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衣带渐宽终不悔(12)

作者: 流岚霓裳 阅读记录

陈宛摇摇头:“我不知道,但是我们确实就像普通朋友一样,连一句暧昧都没有。”

“就你们两,连句调笑都没有,这才不正常吧?”黄染一脸’我懂’的表情,“因为喜欢,所以才不敢越雷池吧?”

“你又不是不知道丁毅是那种很严肃的人,你别瞎猜了,睡觉!”

陈宛用被子蒙住头,却辗转反侧。

因为喜欢,才不敢进一步,这说的不是丁毅,而是她自己!

她最开始喜欢的人就是丁毅,无关他的家世和能力,只是他的气质让她感觉亲切熟悉,开学第一天,她就去图书馆看书,结果看到丁毅在看曾国藩的《挺经》,他站在书架侧面,那一面墙有窗,阳光均匀地洒在朱红色的地板上,他的短发仿佛被渡了金,整个人如同神祗一般凌然不可犯,陈宛好像听到了自己心动的声音。

她有些酸楚地想,就这样做研友也不错,至少是一个大家都舒服的距离,她不敢破坏微妙的平衡,并不是考完研就世界末日了,她重生回来绝对不是为了谈一场恋爱,未来的路,她要好好走,即使是一个人……

第二天陈宛来到教室,已经原地满状态复活了,丁毅去味多美买的早饭,有芝士蛋糕,有可颂,有披萨,四人大快朵颐之后投入到了紧张的复习中去,陈宛在读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这本书并非初试参考教材,但是确实极为经典。

“你知道吗?如果不是杜威用儿童中心论冲锋陷阵,现在尊重孩子的天性的口号不会那么理所当然。“中午吃饭的时候,陈宛开口道。

”杜威是谁?“黄染一脸迷茫,而钟志远则轻笑道,”吃饭时间就不学习了吧?“

”杜威对中国教育影响是最大的,1919年他到过中国,胡适是他的翻译,陶行知等学生也陪同,深深影响了国民政府的教育政策。“丁毅轻笑道,“杜威晚年的时候理论受到很大的质疑,潮流总是轮回的。”

“陶行知我知道。是个大教育家!”黄染活泼地点头。

“可惜我们的学校教育走上了应试的路。”陈宛低声道,“以高考为指挥棒,用题海战术代替探索发现,连我们考研,也是强调知识的积累,杜威的理论或许在二十世纪初很流行,但是现在已经式微了。”

“其实考研笔试主要在于公平,虽然死板但是算最不坏的制度。”丁毅笑,“现在考研压力大,还是因为我们教育资源不够多、优质资源分配不均。”

“对,北城有这么多的好学校,而我老家一个省才有一两所好学校,今年考研又多了四十万人报名,俨然是第二次高考了。”钟志远耸了耸肩。

“只要坚持到底,凭我们的能力,都是可以考上的。”丁毅的眼神扫过陈宛、黄染、钟志远的脸,“我允诺自己不会放弃,而且也不会放弃你们中的任何一人。”

“我也允诺不放弃,不抛弃。”陈宛沉默片刻,高声道。

“对,不放弃,不抛弃!”

“不放弃,不抛弃!”

郑重说出了自己的誓言,四人心里知道,生活是一袭爬满虱子的锦袍,要掌控生活就要忍受虱子咬,真正的勇者不是获得最终加冕的人,而是明知道这件衣服千疮百孔还是爱惜它、把它洗干净的人。

转眼到了八月,第一轮复习也要到尾声了。

☆、十三 没有白走的路

北城的夏天会有暴雨,七八月尤盛,往往黑云压城,雨落如注,啪啪打在窗户上、大理石地面上、花园的月季以及颜色艳丽的雨伞上。陈宛站在十三层楼,看着水漫过了阶梯,看着人们慌忙逃窜的模样,心想这是八月的第一场雨。

七月也下了几场雨,但是这一次伴着狂风,脱缰的雨线像匕首一样斜斜地飞来,留下血流般的印记,其实打伞也阻止不了被雨水灌个透心凉。

此时早上六点整,无法跑步了,陈宛换了双凉鞋,就出门买早餐了。她的伞被吹得东倒西歪,雨水沾湿了她的裙子,四面八方都是雨滴落在水塘溅起的小水花,到了食堂,寥落无人,打饭的大妈大着嗓门:“姑娘,今天还要自习?”

因为她总是很早买饭,连食堂的人也熟悉她了。

陈宛微微笑着,打饭的大妈给她打了满杯子的豆浆,又挑了最新鲜的油条。陈宛左手上提着早餐,右手拿着伞,艰难地在风雨中穿行,到了教学楼,收了伞,伞上滴下的水成了线,她把伞撑开放在教室外晾干,然后推开考研自习室的门。

里面开着灯,安然端坐着黄染、钟志远以及丁毅。

满满六七十人的教室,此刻就只他们四个人。其他人或许是觉得雨太大吧,陈宛简直要热泪盈眶了,正在背单词的黄染、丁毅以及在做题的钟志远就好像构成了一幅风格独特的油画,就像梵高的《吃土豆的人》,光线晦暗,人物没有美化,但是就是感人至深,这就是生命力。

吃过早饭,陈宛也开始看书了,她还没能把书都过一遍,现在每天看一本书,大概能看五六十页,是那种很认真的阅读。培根说“Some books are to be tasted, others to be swallowed, and some few to be chewed and digested”,有些书需要浅尝,有些书需要吞咽,还有少部分书需要咀嚼和消化,而她现在手上的七八本参考书,都是需要仔细品味消化的。她没有按照康奈尔笔记法做笔记,她的方法更简单直接:直接在一张 A4纸上写小结和问题,每看完一个小章节,就写一句话书评,每天总结可能出的题,然后把答案写在纸的背面。这些天,她已经攒了厚厚一垛A4纸了,每天早上她会花一个小时的时间先复习。

就在她读到中世纪大学的时候,陆陆续续又来了一些自习的人,外面的雨已经转为淅淅沥沥,来来往往的人留下一道道水迹,许茜抬起头下意识回头,陡然觉察到:

丁毅不见了。

她隐约感到一丝不对劲,下意识的走到走廊上,也没有丁毅的身影。

教室的简约时钟粗长的指针指到了正中间,而丁毅没有回来。

陈宛推推黄染:“丁毅去哪儿了?”

黄染一脸茫然,倒是钟志远一边收拾自己的东西,一遍说:“我们先去吃饭吧,我都饿了,中午我们去研究生食堂吃麻辣烫吧。”

一个中午过去了,丁毅没有回来。

一个下午过去了,丁毅没有回来。

晚上九点,三人准备回宿舍休息了,丁毅还是没有回来。

陈宛给丁毅打了很多次电话,但是都没有人接。这时她收到了万有引力发来的讯息:“

“同学,你好!

你之前提的跨专业考研的问题,我回答说’it depends.”

后来我想了想,觉得也许我可以给一个更细致的回答。没有什么答案是完美的,也无所谓绝对正确,这一切只是我的观点,也许它让你莫逆于心,也许它让你转瞬即忘,但是我现在要说的是自己的真实想法。

你知道吗?现在已经不再是独狼生存的时代了,一个人的本质在于他的社会关系,相信你在准备考研政治的时候也已经记下这一点了。社会越来越像一台计算机,而每个人都是一个小小的二极管,或者说是小零件。团体的力量越来越超越个人,钢铁侠最终还是要加入复仇者联盟。那么作为一个小部件的我们,无论是学习和工作,都需要建立起牢固的联系来。文学与编程,数学与历史,这些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越来越显示出超越认知的关联。

既然跨专业,就意味着你给自己的人生打开了一扇窗。

或者我再明白地总结一点:

那些不把过去当作累赘的年轻人,很适合跨专业考研。

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的经典演讲说提到,connect dots。他选修了艺术字体课,最后漂亮的字体成为了苹果电脑的一大卖点。或者用一句烂俗的话来结尾很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