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六零甜妻有空间(163)

作者:郁从文 阅读记录

这才把大老鼠给彻底除掉,人们的土地重新得到耕种。

小李本以为依照顾维安这种宠妻的性格,难得小墨同志回家,怎么也不会把小墨同志给丢下。

现在看——

难道是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出了什么问题?

“顾师长。”小李大着胆子道,“我有一件事情,不知道该问不该问。”

“有什么想知道的,尽管提。”

顾维安揉了揉鼻子,“我先前不是也有说过,男同志讲话要快刀斩乱麻,不要吞吞吐吐!”

第344章 将心比心

“顾师长。”小李鼓起勇气,他拦住顾维安的大杠梁,“小墨同志都怀孕了,你为什么把她一个人留在家里?”

其实小李的话问得有些模棱两可,导致顾维安见他一本正经问自己这些话的时候,嘴角禁不住噙着笑,“你也说了,小白怀着身子,我带她四处出来,岂不是招罪?”

“我不是那个意思。”

小李红着脸,他还没组织好语言,说得有些语无伦次。

好在他跟在顾维安身边那么多日子,男人多少也能猜到小李是在为小白打不平呢。

顾维安收起了笑意,他的表情也变得很些忧郁,“她提前回来,我得知自己做了爸爸的消息,本都是开心的不得了的事情。”

“小李。”

男人叹了口气,“咱们作为干部,首先要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要的位置,要让百姓们都摘掉穷帽子,这样咱们才能够踏踏实实地维系自己的小家!”

很多时候,小李总会觉得顾师长有时候把国家与个人情感分得太清楚,他待小墨同志是真的没话说。

他也不是第一年做干部的秘书,可是像顾维安这样家属没有嫌弃陪伴时间少,也没有去闹的,小李却并不多见。

明明才十九岁的年纪,怎么就老成地,像是经历了大半辈子。

于是也没有耽误,他们骑上大杠梁,又马不停蹄地赶到刘家村。

正值中午,杜建国打完鱼回来。

“顾师长。”

他见到顾维安,连忙走上前打招呼,“这是什么风,将您给刮来了?吃饭了没?”

小李正饿着,随口应了句:“还没呢。顾师长担心昨天下雪会把咱们种的庄稼给压坏,特地来瞧一瞧,饭都没顾得上呢。”

“庄稼没事。”杜建国举着手里的鱼,“那正好来家里吃。”

“我这里还有干粮,就不在这吃了。”顾维安摇了摇头,“小李,你留在杜伯这儿,等到你吃完,我们再会面。”

男人骑上大杠梁又去了村子的西口,小李皱着眉毛,望着那抹背影,嘴里嘀咕了句:“顾师长,你去哪里?”

“我去看看杨婶婶。”

男人挥手道。

杜建国看着那渐行渐远的背影,叹服道,“顾师长真是一刻也不清闲着呢。”

谁说不是!

每天的日程排得满满的。

连怀孕的妻子都独自一人在家。

小李为顾维安高尚的道德所感动,当他喝着杜建国给的鱼汤时,猛然想起刚刚顾维安说的话。

那杨家婶婶,是刘家村的贫困户。

怕不是又要——

果然。

在杨家,顾维安把自己早上背的白馍馍都送给了那婶子。

“儿啊。”

杨家婶子因病常年卧床不起,头年家里死了丈夫,那独苗也不是个东西,为了逃饥荒,连老母都不要了。

得亏遇上了顾维安,他组织刘家村公社干部,结成扶贫小队,每日定时往杨家婶婶这送粮食,又让村里的医生常来检查老人的身体,这次有了杨家婶婶的今天。

“咱们华国,能有你这样的娃,真好啊。”

“大娘。”

这些受到过顾维安照顾的、老无所依的群众,也都将心比心,把顾维安当作自己孩子。

第345章 有关未来的期望

杨家婶婶吃着馍馍,她每每见到顾维安,总是热泪盈眶,亲切地问道:“孩子,您吃饭了吗?”

“我吃过了。”

顾维安回复着。

关于顾维安的事儿,杨家婶婶也听刘家村公社的人说起过。

“你家里那口子如今怀了身子,工作归工作,平日也要多上上心。”杨家婶婶吃过了饭,她拉着顾维安的手道,“毕竟小姑娘这期间啊,很容易多想。”

“婶婶。”顾维安点了点头,“我知道。”

两个人正一起唠家常,小李拎着一碗鱼汤敲响了杨婶子的门。

“顾师长。”

这鱼汤是杜建国刚做好的,小李考虑到男人肯定自己又不吃饭把粮食都交给需要的人,他对杜建国说明了顾维安的这种精神,杜建国当场表示让小李把鱼汤给捎过去。

“您还没吃——”

话还没说完,就被男人的咳嗽声给打断。

“小李。你来得正好。”

就像是所有的事情都算好了一般,男人把鱼汤接过来,递到杨家婶婶的面前,“大娘。这汤还热着呢,是杜伯刚做的,他的手艺,您尝尝对不对口味啊?”

杨家婶婶先前听说顾维安吃过饭,想来也是去了杜建国的家里吃的,就没有考虑什么,端起碗来把汤给喝了。

小李眉毛紧皱,顾师长一上午忙着开会,哪里又吃过饭?带的口粮分了,他刚刚想要给送的汤,也都给人喝了,他怎么就不想想自己!

可是这些话,偏偏被顾维安看自己的眼神,硬生生地给咽了回去。

杨家婶婶这顿饭是吃的温饱了,但是顾师长呢。

走出杨家,小李端着空碗,一股脑儿将那些话,全部都给倾诉出来。

可偏偏顾维安说出的话,让小李无法反驳,他自认为自己的精神,未能达到那个层面。

今天从外地请来的专家们就要来了。

顾维安见小李仍旧是心事重重的模样,他道:“小李。马上把碗送到杜伯的家里,咱们即刻启程去火车站。”

下过雪的天很冷的,尤其是海城是九曲黄河的最后一道弯,风总是很大。

顾维安与小李推上大杠梁,小李的脸都被风吹得发紫,他们来到火车站,小李在站台上哈着气,“顾师长,您说咱们什么时候才能够把三害都处理好啊?”

“就快了。”

这三个字,是对未来的一种期望。

火车呼啸而至。

先前接到的电报上,并没有介绍今天要来的是一帮学生。

那群学生听说过原主之前的经历,也都顾维安露出赞许的目光。

小李掏出随身的小本,他已经订好了招待所,就等着这帮优秀的技术员们下榻。

晚饭时,几名学生针对自己对盐碱地的理解,提出了具体方案。

“同志们。”顾维安招呼着这群农大来的优秀人才,“比起其他的地方,我们海城是苦了些。但务必请你们,将三十多万的群众利益放在首位。”

“今天这顿饭,还是咱们群众把自己家里最好的拿给咱们的。他们此时此刻,还在为下一顿饭做考虑。所以,咱们一定不能辜负群众对咱们的信任!”

应酬的场合,免不了喝酒。

等到酒席散去,小李搀扶着喝醉的顾维安准备回大院。

“顾师长,您说说,又不是非要喝这么多的。”小李替他披着大衣,“待会儿,您家属那边,我们还怎么交待!”

第346章 就像是在对牛弹琴

“回眠崖村。”

许是对家属的词儿太过敏感,顾维安仿佛酒醒了,他对小李说完这句话,又没了下文。

大杠梁只能够推一个人。

到了眠崖村,约莫是九点左右。

小李怕打扰其他的村民,将顾维安从车上背下来,然后敲醒了墨家的门。

“谁?”

在兰城师范大学学习半年多的墨白,比起过往来说,性格上勇敢了许多。

她披上衣服,对着门外问道。

“小墨同志。”

听这声音,无疑是小李。

墨白打开门,看见他搀扶着顾维安,眼里写满担忧,她问道:“这是......”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