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的故事(135)
不过,这也太巧了。怎么母亲刚到,吕家良就自投罗网呢?
书瑜瞟了一眼糜小明,难道他也看出点蹊跷。
母亲到底是个什么角色?
。。。
黎文墨这一上午不光画了三十多个字,还把书瑜的艺名,腾麓,刻成了图章,方底,圆头。
书瑜拿着篆书的两枚图章,细细欣赏了一翻,母亲的才华不可否认,只是,这种面面俱到,让书瑜开始怀疑黎文墨是有备而来。
特别是字画,书瑜无论如何不肯相信,母亲只是凭借自己那天的涂鸦,而引发的灵感,一天之内,画作已经达到了如火纯青的境界。
母亲显然是有备而来,可她是如何将书瑜一步步引到这儿来的呢?
书瑜打了个寒颤,黎文墨对书瑜来讲,几乎是个陌生人,他知道母亲的过去吗?现在呢?完全不知道。
就因为这血缘关系,书瑜毫无防备的接受了母亲。
如果是纯粹的母子团聚,无可厚非,书瑜不会有任何怀疑。今天小明一句话提醒了书瑜。
细想之下,书瑜开始犹豫了。
因为现在,现在黎文墨明显是在利用书瑜。
书瑜斜眼看着母亲,她到底图什么?
黎文墨却是一脸严肃,认真的作画,丝毫没有察觉到书瑜审视的目光。
书瑜又犹豫了,黎文墨的油画一直挂在书瑜卧室里,一组四幅,小时候的书瑜趴在父亲肩头,期望喜悦恐惧失望都尽在脸上。
母亲是个好画家,现在出乎意料的展现了更多的才华,让书瑜心生崇敬。
在艺术界,黎文墨是默默无闻的,或许,或许母亲真是心不甘,想借自己之手让世界知道她的存在?
打黑顺便出名?黎文墨的手笔太大了些吧!为什么要拉上书瑜,把母子俩都推向危险的边缘?
走着瞧吧。
。。。
书瑜走近书案,“嗬,多产呐。”
“妈妈看你喜欢千字文,难得的机会,有一千个创作的空间。明天开始我找些老子名言,你跟妈妈一起再创作好不好?”
“老子?”
“妈妈信道,不是那种信仰,喜欢时常读一读。”
“唔,好。”
书瑜挨个去看黎文墨的作品,“这些我喜欢,我去临摹吧。”
“那些为什么不喜欢呢?”
“阴气太重。”
“呵呵,妈妈倒是觉得适合你呢,你的字都很秀气。”
“我要改。”
“别把话说死,先试试看。”
黎文墨说的对,书瑜一开始还很生僻,花了近两个小时,去学一个捺的运笔,依书瑜的性格,早就罢手了。
可现在,暗中还带着任务,书瑜努力坚持着。
黎文墨看出儿子的挣扎,握住书瑜的手,带了两次。
就像通了关一样,再接下来,书瑜再无滞涩,很快就熟悉了母亲的运笔手法,“哇,聪明如我。”
书瑜自我欣赏一番,拿了瓶酒出来,犒劳犒劳一下。
第88章
“瑜儿,记得黄治源黄伯伯吧?”
黎文墨打完电话,笑咪咪地问书瑜。
“和你一起作弊的那位?”
“黄伯伯是美术馆的专家,他喜欢你哟,刚刚邀请你去参展。”
书瑜怀疑地看着母亲。
“黄伯伯主办的明日之星书画展,后天就正式开展了。他答应挤出地方把你的作品也推出去。”
“哦,明白了。”
“妈妈把你临摹的选了几幅出来。你来看看。”
“需要装裱。”
“不错。咱们现在就去黄伯伯那里去裱糊,他说要选三幅。”
“行吧,反正是你的。你决定吧。”
“妈妈是觉得你的绘画功底比书法要扎实些。所以选的这些多是偏重画的。”
“随便。”
“这样你现场表演就不会很吃力,是不是?”
“我真那么差?”
“你是手生而已。多练习,也说不定啊。我们时间太短了。”
“哼。你许了他什么好处?”
“谁?”
“黄治源,还有谁?”
“哪里有什么好处!让你说的这么肮脏。”
“我们是清白的?”
“你是为警察卧底哪。”
“黄治源知道吗?”
“不知道。”
“那他干嘛这么热心?”
“喜欢你呀。”
“喜欢我什么?他不过是看过我十岁时候的画儿,他难道不怕把自己的名声砸了?”
“黄伯伯的眼光很独到的。”
“我们又不是靠搞怪做卖点,他怎么吹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