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村里有个空间男[重生](177)+番外

作者: 兔月关 阅读记录

几个月的时间,海昌郡的建设就进入了正轨进行。

.

在郡城百姓们每天辛苦的上工干活时,这边霍承毅也没太轻松。杰米哒

说实话,这些年他和小白俩就少有轻松的时候,创业和建设发展都是极为耗精力的事儿。

但正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想想以后自己俩孩子日子好过,他们俩这当爹的也就累得心甘情愿了。

具体的建设实施有霍大伯霍大山等人帮忙,经济发展也有蒋胖子看着,霍承毅和小白做的就是规划和资金出入。

虽然早有预算,但是实际资金的消耗远比预算要快得多。

不能明目张胆的用自家的‘私房钱’,光靠赵国的收入消耗了几个月他们还是有点吃不消了。

之前支援前线战事的时候他在赵国的流动资金就已经消耗得快见底了,此刻海昌郡的建设一施行,简直就快入不敷出了。

所以他们得想点办法,解决一下资金的难题。

左思右想,霍承毅最后心一横,拍桌恶狠狠。

“小白,研墨写信,找老狐狸借国债!”

做生意哪有不欠债的,以他们霍记商行的规模和生意整到现在他还常常为资金头疼也是无奈。

谁让赵国不像现代,国家对商户没有扶持政策,钱庄只放高利贷不借商人债。

要是能像现代一样跟银行借钱、跟国家借国债,他哪里用得着这么发愁。

再说他现在的头疼还不是黄七那只老狐狸给他整的,这老东西想把他压榨干净没门!

“霍大哥,老狐狸不只是老狐狸,根本就是一只貔貅,只进不出的精。”

小白很无奈很委屈。

“他精咱们鬼,想让马儿跑,不给马儿吃草哪行,说好要扶持商户的他怎能食言,看爷爷这回坑不死他,嘿嘿……”

霍承毅奸诈一笑,由此可见霍家俩宝贝性格随了谁。

打算商量好,霍家夫夫就开始红袖添香,研墨写信向京城借钱了。

整封信霍承毅可谓是拿出了吃奶的劲儿来编。

通篇句句卖惨、声声诉苦,外加把支援战事的功绩旧账拿出来翻。

左一句老子现在真的很穷啊,钱都在战事中支援朝廷了,右一句老子现在很苦啊,海昌郡这个鸟不生蛋的地方百姓都快饿死了……

说了整整两篇纸的废话,才进入正题,表示希望陛下能够理解支持一下,扶持扶持,借点银子渡过难关,未来两年的朝廷贡奉也希望缓缓。

当然,陛下绝对放心,霍某一定会连本带利还的……

看得收到信的皇帝竟然莫名的有点好。

“戚爱卿,朕有把这家伙压榨得这么惨吗?”

黄七把信递给心腹大臣,抚着胡子得意笑。

霍承毅的处境他自然是清楚的,支援战事的时候他这边也自有一份账本,里面清清楚楚记载了那几年霍家奉献了多少身家出来。

说实话,他有点欣慰,但更多的是吃惊,霍承毅敛财的本事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料。

“海昌密信,霍大牛言辞不假,短短几月时间海昌郡的道路房屋修建全都进入正轨,并且购买数十艘大船组建船队,在各村设立海鲜的制作坊,听闻是想大做海物生意。”

戚子夫看完来信,拱手微笑。

“陛下,得此人您得天下,有霍大牛在,国库用无空日……”

“是理,可霍大牛比你我想的更鬼,单凭当初边疆他一届布衣白丁,就敢空手与朕谈判,此胆量头脑,非常人比之,朕总觉哪里不对,那家伙可是人称霍财神。”

黄七思虑。

“普天之大莫非王土,财神爷也在帝王管辖,陛下无须担心,臣观霍大牛此人甚重情义,情为他枷锁,有他夫儿和家族在,陛下放心用。”

“国库商户税收占大半,扶持商户对朝廷百利无害,臣倒是觉得,霍大牛见解透彻,国富民强,民强国富……”

戚子夫细细分析。

黄七听而不语,沉默良久,才点头微笑。

“那此事便交由爱卿去办,对了,鲁国的战俘还剩下多少没有安排?”

“十万。”

“那就再派李将军把这十万鲁国战俘押送到海昌郡服役吧,省得那小子说朕小气。”

“是,陛下。”

戚子夫领命下去。

两个月后,霍承毅收到银子,同时外加十万俘虏苦力正赶往海昌郡的惊喜。

杰米哒

这可真是的是惊喜。

银子随便想办法,但劳动力却并不容易,海昌郡本地人少,对外吸引外来人口短时间也齐聚不了多少。

尽管他已经动员号召了整个海昌郡的人,还从商行拉了不少人手过来帮忙,可人还是不够用。

房屋的修建和海货经济两边都需要人,人力,是古代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

十万战俘过来服役,可谓真是及时雨,没有皇帝的允许,谁敢私自接收这么多的人口?

他只需要管这十万人的口粮,不需要再给多余的工钱,节约了很大的建设成本。

难得霍承毅心里稍微舒坦了一回。

但这仍旧并不能让他对黄七改观,他不是抖M,羊毛在羊身上,皇帝从他这里拿走的好处远比这点惠顾多得多。

打一棒子给个甜枣的把戏谁不会啊。

老狐狸还是只狐狸,此刻对他这么好,还不是想他将来多多为国库贡献。

而且这十万人的战俘除了给他帮忙,怕也是皇帝头疼怎么处理吧,顺手给他两全其美而已。

霍承毅清楚明白,但毫不在意。

被老狐狸压榨了七年,是该他收账的时候到了,朝廷刮了他那么多羊毛走,不给他好好养回来哪儿行。

这回他得让老狐狸知道什么叫做欠钱的是大爷!

.

第142章 晋江文学城首发

.

朝廷为国之根本, 赵国怎么说也传承了几百年,国库岂能没点存款。

之前战事黄七压榨,现在天下太平霍承毅就要开始收账了,这才不亏他这些年支援朝廷功劳嘛。

借钱这种事情一旦开了口,就是停不下来的。

借一两银子是借,借一百万两的银子还是借,开了头,霍承毅就豁出脸皮隔三差五给皇帝送信诉苦伸手。

这回皇帝算是体会到了当初找他要银子的感受了。

并且霍承毅的脸皮还不是一般的厚, 借着海昌郡的建设借口,银子基本拨下去就是一去无回的……

可不借不行啊, 先前已经借了那么多, 现在忽然不借, 闹翻脸某货耍赖不换了肿么办?!

再说霍承毅每次送信借钱的借口也都非常合理。

的确之前几年人家倾家荡产的支持战事没钱了,现在也的确在建设发展郡城,造福百姓, 一分钱没卵用的。

这老赖是赖得分外光明正大跟有理啊。

所以,尽管心里憋得慌,黄七还是不得不挥手肉痛的继续借,有点又被坑了的感觉。杰米哒

这边霍承毅才不管皇帝心里觉得他怎么坑,拿到银子就积极的投入郡城建设去了。

修路建房、海货售卖、岛屿开发,整个海昌郡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化。

因为不需要真的建设成现代都市那样浩大, 又有着伯爵的地位一言堂, 封地的建设投资大,但过程是非常顺利的。

再加上十万战俘苦力和已有商行助力帮助下。

仅仅几年的时间, 海昌郡就完成了大半的工程,经济发展也是日新月异。

整个海昌郡陆地的城镇房屋、住宅和商业中心全部规划修建完毕,只等人员入驻发展。

海货的生意更是已经完全成形,在商行各大店铺的极力销售下,提到海物干货,众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海昌郡。

内陆吃新鲜海鲜更是成为上流权贵们的一种面子潮流。

尽管现在所谓的新鲜海鲜是冻货,比不得现代空运鲜活的,可在古代来说却已经是能力极致的事情了,这样多亏赵国全国路修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