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九零年代富二代(95)

沈陈韵回来就看到她躺在沙发上举着手机笑,好奇地问道:“看什么这么好笑?”

方知浓坐起来,笑容正常了一些,干咳了两声:“你回来了啊,在看一个笑话。我叫了外卖,应该很快就到了。”

沈陈韵也往沙发上一趟,沉重地叹了口气。

“你叹什么气?”方知浓问道。

沈陈韵:“你说我们两这个样子的,要是没有外卖,怎么活?”

两个人都是厨房杀手,基本上都进不了厨房的,不是出去吃,就是靠外卖,餐桌上摆得都是一打外卖电话。

方知浓觉得不是什么大问题,现在11年,再过几年外卖app应该也快出来了,到时候就方便了,笑着说道:“总有活路的,你就庆幸我们活在一个好时代吧,要是早生个十几年,外卖都没有。”

有对比,才会知足,沈陈韵也没有话说了。

两个人靠外卖解决了一下晚饭,点的是一家杭帮菜,口味清淡,符合江浙沪的口味,沈陈韵虽然是北京人,但这么多年生活在上海,口味同化得也差不多。

“以后你也来北京了就好了,除了沛汝,大家都在一块儿,就很好玩了。”沈陈韵满足地笑了起来。

方知浓歪着脑袋靠在她肩膀上,望着顶上的水晶吊灯,眼睛微微眯起:“是啊,人多热闹。”

“你要不就住我这儿呗,我公寓也挺大的。”

方知浓很坚定地回绝道:“我堂哥把他的公寓给我住,离柏伦也近,我住那里方便。”

关系再好的朋友,要是住一块儿也会有很多矛盾的。所以,舍友永远不可能成为闺蜜,你想和某个人关系破裂,最好的办法就是住上个几个月。近臭远香,还是有道理的。

沈陈韵也没怎么坚持,反正都在北京,再远也远不到哪里去,道:“我和旭阳五月份要回美国论文答辩了,你也差不多吧?”

方知浓点点头:“我后天参加完奠基仪式,先要去三亚看一看,施工到现在我就去看过一回,然后再回上海准备准备,修改修改论文,差不多也要回去准备答辩了。”

“一眨眼我们都毕业了,时间真快……”

参加完奠基仪式,方知浓就不在北京多做停留,直接飞三亚去看自己的工程,别墅已经打完地基,有些雏形了,专业的团队让她比较放心。

回上海以后,家里对她要去北京工作的态度不一,刘翠如和方小琴就是和于丽英一样的想法,好不容易毕业回国了,还要跑到北方去。

反而是沈老师方主任看得开,让她在北京好好照顾自己。

方季康原本想给她买一套公寓的,但方凯文给她的公寓地理位置是真不错,而且装修也挺好的,是高档公寓小区,离公司也近,方知浓觉得没必要。

车子她也选好了,选了一辆奔驰的普通款式,虽然她要低调,但也不至于委屈自己,在大城市里,房子太贵了买不起,就会买一辆好车,奔驰宝马也是常见得很。

她回美国准备毕业答辩,六月份,她就从MIT毕业了,勃朗特难得伤感了一阵,对他们的论文提最后修改意见的时候,也温和了不少,这是他最后一届研究生了,按照中国的话,就是关门弟子。

参加完毕业典礼,公司给了她大半个月的时间安顿下来,她先把美国的房子都检查了一遍,把方如初当初给的那辆jeep也停在民宿,提供出租服务,她聘请了一位兼职管理这栋民宿,一切都交接完了,她再回国。

回上海简单收拾了一些东西让方如初给她寄到北京,再去看看沈老师方主任以及新出生的小侄女,方知浓就正式踏上北漂之路。

方季康和于丽英想陪她去收拾收拾新家,方知浓再三表示自己可以,在美国她都是一个人,她都这么大了。

“你再大也是我们闺女,好歹也让我们看看你住哪里,不然我们怎么放心。”于丽英一边絮絮叨叨一边往行李箱里塞东西。

今年流行烫个小卷,于丽英免不了跟个潮流,这样可以显得头发多一点,想起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妈妈,现在真的有些感受到了年纪,方知浓从身后抱住她,腻歪地蹭了蹭她背,“妈妈~”

“去去去,这么大的人了,还撒娇。”于丽英故作嫌弃地拍了拍她。

“舍不得妈妈。”

于丽英转过来,搂住她,方知浓已经比她高了,需要弯腰才能窝进她怀里,“知道舍不得还跑那么远,男孩子么跑远点就跑远点,你一个闺女有那么高的心气,注定是留不住了。一个人在外面,一定要小心,到时候让你哥时不时去看看你,挂几条衣服在那儿……”

方凯文的公寓是高档住宅区,进出车辆都是要登记的,方知浓搬进这里,个人信息也要登记一下,电梯直接入户,方凯文定期让人打扫的,他没怎么住,就只放了几套衣服在里面,方季康和于丽英把公寓里里外外都给检查了一遍,确定没有什么安全隐患。

然后去4s店提了方如初订好的车,送方季康和于丽英走了。

“听说你们建筑设计部七月份要来一个MIT的建筑设计的。”

茶水间是闲聊交换信息资源的好地方,泡一杯咖啡或者茶水,就可以听一耳朵的八卦。

“特地招来的,估计是补王燕跳槽的缺,助理都安排好了。”

“一进来就是我们的薪水,我们工作了这么多年才有的。诶,学历高就是有优势,估计升得也快,公司高薪挖来的,重点培养。”顾亚梅抿着咖啡,羡慕不已。

“谁让人家起点高呢,其实也不一定,那个清华毕业的……”最后一句压低了声音,瞥了瞥嘴,两个人都笑了起来。

柏伦前年招了个清华建筑的,原本也是当重点苗子培养的,谁知道是个纸做的老虎。弄砸了一个大项目不说,小的项目也一般般,混到现在还只是个建筑设计师,连主任设计师都不是。

设计部的企鹅群里也都聊起了新同事,五月份的时候已经有一批毕业生入职了,基本上都还在实习期,担任一些助理的工作,然而七月份要来的才是大咖。

【男的女的?】

【女的,据说挺厉害的,我听人事部的人说,大三就被研究生导师带着做项目了,公司特别看好,重点培养。】

【那怎么不考研究生?】

【谁知道,说不定公司开的薪酬太丰厚了。】

方知浓想想自己的厨艺,都不好意思开暖屋party,现在天气这么热,吃火锅也不合适,时间也仓促,她收拾好房子,马上就要去公司报道了。

打算周末的时候请北京的朋友一起吃顿饭。

七月一号,方知浓开着她的小奔去公司报道了。

第73章

方知浓第一次感受北京早高峰时期的路况,在高架上堵了将近半个小时,还好想着第一回 报道要去早点,和北京的兄弟们在群里吐槽了一下这早高峰,兄弟们显然都习惯了,堵半个小时算什么,碰上车祸,道路都封住了。

一路开开停停,方知浓好不容易开到了柏伦的大楼,作为中国排名前三的建筑公司,柏伦是拥有一整栋大楼的,进入停车场需要员工卡,员工是免费停车的,方知浓还没办好入职手续,就在大楼附近的停车位估计是供给客户停的,她停的时候安保人员还问了一下。

方知浓进入大楼,大家都在打卡进入大楼,此时等电梯都需要排队等,五部电梯都是不够用的。

方知浓没有卡,肯定是进不去的,只能找前台:“你好,我是今天入职的新员工,我需要找一下人事部的张经理。”

前台的小姑娘年纪也不大,望着她愣了一会儿,手忙脚乱地说道:“好,好的,您稍等一会儿,我们需要给张经理打个电话。”

不光前台,正在打卡的员工们也都听见了,都时不时朝方知浓看上几眼,再和同伴窃窃几句。

上一篇: 娇笙 下一篇: 强势逆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