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带渐宽终不悔(28)
陈宛如梦初醒:“不要!”
“那你就去找丁毅吧,把你真实的心意告诉他,该道歉的道歉。”黄染把陈宛推出教室门,两人一起来到绿荫如云的马路上。
陈宛和黄染来到一件T恤店,她买了一件印有娶我(marry me)的短t,然后到化妆店化了淡妆、在美发店打理了发型,穿着简单的服饰,她美丽得如同一朵盛开的小白花。
“你干净到就好像连脚趾弯都是干净的。”黄染赞美道。
两人坐地铁到了丁毅居住的地方,地铁里的冷气让人鸡皮疙瘩都要起来了,陈宛突然觉得一种悲伤了,丁毅既是她喜欢的人,也是她的好朋友,就好像老友记里的罗斯和瑞秋,他们分分合合,历经了十年才走到一起,而陈宛没有十年可以等。
她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改变了周围人的命运,什么样的未来在等待着她,她已经无法预知了。
就在这时,她看见了熵。
熵的出现,让陈宛激动起来,她冲上去问他:“是不是有所得到就必然有所失去?”
“这个世界是公平的。”熵淡淡笑道,“要记住,时间是最有价值的,如果有什么东西你愿意用时间去等待,你就一定会得到它。”
“那我为什么会重生?”
“你应该记得那个叫李茹的孩子吧?是她的执念穿破了时空,把你带回了现在。”熵还是淡淡笑着。
“你又是谁?”
“我是熵。”
接着熵就如同蒸发的水汽一样飘散在空气中,这神奇的一幕黄染却视若无睹,她只是激动地指着远处:“看,那是不是丁毅?“
远处走来的确实是丁毅,他严峻的眉宇间带着不凡的气质,鼻子到嘴唇的线条已经很好看,他上身穿着灰色的 tommy hilfiger,下身穿着LV的牛仔裤。
但是他不是一个人。
有一个模样俏丽的女孩正挽着他的手,亲昵地和他说着话。
陈宛的第一反应就是拉着黄染躲进角落,不让丁毅看见自己。
丁毅掏出车钥匙打开BMW车门,带着那女孩开车远去了。
陈宛的眼泪簌簌地流了下来:”我真傻,我以为他会等我。”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当感情已经翻页,再多的留恋不舍也只能藏在心间。
回到学校,陈宛擦干眼泪,决定不再为感情伤神。她发现H大的预录取名单公布了,自己赫然在列,黄染和钟志远都来恭喜她,陈宛想,这是这一段时候最好的消息了。黄染和钟志远去了河北的学校,眼见就要离开宿舍了,陈宛和室友们吃完散伙饭,就联系了H大的老师,提前住进了H大的宿舍。
研究生宿舍是两人间,更加私密和宽敞,陈宛按照老师的要求每天读书写作,深得老师的喜爱,还没开学就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篇西南联大的文章。开学后,没有结婚的她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学术中,连接获得了校长奖学金、国家奖学金,一晃几年过去,她又读了TOP2的博士。有一天突然有消息:人人网要关闭了。
那个只要输入学校和姓名就能找到一个人的时代过去了。
她登陆了进去,想要看看校园时代的遗迹,却偶然发现了钱丽娜还在更新状态,在她的照片里有一个女孩笑靥如花,就是李茹,钱丽娜的女儿。
她还记得是李茹的执念让自己拥有了第二次人生。
这一世,李茹在父母的关爱中长大,不是私生女,她应该很幸福吧?陈宛淡淡笑着,关闭了钱丽娜的页面,这时她突然想,丁毅呢?他有没有娶妻生子?
一种强烈的情感激荡在胸腔,她打开丁毅的主页,发现最近几条状态是四年前,他走过了很多地方,到过美国的纽约、费城、巴尔的摩,也到过泰国的曼谷、芭提雅,她一条条翻下去,终于看到了一个女孩陪在他身边,那面容就是她见过的,而丁毅的配文写的是:“和表妹一起看什刹海。”
原来自己就是这样错失了心爱的男孩。
陈宛在电脑面前捧着脸痛哭流涕,眼泪从她的指缝流出来。室友在外面租了房,几乎不会回来,她的悲伤无人问询,但是陈宛已经成熟很多了,她习惯将自己的情绪整理好,所以第二天她去给本科生上课的时候,她又成了优雅温柔的陈博士。
大概从她年满二十七岁开始,就开始有人给她介绍对象,相亲也参加过好几次,男生多半被她的美貌迷倒,而陈宛却始终没有心动的感觉。有的相亲对象非常殷勤,几次开着豪车接送她,但是她还是将对方婉言谢绝。也有极品的对象,求而不得诅咒她:“快三十岁的女博士,你的眼光是要高到天际去?”
不是眼光高,而是不愿将就。
现在这个时代最好的一点就是,女人也可以在事业上取得成就,经济上的独立带来了人格的独立。陈宛在学术上的成就早就引起了一些大牛的注意,她不仅收到了国外的邀请,国内也有高校表示说愿意接收她。
但是陈宛决定去一所高中,那所上一世陈宛工作过,她在那里留下了许多的遗憾,她有一种预感,那些孩子还在等待着她。上一世陈宛深陷婚恋漩涡,不能好好地守护他们,这一次,陈宛要送他们毕业。
那所学校被当地人称为二中,作为当地的二流学校,生源质量不佳,师资质量也堪忧,每年能考取一两个重点大学就已经很不错了,大部分孩子还是进了职业技术学院。
校方也料不到竟然会有陈宛这样优质的老师来应聘,校长亲自接待她,并且允诺让她担任高一的年级组长。
“陈博士,我把这七八百个孩子就交给你了,三年后,他们的成绩就是你的成绩。”
陈宛走进任课的课堂,当她看见了一张张纯真的笑脸,不由得笑着道:“我认识你们,你们信不信?”
“不信!”孩子们大吼道。
“我在梦里见过你们。”她淡淡笑着,然后指着坐在第一组的一个的同学,把她的名字念了出来,当她把全班孩子的名字都念出来的时候,班上鸦雀无声,孩子们敬畏地看着这个据说是博士的女老师,心想她大概是仙女?
就这样,仙女老师的名头一炮打响了。
☆、三三 三年为期
陈宛开始了对整个年级大刀阔斧地改造,首先她联系了各科的任课老师,了解他们的长处和爱好,然后鼓励他们指导孩子的课外小组,半个月内,高一年级就出现了大大小小四五十多个兴趣小组,有报社、园艺、金工、生物、烹饪多种,每个老师都指导兴趣小组,每个学生都在兴趣小组之中,光是孩子自己办手工报的小组就有两三个,报纸的立场各不相同,关注的是当下最热门的话题,几家报纸之间还常常出现论战,这种锻炼下来,到了高二,孩子们的气质有了明显的改变。
陈宛还在校园里开辟了菜园,种植了葡萄架,她还告诉孩子们,只要人人都种下一棵树,十年后整个城市就会绿树如茵,今天栽种的月季,绽放之后就可以赠给母亲,只有爱自己母亲的人,才能体会到这个世界的美好。
陈宛在教学上也下了一番功夫,当数理化的老师发现陈宛精通理科,当史地政的老师发现陈宛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们才佩服陈宛的意志,原来她早就打算献身给中学教育,所以读博的时候找来了高中各科的教材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三年下来,她已经成为了一个高考通。陈宛的博学让她指导各科的改革成为了可能。她找来英语老师,和她们一起探讨,一个单词要重复多少遍学生才能记住,如果十五遍可以做到,就绝不让学生重复二十遍,她还和数学老师开会,探讨一题多解对学生理解能力的影响,她还……总之,教学在她的影响下成为了一种科学的艺术,每一个步骤都有实验的基础。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孩子变聪明的方法唯有阅读阅读再阅读。陈宛在每一个班都办起了图书角,鼓励学生捐书,又拉来社会赞助,很快她的高中年级图书室也办了起来,不仅有最新的报刊杂志,也有砥砺人心的世界名著、引人入胜的武侠言情、波澜壮阔的科幻,孩子们谈论的话题也从微博热搜转为了林语堂、谭恩美、刘慈欣,女孩子体悟安娜卡列琳娜的美,男孩子也在日记本中写下“侠之大者,为国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