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卫国师大人(55)
多亏了云崕灵力的支持,就在昨天,她终于修出了神识。从此,烟海楼最珍贵的那一部分书典再也不能向她藏拙。
她垂涎那一排又一排的玉简很久了。
这些,才是烟海楼的精髓所在。纸书根本扛不住时间的糟¥~蹋,就算魔物腹中空间很干燥,书籍放个三百年也都发黄打卷,放置五百年以上的书根本就是眼观手勿动,不然一碰就是一手碎片,膨胀也不肯给她看。
-------
下一更马上放出,大家等个几分钟就好。
第70章 共生与共争
可是那些久远的、更接近真实的历史,都记载在古籍当中。所以她更渴望养出神识以打探玉简当中的信息。
现在,她如愿以偿了。
如此,书海遨游十日。
她结合玉简与史书当中斑斓驳杂的记载,终于将她最想探明的一段历史给拼凑了个大概出来。
这就是君主和国师的关系。
这是她前世完全不曾接触过或者听说过的奇特关系,由于云崕之故,她对此格外好奇。
原来国君举行封典仪式、拜祭宗庙和天地,除了向天下昭告自己荣登一国之主,还要从前代或者前朝那里接过元力的传续。
国君在,元力在。
而国师的职责,就是为国家调度元力。
在浩黎帝国时期,国师之职多半出自皇族,或者干脆就是帝王身兼两职,比如浩黎大帝就是个典型。可是无论当皇帝还是当国师,都要打理异常繁重的公务,除非精力格外旺盛之辈,否则无法大包大揽。
而广大修行者为了获取元力增强自身,也不得不放低了原本超然物外的身段,为国家服务。
正是由于元力的出现,将他们绑在了国家的战车上。
这个时期,王权空前稳固。
可是随着天地灵气的急剧衰减,世界的法则也发生了重大改变,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越来越多人失去了修行的资格,只有灵气亲和者可以触碰无上大道的门槛,而这不再可以遗传了。
换句话说,修行者的孩子还有可能是修行者,但从更大概率来看会变成普通人。这种情况下,君王的后代很可能没有修行天赋,而整个王室能诞生的修行者也是寥寥无几。数量不足,质量就难上去,而国师却是个高标准严要求的职位。
何况再传个一、两代下去,王室或许就彻底变作了常人。
但是元气依旧存在,并且依旧只有最强大的修行者——国师才能给予分配。
而从立国之始,元力已经变作了一个国家存续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国师的存在必不可少,无论王室里能不能诞生修行者。一个了不起的国师甚至可以凭借一己之能将元力发挥出额外的威力。
新的制度应运而生:为了国家考量,如果王室中没有修行者,那么君王就必须另外委任国师来洞察天机、统领修行者抵御外敌,分配国家的元力。
而缺少了“血缘”这种天然的凝合剂,君主和野生国师的关系就变得特别微妙了。
国师是所有修行者的终极梦想和荣誉。无人不想成为国师,哪怕受到王权的限制,却可以拥有更高的地位,分配到更多元力,可以离无上大道更近一步——
上体天心的机会,名额寥寥。
一方面,君王需要国师;另一方面,君王又要防备国师,因为后者的力量过于强大,杀掉一个凡人大概不会比捏死蚂蚁更费劲。历史记载着铁一样的事实,说明他们的忌惮不是杞人忧天:的确就曾有过王国遭国师篡权、统治,原本的王族被打压或者屠杀。
因此这许多年来对国师的限制已经演变得五花八门,但总体上大致是以下几种:
一是控制其亲友家人。比如莫提准的子孙亲戚都在晋都,六百来号人就放在晋王的眼皮子底下,虽能安享富足,谁说不是变相为质?
二是国师及其门下不得入仕、不得封爵,不得与士族通婚,只可与庶族嫁娶。这是一力阻止国师参与行政,防备他与权贵勾结,架空君主权力。
三,在元力的分配上遵循抓大放小的原则。重大调度上比如敦促风雨、事农止灾、加持战力,都需要国君与国师的共同指派方能生效,而在个人战力调配上,国师才享有部分自主权。
四么,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各国都有迫令国师不得不效忠君主的秘法。这种秘密往往当世只有两、三人知晓,一般不会正大光明地写在史书里,当事双方更不会宣扬。
冯妙群翻看了几十本旧书,才发现了一小段未经证实的简述:一百七十年前杞国为国师所夺,就因为杞国君主对国师的要求不高,一旦叛变只让他丧失全身修为七十二个时辰。这段时间内国师不可调派元力,也失去自保之力。可是此人只要有心作反,事先布置,这七十二个时辰仍是有法子捱过的。
顺道一提,这位国师篡权登位以后就改国号为“燕”。没错,迄今它已发展为当世最强盛的大国。而它能盛极一时,除了天时地利、政通人和以外,还有最重要一点:
当今燕王与浩黎大帝一样,以君王之身兼任国师之职。是以国师和中央权力机构的矛盾暂时得以化解,燕国可以一心一意谋求发展。
而昔年那位篡权成功的国师变作国君之后,为了防止后世有人效仿自己,对国师一职进行了更繁缛、更强力的规则绑缚。如此战战兢兢十余代后,终又好运地诞生了一名强大的修行者来兼任国君与国师。
看到这里,冯妙君揉了揉酸涩的眼睛,终于掩卷一声长叹:
国君与国师之争,归根到底是人类与修行者的博弈。继魔、妖退出之后,权力的舞台上只剩下这对儿舞伴了。即便受限于元力,以修行者的能力与骄傲,又怎么甘心蜷居于普通人类之下?
可是修行者的数量和质量,都不能再与千年之前相比。以安夏为例,人口二百余万,其中修行者不到二百人,比例不及万分之一,其他各国莫不如是;再说能力,现今修行者有十余人之力可谓精锐,有数十人之力可称豪强,莫提准这样的国师能拥百人之力,就已是凤毛麟角。这与史前动辄翻天覆地的各种大咖不可相较了。也正因他们不再拥有压倒性的优势,普通人才终于真正登上了掌权的舞台。
如此,内外不稳。真正要解决这个矛盾,或许只有等到天地灵气完全衰败的那一天。
---军情速递--
下一章,8点10分放出,系统可能存在少许延迟。
第71章 车顶的不速之客(加更章)
弄清了这一对儿根本矛盾,她才敢说,自己真正开始窥见这个世界的真实一角。
¥¥¥¥¥
斗转星移,时间悄无声息地过去了三年。
这一千多个日子里,不独是晋国,连整个天下都呈现少见的风平浪静,大型战争的脚步似已停止。
不太平的只有一些边陲小国。它们紧挨着深山大泽,不得不应付近年来频频异动的妖兽入侵。也不知怎么回事,原本蛰伏起来的妖怪最近又蠢蠢欲动。
人间就是如此,没有天灾就逢人祸,如果罕见地二者都不来,那么还有妖族作乱。
在魏国,大王子萧靖、二王子萧衍各领军击退一次妖兽入侵,战功斐然。国师云崕甚至亲自出手,将妖怪首领的脑袋给割了下来,送回魏都悬挂在南城门之上。怪物的眼珠子是血红色的,首级形似狮头,却比狮头要大上四倍不止,环脖子一圈长着的也不是鬃毛,而是一层灰色的油膜,仿佛鱼鳍一样可以撑开来。
光是这个脑袋,看起来就硕大而邪异,每天从城门下走过的人们在惊叹不已的同时,又要由衷赞颂魏国英明的君主与强大的国师。
冯妙君在晋都的生活过得古井不波,除了关照自己名下产业,以及定期和养母通信往来以外,她只维持最基本的社交,对其他权贵不冷也不热。她明白自己在晋都中的位置有点特别,因此也不特意结交贵族子弟。因为她的身份之故,旁人反觉正常:国师门下,原本就不该攀附权贵,以免君心不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