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本宫要干票大的(200)+番外

作者: 月初 阅读记录

“哐当。”

鬼刀掉在青石板上,发出铿锵的金鸣。

叶婧黑白分明的双眼中泪光闪烁,哥哥,是哥哥!

瞬间,她像疯了一般朝叶谦扑过去,紧紧的抱住温暖的身体,哽咽道,“哥。”

叶谦反手抱住叶婧,明亮的双眸中垂下一滴泪,平静的双眼难掩激动,“蓁儿,哥哥回来了。”

一句哥哥回来了让叶婧瞬间泪崩,她死死的抱住叶谦精瘦的腰,嚎啕大哭,“哥,哥哥,你这些年去哪儿了,蓁儿怎么都找不到你,找了好多年你杳无音信,我以为我再也见不到你了.....”

哭声中饱含着委屈,喜悦,失而复得的快乐。

加上上辈子,自己已经二十多年没见到兄长了,他离开的时候还那么小,才十二岁,小小的他到底流落在何处,受了什么委屈。

叶谦抱着哭得直打嗝的叶婧,声音,修长的手安抚似的摸着叶婧的脑袋,“对不起,蓁儿,对不起。”

“哥哥...嗝...”

叶谦哄了很久,很久。

温暖的春风拂过他的面颊,吹起叶婧的长发,叶谦此时才发现怀中人的不对劲,叶婧的身形竟然一直往下掉。

见到哭到睡着的叶婧,叶谦无奈的笑了笑,而后俯下身,左手穿过她的膝盖窝,将她横抱。

远远地,他听到了官兵的声音,也不作理睬,只是疏离的看了被打成原型的青禾,做了一个噤声的手指,让他别出声。

青禾:“......”

“蓁儿睡着了,别吵。”

青禾捶地:他明明什么都没说!

叶谦修长的手指朝地上的鬼刀一勾,鬼刀落入他的手中,在碰到叶婧衣角的瞬间变成令牌状,他将鬼刀小心翼翼的放进叶婧的怀里,抱着她优雅的走出巷子。

被遗忘的青禾:“.....”叶谦,你忘了我还在这儿!!!

.......

皇宫。

批阅奏折的秦昭右眼皮图图跳个不停,他心中感觉到莫名其妙的烦躁,怎么也静不下心来。

香炉中燃烧的龙涎香带着一种迷幻的味道,让秦昭无法集中注意力。

自从入宫,秦昭便约见了越太妃,他在等待,等待是最磨人的。

“吱嘎。”

沉重的大门被推开,姜堰走了进来,他单膝跪地,禀告道:“帝君,越太妃来了。”

秦昭放下手中的奏章,道:“让她进来。”

片刻后,一个身着锦衣华服的妇人走进大殿,她脱下身上的披风,欠身行礼,“帝君。”

秦昭抬头,“为何见朕。”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越贵妃越笺,当年秦昭本欲杀她,却因为哪一句“皇后娘娘是苗疆圣女”的话留下了她。

当年的越贵妃已经成了越太妃,她将手中巴掌大的锦盒递给姜堰,姜堰慎重的接过锦盒,并未打开。

秦昭道:“里边是什么。”

时间似乎从未在越贵妃脸上留下痕迹,她微微一笑,媚眼含春,“自然是给帝君的礼物。”

她看着龙椅上身形伟岸的秦昭,实在不解。

前段时间秦昭便查出了掌控燕国世家的幕后主使便是太后娘娘,已经知道了她的所作所为,为何还如此隐忍,他在等什么?

第251章 三思

秦昭等的是一个机会。

一个给自己母亲辩白的机会,一个回头的机会。

他隐隐约约摸到了当初兄长与越贵妃有私的事情真相,他不敢再深查下去,身为铁血帝王的他竟然害怕了,害怕那血脉温情其实是是一个骗局。

“这里边装的是什么?”

越贵妃柔柔一笑,“珠子。”

未等秦昭再问,越贵妃便笑道:“此珠子乃苗疆上古宝物,生死人肉白骨,唯一的缺陷便是,若那人真的死了,就算复活也只是一具无用的傀儡罢了,这是越笺送帝君第一件,也是最后一件宝物,往帝君珍重。”

这四年来,秦昭千方百计打探,越笺的身份没有任何疑点,却也处处充满疑点,身为大家闺秀她怎么会知道南疆那么多事。

陈国有一种名唤夺舍的秘术,强大的术者死亡之后,神魂不灭,夺取她人身体,以苟活,秦昭虽然怀疑,却不能证实越笺是不是真的被人夺舍。

四年前他饶越笺一命并不是因为他心慈手软,而是此人能给他带来更多关于苗疆的信息,她也是唯一一个能验证太后身份之人。

在攻打玉门关之时,太后的身份已经确定,若不是朱儿通知他叶婧身体有恙,他可能会班师回朝。

自己的母后竟然是苗疆圣女,秦昭看到这消息之后静静地呆了一晚上。

他不敢相信,太后竟然能对自己的亲生孩子下手,那是她的骄傲,大燕的骄傲啊......

“还有事吗?”

即便知道越太妃也是当年的受害者,秦昭任然不能原谅。“还有事?”

越太妃想了想,道:“三个月后边是本宫大限之日,在我死后,还望帝君将我的尸首火化,骨灰撒在护城河。”

秦昭冷言拒绝,“长阳护城河里埋的是忠魂忠骨,太妃配吗?”倒不是他尖酸刻薄,长阳城的护城河埋葬的是为守护大燕,为长阳浴血奋战的将士尸骨,是他们的埋身之处,越太妃品格不够。

能忍下不杀越贵妃的心,秦昭已经很大度了,她从未为燕国做过贡献,身上污点重重,品行低劣,骨灰撒入护城河?

怎么可能。

越太妃似乎早已经料到了秦昭会如此说,她笑了笑,“既然如此,那就请陛下将本宫的骨灰撒在胭脂巷中的河水中吧。”

胭脂巷乃大燕皇宫中的河流,宫女常在此处洗漱,因此,河面尝尝浮现出胭脂水粉的浮沫,因此得名。

“准。”

越太妃得到恩典,心满意足的离开了。

至于她的孩子越仲在四年前那场惊天动地的逼宫谋反暗中被燕帝处以极刑。

待越太妃离开之后,秦昭才问姜堰,“氏族那边如何?”

姜堰道:“东方大人应该和依附东方一族的氏族通过气,他们那边没什么动静,不过,以林相为首的士大夫们却不愿意推新新政,新政实施恐遇险阻,举步维艰。”

大燕开国千年,一直沿袭九品中正制,以有威望的氏族家族或者德高望重的长者推荐的方式才能进入朝堂,这样的朝堂不是秦昭想要的。

若想要大燕繁衍昌盛,那么必须有新鲜的血液注入,才能让大燕脱离腐朽,走向繁荣。

九品中正制的最大弊端便是入仕的士子们只能通过检具的方式进入朝堂,这些士子会以各种方式回报推荐自己的氏族,整个朝堂拉帮结派,打压排挤,乌烟瘴气。

自秦昭登基之后,他以铁血手腕遏制氏族发展,欲推新新政,以张仪的科举制为蓝本,打开朝廷招贤纳士的大门,让民间有志者通过公平合理的方式进入大燕朝堂,这才是他想要看到的。

“那些寒门士子可有动静?”

以林相为首的氏族被太后控制,东方氏族即将远赴亡国的陈国境内,秦昭现在在朝堂上能依靠的,便是以张仪为首的寒门士子。

姜堰道:“自张大人入狱之后,大燕各个地方的寒门士子纷纷上书张大人是被冤枉的,皆希望帝君明察秋毫,放了张大人。”

闻言,秦昭眉毛皱成一条线。

上书?

他有意扶持这些寒门士子,对其委以重任,可是这样的方式毫无效果,拿不出实际行动来,他如何帮?

若是这些人只是死读书的酸腐之人,要来何用。

秦昭定了定神,道:“除此之外呢?”

除了上书谏言,这群人能拿出什么东西来给他看?

这些士子什么时候能想出让张仪解困,让氏族碰壁的方法,张仪便什么时候放出。

姜堰想了想,道:“这些士子们并非陛下所想的是庸才,只不过氏族的势力在大燕已经延续了千年,树大根深,攀枝错节,这些寒门士子毫无根基,让他们对付氏族就如蚍蜉撼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