打到隆冬。

高芒王朝开国以来,这还是第一次对外的战争。从将军到士兵,都卯足了劲头想要建功立业。

而吐蕃背水一战,胜则生、输则死。这是关乎着他们种族存亡的一场战役,无论男女老幼,均悍不怕死,勇猛异常。

高芒的军队在定国公的指挥下,有龙鹏飞坐镇,稳扎稳打。军中涌现出了几员英武的小将,如樊彬、韩羿等人,初生牛犊不怕虎,打了几个漂亮的胜仗。

直到冬日来临,大军踏着风雪凯旋,庆隆帝亲自出城迎接凯旋的将士们。

经此一役,齐王的声望日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前线指挥若定的是他的外祖父,保障大军粮草供应的,是他的詹事府。

关景焕连连感慨这场战争来得不是时候。

他正在想办法替太子收拢军权,但还尚未成功。太子在军中无人,只好将这大好的功劳拱手相让。

太子不是没有想过办法,诸如设法拖延甲胃的供给等等,但在这大势面前,这样的花招实在是上不得台面。

看着班师的大军,关景焕暗暗思忖着,如何才能扳回一城。

时间过得很快,就在这些明争暗斗你来我往中,一转眼到了庆隆九年。这一年,又是大比之年。春闱后有了新的状元,权墨冼不免感慨自己已不是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

对他来说,眼下最要紧的事情,就是方锦书腹中的孩儿。

十月怀胎的辛苦,孕育的果实总算到了要瓜熟蒂落的时候。

方锦书是初次有孕,但有了花嬷嬷的照顾,和她前世的经验,再加上司岚笙时不时遣人前来探望,权家后宅里除了一个翻不起什么浪花的琴语,无人同她作对。

这一胎,除了刚刚妊娠时有些反应,到了后来都很顺利。只是,权墨冼瞧着她沉甸甸的肚子,便忍不住担心。

上一篇: 辛瑶的名师系统 下一篇: 盛世权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