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太子妃的彪悍日常(510)
“王爷觉得不可行吗?”
墨晴笑眯眯地看着太子,不用问也能猜出太子心里在想些什么。康熙用父子之情和公事公办的态度把太子将军了,太子做事情十分束手束脚。可墨晴不是太子,她对康熙也没有多少的敬意,尤其是在发生了这么多的事情之后。
太子接连被大阿哥挑衅,几次遭遇袭击,甚至有一次差点丢了性命,可是,康熙明知道幕后的主谋是谁,愣是装作什么都不知道,只是静静地看着太子的各种郁闷。
说好听点儿,康熙这是在培养储君。毕竟,储君要成长起来,就得经历诸多的磨难。可是,康熙连问问太子的心思都没有呢?
说难听点儿,康熙根本就是把太子当成一个物件儿,随自己的心意打造。
第三百七十五章 怂恿
康熙对太子的打造是不成功的!
同样的,太子其实也不是一个合适的储君。
如何才算是一个合格的储君,没有人有明确的定义。从古至今,名留青史的帝王有许多,但在储君的位子上名留青史的,墨晴却是一个没听说。
或许的确有人在储君的位子上做得十分出色,但不成帝王,终究是渣。
“福晋啊,这个于理不合,国法不容啊!”
太子想了会儿,觉得墨晴说的走私的主意,很不靠谱。这事儿一旦走露风声,让别人怎么看他?让康熙又怎么看他?
“王爷若是这样想,那么,这事儿还有什么好烦恼的?您继续在这里任劳任怨,给别人赚银子。可是,您信不信,到了最后,没有人会说您的好。就算是皇阿玛那里,也不会说你好的!”
成功者,所有人都在看着,敬重着,巴结着。
至于那些失败者,平庸者,没人会在意他们做了什么,没人会在意他们是不是给国家做了多大的贡献。
常有人说,勿以成败论英雄。
可这社会很现实,成则王侯败则寇。
“可,此事一旦走露消息,福晋您想过会怎样吗?”
“那就不走露消息!”
墨晴微微笑着,“再者,王爷您不会说,您的手下连个死士都没有吧!”
“死士,自然是有的。”
太子瞬间明白了墨晴的意思。
墨晴摊开手,淡然道:“再有,这吕宋岛是在咱们的掌控下,这里发生些什么,可是咱们说了算!”
“还有啊,咱们不单单是可以将吕宋岛的产出输送回大清,更可以将大清的东西输送出去。这个,可不算是什么难事吧!”
商业贸易,直白点儿说,就是买进卖出,低买高卖。
墨晴觉得太子其实是有些蠢的,守着吕宋岛这样的要害之地,他可以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吕宋岛上似乎就有金矿和银矿,这些都是钱。
……
墨晴跟太子聊了好一会儿,总算是让太子的思想转变了下。
至于太子什么时候才能彻底转变对康熙的态度,墨晴说不好,但事在人为。愚公移山,讲的是水磨工夫,日积月累。
改变太子的思想态度,比起愚公移山,可是要简单得多。
事实上,墨晴之所以没有将吕宋岛上的金银矿的存在告知太子,而是让太子往大清走私吕宋岛的产出,根本就是在怂恿太子挑战康熙的权威。
如今,内务府算是垄断了吕宋岛上的产出读大清的出口,垄断从来都是最暴利的。可是一旦吕宋岛的产出大量走私进入大清,必然会冲击市场,对内务府产生极大的影响。
康熙想要通过内务府继续充实他的内库,可就没这么容易了。
太子并不知道墨晴的这些算计,他正跟王大先生商议走私的细节呢。
既然要做,那就麻溜儿地开动,而不是拖泥带水。在这一点上,太子还算是果断。
若是在应对大阿哥的挑衅,还有康熙的纵容上,太子能有这份决断,墨晴相信,历史上的太子,绝不至于被废掉。
第三百七十六章 康熙吃瘪
说干就干!
有人有货,还有船。
一船船的香料、还有热带水果,被运走,毫无波折地进入大清,沿着海岸线,很快形成了完整的分销网络。
香料,本来就是紧俏货,而热带水果,更是稀罕东西。
大清的海船都是沙船样式,航速慢不说,更是不够适应深海航行。可随着墨晴的先进理念指导,加上西洋海船的启发,如今吕宋岛上的造船工艺正以坐火箭的速度向前飞奔。
航速提升,原本需要更多时间才能运抵目的地的水果,速度了路上的运输时间。
墨晴又让人备了硝石,随时制冰,制造了低温的保存条件,更是进一步延长了水果的保鲜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