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制霸影视圈(187)

他在文鹤山这里,收到了无数过来人的教诲。

文鹤山甚至觉得徐思淼的做法非常正确。

毕竟情敌是随手几十亿的董事长,丹尼尔.罗斯背着徐思淼,直升机空降天文台都有可能,这时候有正宫原配在场,比他这样的老年人劝说礼节道义来得有用。

韩训心中晴天霹雳一样听完。

连文鹤山都觉得罗斯投资动向是专程为了他,那全国上下估计只有知道丹尼尔.罗斯真实身份的人,才能证明他的清白了。

剧组精简人数,在天文台下来的卡车带领下,乘车准备上山。

唯独徐思淼的座驾只有他和韩训,车门刚关上,徐思淼就好奇的问道:“文老说了什么,你们聊那么久?”

韩训面无表情直视前方,语气机械且平静的复述道:“文老说罗斯先生花这么多钱一定是想泡我他对你跟前跟后的护食行为表示深切的理解与同情并且劝我对你好一点因为罗斯先生花了这么多钱说不定悄悄开飞机上山强取豪夺你在我身边他就能收!敛!点!”

并没有选择开飞机上山,而是开着悍马上山的罗斯先生啧啧感叹,“那这位丹尼尔.罗斯先生可真是举世无双的痴情人哦。”

哦。韩训手肘撑着车窗盯着路边树木不想理他,哦你妹啊徐思淼。

-----------------------------------------------------------------------------------------------------

第117章

有谭台长开路,剧组人员进山格外容易。

不过韩训发现, 一路上微弱的信号, 到了半道上就直接消失, 全然没有恢复的迹象。

他心想, 幸好徐思淼跟着来了,要不然知道他进了万象天文台连电话都接不到,说不定文老还没等到传说中的罗斯专机,就先看到了徐少专机,上来兴师问罪。

车子一路沿着狭窄的水泥路开到了离天文台最近的停车场,进入大门,就能看到两排遥遥相对的两层宿舍楼。

谭台长下车介绍说:“这里是工作人员生活区域, 食堂在对面那一栋, 研究所、实验室和天文台在上面。”

剧组的人下了车, 在凌冽的寒风中缩着脖子往天文台走。

山坡弧度温柔, 通往崖边的道路比想象中宽广。

那些山脚下看起来险峻陡峭的地方, 从天文台的背面过来, 一路平坦, 很有天高地阔任我游的洒脱感。

大家一边走, 一边听谭台长讲万象天文台的基本情况,仿佛导游带着游客们在去天文台进行观测。

他没有特意讲一些深奥的天文学知识,而是说着工作人员和研究员的日常安排。

大多数人昼伏夜出, 守在望远镜记录研究数据,因为天文台的气候和位置极佳,拥有全国最大的通用光学望远镜, 所以档期安排密集,大家都忙于夜间观测,白天都在休息,所以现在没什么人,晚上要热闹一些。

谭台长说:“两年前国家纪录片节目组过来,准备拍摄一下我们研究员日常工作的场景,剪辑到《中国科研》的片段里,可惜当时望远镜在做维护和保养,暂停了一切研究活动,所以没能入镜。我们倒是无所谓,但是这座望远镜做出了这么多的贡献,连一个镜头都没有,算是我们台一直以来的遗憾。所以我才会跟国家天文台申请,同意你们过来取材。”

对研究员来说,望远镜是科研的生命,无数通过万象天文台取得数据发表的论文获奖,最大的大功臣却不为人知,实在有些遗憾。

韩训远远的盯着那座白色建筑,心里满是天圆地方、覆野天穹的感慨。

在天地开阔的地方,心境都变得宽广,一腔豪迈之情促使韩训出声问道:“谭老师,您能说说万象天文台最近的研究方向吗?”

谭坤面色诧异,笑着看了看文鹤山,说道:“文老还提醒我,不要总说那些严肃理论,因为你是文科生,听不懂。”

他能同意《晨昏线捕手》来取材,很大原因是因为韩训。

这位优秀的编剧,无论什么枯燥的题材都能写得有趣,作为天文工作者,他当然希望能够引发韩训的创作灵感,继而吸引到更多的学生,爱上这门本质枯燥的专业。

虽然谭坤在专业推荐里,全都说着天文学劝退真相,心里仍旧无比期望,学生们了解了天文学常年和程序、数据打交道的本质之后,依然决定投身这项他热爱了终身的事业中来。

韩训说:“谭老师,很多东西我确实听不懂,但是创作剧本的过程中我和西大的天体物理讲师学过一段时间,他简单描述过以前到观测站取数的经历,所以我更好奇,大学里面的研究和天文台的研究,是不是存在很大的差别。”

“我们的研究谈不上差别,本质都是宇宙研究,只能说方向和目标不同。”谭坤说,“西大天体物理经常有学生来实习,或者他们西大研究所派人过来申请观测,很多数据都是通过这座光学望远镜获取的,就比如最近的B型亚矮星研究……”

说起最近的科研方向,谭坤就一脸严肃的给小编剧上起了天文课。

专业术语每一个词汇都似曾相识,韩训记在脑子里没有两秒,又被新的词汇占领。

韩训不愧是听过奥数天书的人,当他把专业词汇转换为1、2、3这样简单标记之后,就能迅速浓缩出谭坤的知识要点——内部结构分析是天文台独立完成的!恒星中心1号项目的发展历程推演,是西大实验室帮忙演算出来的!2号项目的3号运动的模拟分析,又是借了中科院的团队协助做出来的!

总之,所谓的研究项目很难独立完成,经常分为天文台、大学、研究院合作进行,因为天文研究需要的设备稀缺,资金有限,各方占据其中一部分关键,有时候还要求助于国外的空间望远镜,展开4、5、6、7研究。

《校园战争》帮助韩训火速成长,在完美使用数学标号替换之后,谭坤的高深理论仿佛成为1+2=3一样容易。

于是剧组的人一脸懵逼,看着韩训严肃正经接受教育,顿时觉得韩老师深不可测。

不愧奥数剧本的撰写者,连什么中央对流核内的湍流这种拗口运动,都不会茫然的假装点头,不懂装懂,而是好像真的懂!

韩训努力的听,谭坤兴奋的说。

毕竟是他经手的项目,而且是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杂志》上的前沿科学,如果能够在电影里体现出来,自然是天文迈入万家科普的一大进步。

出去做了多少科普报告和讲座,也许还是电影院科普更加有效果。

谭坤想科普,韩训也在想。

一篇高深理论被他1234划成了浅显易懂的阅读理解,但是要把这些搬上荧幕……果然还是特效更加适合观众。

即使文鹤山极力想要实地拍摄记录星空,韩训却觉得……《晨昏线捕手》可能会成为又一部现实特效片。

等待剧组成员通过安检,徐思淼终于找到时间悄悄问道:“你真的听得懂恒星演化理论?”

韩训平时在谁面前都能如实谦虚,偏偏在这个时候要骄傲一下,“当然,我可是学过奥数的人。”

虽然小学奥数都不会做,但是不妨碍他听懂B型亚矮星的1号运动。

徐思淼表情受教,面露崇拜的笑着说:“看来你写《晨昏线捕手》的功课做得比《校园战争》还足,我以前听过几场讲座,看了不少文献,都不清楚谭台长说的恒星对流。”

谭坤的恒星对流模型,在韩训这里代号3。

他别的不行,文科生超凡记忆力在这位学霸面前峰值爆表。

于是韩训一脸鄙夷的复述了谭台长的话,说道:“恒星对流就是在恒星内部,满足一定条件出现的热量传递现象。”

徐思淼点点头,好学生似的问道:“韩老师,那这个一定条件是什么?”

“去问谭老师。”韩训只会拿照本宣科,别的不会。

徐思淼狡黠一笑,说:“是满足Schwarzschild判据或者Ledoux判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