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制霸影视圈(159)

独居中年人的做饭手艺,简直比徐思淼好一万倍,老鸡汤、土豆肉丝和炒白菜,三道菜荤素搭配,对两人来说有些过于丰盛。

梁庆学没事做,就喜欢在家里研究怎么把菜做好做香,还讲究营养均衡。

哪怕是一道白菜,他都会做糖醋的、青椒的、干豆瓣的好几种样式,还一脸骄傲的自我吹嘘道:门口小饭馆请他去当大厨,他都懒得去。

韩训吃着饭,听梁庆学说自己这几年辞职在家的炒菜经历。

这位将炒菜手艺练得炉火纯青的导演,似乎一点儿也不怀念片场,也没有重新出山的打算。

聊完厨艺,他终于聊起了曾经的老本行,“我当导演是不行了,设备更新换代太快,你叫我拍戏,我连那些设备上的按钮是干嘛的都不知道。小韩,既然你剧本卖出去了,就好好跟剧组沟通沟通,有钱还不好找导演吗?你们发份启示出去,没活儿干的导演,排着队上门。你可别看有些导演年轻就怀疑他们的本事,江山代有人才出,长江后浪推前浪,肯定比我好多啦。”

那首诗梁庆学念得悠悠,语气自嘲,颇有一种看破红尘的洒脱感。

然而,韩训却说:“可是,十几年了,只有一部《校园生活喜剧》。”

他可能是终结话题小能手。

摆出《校园生活喜剧》的名号来,梁庆学连自嘲都没法继续洒脱下去。

他浑浊沧桑的双眼愣愣的盯着韩训,最终沉默的捧起碗,安静吃饭。

韩训见状,也只能安安静静的蹭饭吃。

梁庆学这副闭口不谈的模样,非常像受到过刺激。

《校园生活喜剧》如此成功,他不觉得梁庆学是主动退出导演界的。

向来看破红尘的隐士,都有不得志的苦衷,他们借诗文抒发郁郁,而梁庆学大概是继承了中华民族光荣传统,将这份惆怅给予在了美食之上。

韩训不敢继续追问,免得梁庆学怒火中烧,撵他出门。

别看梁庆学说话总是带笑,韩训可是看过当年的采访的——梁导脾气爆,演员最怕他,能止小儿啼的那种。

导演作品大多能够体现出导演性格,比如王才季的好脾气,在校园恋爱剧里表露无疑,又比如梁庆学的严格要求,在《校园生活喜剧》班主任身上完美重现。

韩训记得,当年报纸上的采访,笔者问导演,那个总是暴躁的对着学生们怒喊的班主任,到底有没有原型。

梁庆学说,原型就是他自己,天天在片场冲着学生们喊这不对那不对,把孩子们吓得够呛,然后还残忍的把他们吓傻的片段叫编剧写成剧本,拍出来供大家鉴赏。

像班主任一样动不动就愤怒的教师,现在已经绝迹了,可《校园生活喜剧》仍旧是韩训这一代人的青春回忆。

吃完饭,韩训帮忙收拾碗筷,闲聊般问道:“梁老师,您后来去导纪录片了?”

“嗯,纪录片,我们重走了丝绸之路,拍了沿途的人文风景,那部片子拍摄还挺顺利的,就是太苦了,一剧组的人,带上家伙跟自驾游似的,有时候一两天都看不见人。”梁庆学说起这个挺高兴,“还好车上泡面矿泉水带得足,荒郊野岭都能点个火煮泡面。这种东西,在家也吃,在外面也吃,现在看着都反胃。从那时候起,我就想啊,等我退休了,天天在家里研究做饭,再也不吃泡面了。”

韩训没看过梁庆学拍的纪录片,重走丝绸之路的纪录片有很多部,都没什么名气。

纪录片受众窄,和电视剧、电影的导演受追捧的程度截然不同。

韩训思考许久,仍是问道:“您为什么……不继续拍电视剧,而是去拍纪录片呢?”

“这是任务啊,小同志。”梁庆学将锅里倒满热水,边洗碗边说,“在单位干活,当然是批什么拍什么,上面调我去拍纪录片,这就是工作任务,必须完成。后来我拍完纪录片回来,又递了几个申请,但是都没过。要么剧本不行,要么成本太高,好几个剧本初审同意了,又要求改内容,可一直改一直不批,时间就这么过去咯。仔细算算,我快八年没见过新款摄像机什么样了。”

梁庆学聊起以前的事情,韩训心里只觉得难过。

人生短暂,一个人又有多少个八年,他无法想象梁庆学这样拍出经典校园电视剧的导演,会整整八年时间,见不到新款摄像机。

也许正是这样,才导致梁庆学选择辞职,躲在破旧的楼房里当起养生厨师,顺便给找上门来的人一些指点和帮助,毫不吝啬自己的善意。

哪怕,互相之间只是和影视挂钩沾边的陌生人而已。

韩训没再提导演的事情。

可临走了,韩训却问道:“梁老师,您想不想去片场看看?”

梁庆学脸色诧异的说:“我一个圈外人,去片场做什么。”

“去看看……新款摄像机?”

韩训觉得,新款摄像机可能对梁庆学意义重大。

要不然这位闭口不谈导演生涯,对片场并不感兴趣的梁老师,怎么听到新款摄像机,略微思考后就答应了呢。

作为编剧,韩训对片场的设施器材不感兴趣,除了摄像机、收音话筒、打光板基础设备之外,很多东西他根本不认识,也没有认识的必要。

既然梁庆学对摄像机感兴趣,韩训自然考虑联系一下湘城附近的剧组。

探班也好,站外面看看也罢,这么单纯又朴实的愿望,他一定要帮梁庆学实现。

有罗斯投资强大的资本力量做靠山,他要找一个有新款摄像机还愿意接受外人探班的剧组实在是太容易了。

第二天,刘冶就把消息发了过来。

湘城附近有个民国戏正在拍摄,用的就是新款摄像机,而且对韩训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湘城的老城区继承了典型的民国时期风格,灰色砖木矮楼房,整条老街都只有两层高,政府还在城外修建了民国风的影视基地,吸引了不少民国背景的剧组进场拍戏。

韩训和梁庆学到达影视基地的时候,一通电话,找到了接引的人。

没想到剧组接引人十分热情,上来问也不问,直接就握住韩训的手,激动的说道:“韩老师,欢迎欢迎,昨天刘总就说您要来指导工作,可惜时间太仓促,我们还没准备横幅。”

韩训:……

梁庆学一听,乐了,“韩训,原来你这么厉害,上人家剧组探班都有横幅迎接啊。”

接引人赶紧接话,“当然,韩老师这么优秀的编剧,我们真是蓬荜生辉,昨天导演就叮嘱我们……”

韩训立马打断说道:“先去剧组吧。”

如果有时光机,他一定穿回东影电影院那天,严厉要求经理把led横幅给删了!

即使没横幅,著名编剧韩训的莅临,同样收到了剧组全体成员的亲切问候。

他们一进片场,导演就喊了卡,热情的笑着过来跟韩训握手,表达心里的激动。

“韩老师,没想到您真的来了,我一直喜欢你的剧本,总想着什么时候有机会跟您合作合作。这次您过来了,维护你不帮我们剧组看看有没有什么要改改的?”

这场面……韩训真的有些难以接受,很想掉头就走。

他既不是什么流量明星,又不是什么政府领导,这群人怎么回事!上来就热情握手还不愿意放开!还能不能好好拍戏了!

导演在疯狂吹捧韩训,梁庆学站在一边,听得可开心了。

韩训原来是这么优秀的年轻人,他心里只觉得一阵宽慰。

如果导演和编剧没什么话语权,电视剧内容就容易被带偏。

他吃过高压之下遵从本心来拍戏的亏,电视剧虽然成功了,他得罪过的人,却越发变本加厉的刁难他。

韩训有权有势好啊。

这样那部让学生们去为国争光的奥数剧本,应该不会受到太多的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