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章台街(13)

作者: 且吟且歌 阅读记录

小婉点点头,轻轻地揉了揉眼睛:“那大哥,我先回去了。大哥过两天可一定来家里一趟,爹娘都等着你呢。”

“好,我一定去。”齐云泽笑着,点了点头。

小婉走了,另一个女子的面容却袭入了齐云泽的脑中。一件最平常不过的淡灰色碎花襦裙,一根绕银的螺纹形木簪,一双金线描边的绣花鞋。她站在河边,亲切地向他招手。

“齐大哥!”齐云泽猛地循声望去,却只有一池秋水载着落叶微微荡漾,回应着他的点点惆怅。

十年之前,他奏罢柳氏谋反之事,为父服阙,执着到冀州赴职的文书,路过并州。他并没有真正要去冀州任职的打算,距规定期限还有一月,他还有足够的时间来考虑自己的前途。只是,他已经没有力气再走下去了。

河边有几个农家姑娘正在浣纱。齐云泽鼓起勇气,走上前去:

“这位姐姐,您行行好,能不能给我口水喝?”

第一个回过头来的姑娘,便是小婉口中的若媛姐了。她凝视着眼前这个年纪相仿的少年风尘仆仆的面容,不禁有些心疼:

“跟我来吧。”她又低头看了看齐云泽疲惫的双腿,“你还能走吗?”

小齐云泽点点头。

“坚持一下吧,我家就在前面了。”秦若媛说罢,便带着看起来比同龄人稍小的齐云泽向前走去。

两个孩子一前一后地走进了一家农舍。女孩倒了杯粗茶,递给男孩,有些抱歉地笑道:“我们家里没什么东西,你将就着喝吧,解渴还是顶用的。”

男孩轻轻晃了晃手中的茶杯,水面上漂浮的茶渣让从小锦衣玉食的他不禁皱了皱眉,却也并不推辞,一口就饮尽了。女孩又上前为他斟茶。三四盏后,男孩逐渐缓了过来,女孩又去端了把椅子让他坐下。

“你是从哪里来的?你家里的人呢?”秦若媛一边问着,一边拧好毛巾递给齐云泽。

“京城。”齐云泽说着,接过毛巾,细细地擦了擦脸。

“京城?”秦若媛显然有些吃惊,“你一个人从京城来?”

齐云泽点了点头,垂下了双眼:“我家里人出了事,我是到冀州去投奔亲戚的,路上没了盘缠……”

“你多大了?”

“到年关就满十六了。”齐云泽抬起眼来,两手支着板凳,双腿似无意地前后摇晃。

秦若媛突然咯咯地笑了起来,见齐云泽一脸不解地望着她,她便道:“你还叫我姐姐呢,论年龄,你比我还大一年。”

齐云泽有些尴尬地笑了笑,起身对着秦若媛行了个礼,道:“姑娘,方才冒犯了。”

秦若媛仍是笑着:“罢了,你能有多大呢,就一副小大人的样子。想来你原来的家也是钟鸣鼎食的吧?”

齐云泽不好意思地红了脸,不敢抬头直视这个如阳光般灿烂明亮的女子。那女子也不再与他开玩笑,往水壶里新加了水,放在火上烧着。

“你刚刚说,你要去冀州投奔亲戚?”秦若媛回头问道。

“嗯。”

“他们为何不去京城接你呢?”

齐云泽犹豫了半晌,答道:“我在家里是老二。现在哥哥走了,我也不受待见的,只好自己多吃点苦。”

“这样啊……”女孩的心中顿时升起同情之意,她沉吟了一会儿,背对着齐云泽,微笑着问道:“那你想不想,在我们家休息几天?”

齐云泽的眸中泛起了点点星光。他用力眨了眨眼,道:“姑娘好意,在下心领了。只是如果我留下,姑娘家里不是更添负担了吗?”

“这个你不必担心,我去和爹娘说一声就好了。”秦若媛的笑容,比桂花糕里拌的蜜糖还要甜,“对了,你还没告诉我,你叫什么名字呢。”

“齐云泽。家父是前御史齐冕。”

“果然是个好人家啊……”秦若媛轻叹一声,转身向门外走去,“你在这等着,我去告诉弟妹们。有个齐大哥要在我们家住些日子了。”她回头,冲着齐云泽投来带笑的目光。

在秦家度过的半月,算得上是齐云泽这半生度过的最快乐的日子了。秦家的两位长辈十分喜欢这个聪明乖觉的孩子,却又为他的身世经历扼腕。每日秦家的姐妹们去溪边浣纱的时候,齐云泽就展开一卷书,仔细地研究着,要是若媛来了,他便趁空教她认字写字。有时他也与女孩们一同去溪边玩耍。到了傍晚,他会坐在秦家的大门口,望着西边的天空从湛蓝渐渐变成充满魅力的紫色,又最终化为深蓝。而秦若媛,就坐在不远处用绳子结成的秋千上,时而望天,时而看看地上坐着的望天的少年。

终于,他要走了。秦家人都到二里外的长亭送他。秦若媛上前两步,往他手里塞了个装得鼓囊囊的荷包。

“这里有些碎银子,你拿着吧。这个荷包……你也留着吧。”她说罢,便退回了家人的身边。

齐云泽感激地望着秦家人:“这些日子真是谢谢你们了。那么,晚生先走了。”他跪下向秦家的长辈顿了首,又对几个孩子一一推手。两位长辈忙扶起了他:

“吾儿此去,当一路小心。我们都会为你祈福保安的。”

齐云泽转身欲离开,走了没几步,突然听见一个清甜的声音在身后喊道:

“齐大哥!”

他回过头来,见秦若媛正在向他挥手,

“一路平安!”

半日,他便回到了京郊的驿站。他打开包裹,从包里取出那个针脚绣得细密的荷包。几块碎银子被抖了出来;最后掉出来的,还有一条绢纸。他缓缓展开那卷绢纸,却见那上面写了几个笔法生疏的隶字:

“等你回来。若媛。”

齐云泽重新叠好绢条,将它塞回荷包中,又将荷包压在了衣装的最底下。那些碎银子,他随手揣进了袖中,接着包好了行囊。他深吸一口气,又将它缓缓吐了出来。

“别等了。你等不到的。”他暗暗想着,甩了甩手,将包裹搭上肩头,继续他的回京行程。

第十二章 宜妃

“陛下,”一个梳着十字髻的美人侧身倚在红木扶手高椅上,带着浅浅的笑意,将一碗新炖的燕窝托至身旁那袭明黄色衣装面前,“陛下都将这奏章看了好几个时辰了,歇一歇吧。臣妾为您煲了燕窝紫米粥,陛下要不要尝尝?”

那明黄衣着的男子放下手中的卷帙,转头望向眼前的美人:眉心一瓣桃色的简笔水芝,两弯细浅曲长的黛眉,两瓣甜润可人的樱唇。他接过那美人手中的白釉碗,浅浅地舀了一勺燕窝粥,轻啜了几口,笑道:

“爱妃有心了。”

那美人灿烂的笑容盈满了整个厅堂:“陛下喜欢,臣妾便高兴了。”

皇帝喝了半碗,将那碗搁在一旁,回身执起那美人的玉手,道:“若媛,你如今是朕的宜妃了,穿戴上不要总是这么拘谨。朕知道,你向来喜欢素雅的,可该铺张的还是得铺张点,别让人看着在背后说朕不疼你了,知道吗?”

秦若媛微微颔首,道:“陛下叮嘱,臣妾明白了。”

皇帝轻抚着她的手背,又道:“如今重阳已过,深秋渐至,你宫里的炭火若是不够用,尽管叫人去取。你素日身子又弱,你瞧,手还是冰凉的。”

秦若媛讪讪地缩回手:“臣妾谢陛下关心。臣妾不冷。”

皇帝的眉间闪过一丝不悦,却又立刻被宠溺的目光淹没了。他温柔地抚着那美人的背,与她一同站起身来,携着她来到那缀满了金玉和珠砾的卧榻前。两颗镂花的银薰球高高地悬在幔上,在这醉人的幽香中缓缓转动。

皇帝在榻边坐下,随手捶了捶左肩。秦若媛见了,便温驯地滑入榻中,坐在皇帝身后,为他轻柔而娴熟地按起肩来。皇帝极是享受地闭上双眼,细嗅着这浓艳熏香中一抹不同的清甜气息。

半晌,他缓缓抬起手来,从身前握住了那美人的皓腕,道:“若媛,朕今日烦恼的那卷奏章,你可知道是谁的么?”

上一篇: 莫待白头空回首 下一篇: 唐宫魁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