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病弱白月光(快穿)(94)+番外

作者: 千里孤鸿 阅读记录

很快,何安身边一个照料的侍卫便消失了。

那房间内的女子,也被他派人细心送走了。

当朝女子,因为前朝之乱象,因而民间较为开放,离婚改嫁不少,此时并未兴起所谓贞节牌坊,女子一生为夫守寡之事。

虽有人批评改嫁过多之事,但重点在于夫妻之间,婚姻过早,不细心选取,往往过于冲动,待到成婚后,有了孩子,却想要离婚改嫁,这样的事情多了起来,不免有人批评。

若说做媒,定亲一事,便并非一面都不见,而是寻了媒婆,看了生辰八字,寻了吉日,找一酒楼或是园宛,两家人带着孩子互相见面,若男方中意,便插一金钗于冠鬓之中,若不成,便送彩锻二匹,用做压惊。

男方中意后,两家便可寻日子定亲了。

所以当朝男女之防,并非过大。

只是,这个事情,听起来确实有些荒唐,虽然什么都没发生,那女子只是在自己床榻上睡了一晚,但此等事情,声张出去便是坏了那女子名节,而且本是为母守孝,以防有人以讹传讹,何安便好好惩戒了一般。

之前,他不是不知道自己身边人有不少眼线,他只是不在乎,懒得搭理。

但如今,威胁到了自己的安全,他定然不会轻易放过。

何安承认他是个心狠之人,很能适应环境。

身处这样的时代,看似平和,实则风起云涌,黑暗压迫层层,人命如草芥。

争还是不争,只在一念之间。

很快这件事情,便平息了,毫无半分影响。

他也不曾去找过那萧灵隐,而是埋头苦读了起来。

帝王之心难猜难懂,他也不屑去猜测争夺。

帝王之位,说到底还是得操劳过多,何为威信,自然是征服其他人,让大臣佩服,平衡朝中势力,让臣子为自己所用。晋朝文臣势力膨大,帝王一举一动多受牵制。

京都作为晋朝朝政中心,与地方势力的纠葛极其之深。

皇帝的威严从何而来,自然是靠着朝中大臣的拥护,上行下效,始终如一,便成准则,得以控制地方。若无手腕,又无心力,不得拥护,自然只能高居帝王之座位,却如傀儡,毕竟皇帝身处京城,而天下国土之大,自然不可能一一掌控,此时便依赖于国家政体,也就是朝中的臣子。

……

在说那阮灵珠,经此一事,担心受怕之余,更是心寄佛道。

本来她年近十五,家中早已替她张罗起了婚事。

但因此事发生,也不太拘束她,在父母看来,比起以前的略有刁蛮任性,她人更是安稳沉着了不少,平日里念此,更是任由她,对她娇宠更盛。

对此,阮灵珠有时念想着父母,夜间甚至不知不觉流下眼泪。

偶尔读着当朝诗书,或邀亲近玩伴,同游踏青,脑海里那些灰色的记忆也不知不觉淡去了不少。偶尔给经营商铺的父母提些新奇的此时还未兴起的想法,父母也都称赞她,家中的商铺生意蒸蒸日上,竟是比以前还要红火几分。

因而,父母给她的花销更是增加了不少。

话说八月中旬,中秋佳节,萧灵隐本是想要去寻何安,却遭到拒绝,避之不见。

他也毫无办法,便只能将心思放在读书中,直到那重阳时节,九月九日,这才见到了他一面。

第72章 第三个世界10

何安曾经和了真大师有过一场谈话。

了真大师曾言:“君颇好史书, 是何缘故?”

何安只道:“常人皆说读史书,可以知兴衰,明更替。知前人之事故,方明今日之惑。但对我而言, 不过爱好。”

了真大师又道:“你是我见过的最为聪慧的人。”

何安笑了,道:“这天下, 聪明人数不胜数, 我不认为自己聪明。能者贤才, 集聚一堂,各人有各人擅长之处。”

了真大师沉默了片刻, 又道:“不管你怎么说, 我依然坚持自己的观点。我曾见过不少大儒,也见过不少英明俊杰,可是, 君却不似以往。”

……

九月九, 重阳时节, 时人颇爱佩菊登高。

亲朋好友之间,早早相约于京城郊外的四里桥或是梁王城,登高临远, 享受秋风, 坐谈宴飨,莫不痛快淋漓。

晋朝人颇重时节, 节日一般整整持续三日, 从九月初八延续到九月初十。

早在九月初八时, 宫中便点起了灯。

但九月九那日,萧灵隐迟迟都睡不着,还是乘着月色,夜晚风凉,他披了件衣服,走出了屋舍,在后院走了起来。

天色已晚,堂中无人,唯余一片静谧。

后院有一槐树,历史久远,粗壮结实,枝叶繁茂,白日里见时只觉雄伟壮丽,但到夜晚,一片昏暗,只借着月色,留下大片阴影,远远望去,倒是有几分恐怖。

萧灵隐来了兴致,便走近了几分,然后围着树干转了个圈。

不料,便见一人,站在树旁,一袭白衫,身姿清瘦,抬头望着月色。

那人侧着身子,衣衫被夜间微风吹得浮动。

半张脸轮廓清晰明朗,肤色苍白到失了几分血色,眉色轻而淡,眸中泛着一股失落的同时,却又带着几分希冀。

一时之间,萧灵隐竟是不知该如何开口。

那人望着高悬于空的明月,而他则望着那人,一动不动,不敢惊扰。

“萧灵隐,你知道,明月之上,有什么吗?”

萧灵隐愣住了,沉默了了一会儿,他答道:“我不知道。”

“那你知道,天下百姓,想要的是什么吗?”那人又问。

“民以食为天,我想,应是吃饱喝暖,无过多烦恼。”

“然后呢?”那人又问。

“应是诗书礼节。”萧灵隐顿了顿,答道。

“再然后?”那人又问道。

“没有然后,只有永无止境。”萧灵隐回答的十分干脆。

“我再问你,你想要的是什么?”

“求一官位。”

“接着,你想要什么?”

“别人的支持。”

“别人包括谁?”

“老师,同学,朋友,百姓……”萧灵隐不说话了。

“还有陛下,你是个贪心的人,你想要所有人的支持。”那人又道,“这不可能。”

“你现在想要什么?”那人转身而望,目光明锐,萧灵隐觉得自己被看的明明白白,毫无半分遮掩。

那直接的目光,比任何多余的言语来的还要醒目。

萧灵隐的脸突然一下子就红了,他甚至有点儿不敢直视面前这人的目光。

龙阳之好,他是清楚的。

民间弃婴现象颇为严重。往往养不起孩子,贫民之户便将刚出生的婴儿遗弃,不管不顾。

男子作为劳动力,因此男婴被遗弃的比较少。

而江浙地带,下层贫民,女婴被遗弃的现象泛滥,虽有官员百般阻止救济,依旧是阻止不住弃婴的现象。

豪门大户,多娶美貌女子为妾,一妻多妾之风盛行。

有些家境优厚的官员,也颇爱纳妾氏。

文宗时期便有一大儒听说自己一个刚退下来的同僚任官期满,退休在家,决定要好好放纵一般。

于是,短短二年间,便新纳了五门妾室。

大儒便劝他“年老之时,更应少奢侈享受,多加节制,勿要害人害己。”

对于贫民子弟来说,女子本就稀缺,貌美女子最好的上升渠道便是给大户人家做妾室,因而就有不少娶不起妻子的男子合伙过日子。

当然,萧灵隐也不是没听说过某些男子好娈童,好华服,好奢侈。

但到底,龙阳之风,还是不受待见的,无论如何,终归是要回到正道的。

娶妻纳妾是惯例,偶尔在外传出几段风流韵事也无可厚非,多是被人所谅解的。

但也不是没有始终如一,坚守自己的人。

当朝副宰相参知政事温如成就是多年来对发妻始终如一,不纳妾氏,未曾传过什么风流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