俩人煲粥(78)
而土地补贴的钱,还了之前借的钱,就所剩无几了。
男孩子每天起来帮妈妈一起做好饭,看着她吃了饭,吃了药,才去上学,放学回来又要做饭,等在城里背背篓的爸爸一起回来吃晚饭。
谢秀平们到他家的时候,男孩正在做饭,用的炉子是他爸爸从城里的垃圾堆里捡来的一个废旧的蜂窝煤炉,烧的柴也是他爸爸回来的路上不知道在哪里捡来的一些废弃木材。
他爸爸每次去城里背背篓,回来的时候,都带着些东西,要么是别人不要的沙发,凳子,要么是一些穿旧了衣服鞋袜。
他们的房屋外面堆得满满的了,他爸每次遇到,还是不舍得,总觉得丢了就太可惜了。
男孩拿凳子给谢秀平们坐的时候,还介绍说,这木凳是老爸自己用废弃木料钉的,那塑料凳子是老爸上个周六捡回来的,那皮凳子是上个月捡回来的。
简易房里,男孩的房间和火边墙壁上,都贴满了男孩的各种奖状,期末考试的,书法的,各种竞赛的。
男孩告诉大家,他们的生活看着很苦,但是他却觉得很幸福。
有爸妈的陪伴,有爸妈的需要,唯一担心的就是妈妈的病,随时会有复发的可能。
所以他想当一名医生,一名精神疾病方面的医生,他不仅要帮助自己的妈妈,也要帮助很多的精神病人恢复正常的生活。
走访完他们家就该回城了,男孩的爸爸和谢秀平等人一起进城的。
他爸爸说,别人家孩子不懂事的,都希望孩子早点懂事;但是他自己的孩子太懂事,他却很心痛。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是长辈的因素,是环境,是贫困,逼着孩子去承受了不该他这个年纪去承担的责任,所以他早熟,早懂事,早承担责任。
……
香瓜村为什么叫香瓜,至少不是因为这里的村民爱吃香瓜,或者这里种了很多香瓜。
还有一说法,七月半,人们用来插香的茄子、小瓜、橙子之类的,也叫香瓜。
香瓜村作为青舟的城中村,估计在城市规划的初期,大家一定会觉得这里就是香饽饽,因为地处城市中心啊,怎么的也会发展起来吧。
但是不知道怎么的,周边都发展起来了,就只有这个不大不小的村子还守着这座山。
尽管这样,这边土地还是寸土寸金,大家都争相买来,自己建个房子,租给外地来的那些租不起小区房的人。
香瓜村就在青大和农大交汇处的后方,两个大学的毕业生刚毕业没有什么钱,便有很多在那附近租房子住,价格便宜,去城里上班也方便。
这边很多都是违章违规建筑,道路更是老火,没有什么排水系统,或者是说没有什么路,因为那房屋间的缝隙就是道路,也是排水系统。
一到多雨的季节,各处的水汇到路上,就像是一条条小水沟,哪还有什么路。
香瓜村的村民,有些是把土地卖了做生意去了;
有些卖了一部分地,用卖地的钱在自己家地上盖了房屋,当个包租婆;
一些既没有钱又没有地的就继续当个背篓,在大街小巷忙碌。
这边的背篓确实是多,有时候谢秀平和苏泽宇两人早起去青大跑步,便能遇上很多背篓就开始出门来了。
当然,这些背篓有香瓜村的村民,也有青舟市郊区来的,更有青舟下面的一些县城来的。
时间日积月累,周边越来越发展,香瓜村越来越杂乱,变成了城中村,变成了城市中心的贫民区。
无论是市郊和城中村,这几年,相关的部门加强了管理,各方面都提高了。
只是真正的改变现状,任重而道远,改变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谢秀平们只是去看看那些需要拉一把的人们,告诉他们,再坚持一下,明天会更好!
第80章 卖蛋傻子
09年在青舟过的年,10年就想着回青南过年。
寒假之后,谢秀平和苏泽宇在青舟呆了几天,便回青南了。
在老家,过年这天赶场,叫赶见场,也叫赶年场。
又说,三十晚有三十条路,意思就是过年这天要做的事很多。
屋前屋后大扫除,杀鸡宰鱼做吃的,理发洗澡打理自己,还要赶见场买年货,那真是忙得不亦乐乎。
腊月二十九晚,谢秀平的叔叔便说了,让两人年三十这天一早提着箩兜里的鸭蛋去卖了,然后想吃什么就自己买回来。
“二烟,鸭蛋怎么卖啊?”苏泽宇听到他叔的话后就问。
“块把钱一个嘛!这鸭子都是喂粮食的,又不是那些洋鸡蛋洋鸭蛋,最起码也能卖个九毛啊!
当然,也要看行市,别人卖好多就跟倒起卖好多,你能卖倒多嘞,就算你嘞!”
他叔说着现在集市上的大概情况。
“好!那我们争取多卖点钱!青舟我们去超市买蛋称重量,我们要带称吗?”
苏泽宇回想着在青舟的超市里,去买蛋是怎么计量的。
“不用带!要么按个算,要么按包算!”他叔说道。
“包?和件等量吗?一般一件都是12吧?”苏泽宇看着谢秀平问道。
“一包10个。”
“哦!那我们明天买什么回来,叫安子一起去?”
苏泽宇和谢秀平两人商量着。
“我不和你们一起。我走路就好!”
在一旁看电视的安子听到自己的名字赶紧说道。
“安子肯定要去赶见场的了!但是他后边来,我们先去!
至于买什么,明天再说,这两年不用贴对联就不用买写对联的纸。
烟,要卖毛边纸不?”
谢秀平对苏泽宇说着,想到什么又去问他叔。
“我们都要克嘞!你们自己想吃什么就买什么就可以了!其他的我们自己买!”
……
第二天一早,天才麻麻亮,两人就骑着他叔买的二手摩托车,一抖一抖的去马场赶场。
冬天的晨风,刺啦啦的吹着,泥巴路面坑坑洼洼的。
谢秀平开车,戴着个口罩,前面反穿了一件外套,就像婴儿穿的麻拐衣那样,以挡住迎面而来的风;
苏泽宇则用围巾把自己的脸和耳朵围得严严实实的,戴着手套的双手紧紧的抱着一个装着两百来个鸭蛋的箩兜。
这时,苏泽宇知道为什么安子不愿意跟他们一起了,太TM冷了,而且抱着个箩兜也坐不下人了。
经过四五十分钟颠簸,两人终于来到了马场的农贸区。
谢秀平停下来,踩下刹车,让苏泽宇先下。
苏泽宇只觉得双腿早已不是他自己的了,麻的,一是冷麻的,二是抖麻的。
手长腿长的好处,就是他不用下车,就把装蛋的箩兜安安稳稳地放在了地上。
放好箩兜,他揉了揉腿,这才下去,走到谢秀平面前,看到谢秀平的眉毛上结了一层淡淡的白霜,便伸手去给他小心翼翼的掸掉。
“什么感觉?”
苏泽宇看着谢秀平的戴着个口罩,又戴着个帽子,蠢萌蠢萌的,便问。
“我脚麻了!冻的!要不是带着口罩,鼻子都冷掉了!我耳朵都冷掉了,但是又不能带耳罩,怕听不见声音。”
谢秀平说着,这才把口罩的一边解下来。
“我感觉蛋碎了!抖得我都想吐了!”
“啊?”
谢秀平揉着自己腿,不懂苏泽宇说的什么。
“这一路,抖得!鸭蛋要碎了!我也要碎了!幸好我不是玻璃黏的。”
“放心!外面垫了一层草,里面放了老米糠,碎不了!你,也碎不了!”
他看了看周围渐渐多起来的人,便对苏泽宇说:
“这儿位置还行,我们就在这儿摆吧!你在这儿,我去找个地方停车!”
谢秀平说着便骑着车走了。
农村赶场都是赶早场,特别是赶见场,大家需要买什么就一大早来买了,赶回去做其他的事情,所以卖东西也得赶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