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语桐郑重点头道:“外婆放心,我知道的。”
然后柳黛把外孙女拉近一些,再次叮嘱道:“这次出去,你应该会看到一些李家那些秘密的冰山一角,外婆之前叮嘱过你的话,你要记在心上,不可莽撞,但也不能被人欺负。像外孙女婿这样的人,他们内部只怕有许多青睐者,外婆告诉过你,属于你的男人不能让,寸步都不能让。”
关语桐神情瞬间就有几分如临大敌的样子,她抿着唇道:“外婆放心,桐桐绝对不会辜负外婆的教导。”
外孙女这一走,就真的是七八个月,春天过去了,夏天也过去了,树叶飘黄的秋天来了,天空一群有一群的大雁排列着整齐的队伍往南飞,世界变得一片萧索,街头巷尾行人匆匆,该为寒冷的冬天做准备了,直到十月份关语桐才平安归来,她成长了,发生了质的蜕变。
以前她总是拘泥于自己的身世,自卑于自己的身世,但外出见到了世间那么多的悲欢离合,她才发现她自己身上的那点忧愁根本不算什么,何况她还有对她很好的外祖母,对她视如己出的舅舅舅母,她已经比这世上大多数的人都幸运了。
“外婆,你真的说中了,景明他好多青睐者,有他知根知底的心腹世叔的女儿,有一些合作的商家之女……”
说到这里,关语桐那表情还想当气愤,明明李景明都成亲了,儿子都三岁了,那些女孩子居然仍然不知羞地扑上前,哪怕是当个小猫小狗都心甘情愿。
柳黛好奇地问道:“你怎么解决的呢?”
关语桐气哼哼道:“我让她们跟我单挑、群殴都可以,她们输了的话以后见着景明就自动退避三舍。”
柳黛失笑道:“你这不是欺负人吗?”
关语桐得意洋洋道:“就是欺负她们,她们明明看到我这个正牌妻子还当着没看见,这也是欺负人,我让她们想起我就觉得是一场噩梦。”
柳黛暗暗好笑,听着外孙女吹嘘了一把她的丰功伟绩,而后才说道:“这事主要是外孙女婿自己的想法。”
关语桐咳嗽一声,有些赧然道:“他没想法啦,他一大把年纪才和我成婚,之前二十年都是独身,又不是没有见过那些女子,他才不会动心呢。”
柳黛点了点头:“这样就好,外婆希望你们两个人能一辈子幸幸福福下去。”
如果李家辜负了外孙女,那么她会让李家吃不了兜着走!
柳黛没有追问外孙女关于李家那些秘密的事情,关语桐也没有说,很显然她自己懂得了,某些秘密不能说。
“外婆,还没有恭喜嘉桓考中进士,您最近再和舅母为嘉桓相看亲事吗?”
关语桐心中暗暗算着,大表弟已经十八岁了,现在考中了进士,名次虽然不是前十名,但属于中间层次,在这个年纪是很不错的了。
柳黛扬了扬眉:“你有推荐的人选?”
关语桐连忙摇头:“没有,我才回京,帮不上忙。”她才不把这事揽在身上呢,她识人的眼光一向不怎么好,外祖母肯定会选一个四角俱全的表弟妹,只要她不是那种作精,她一定能和她相处得很好的。
关语桐在娘家住了两天就施施然回家去了,而后柳黛才从情报网那里得知消息,外孙女在李景明的支持下,组建了一队属于自己的护卫队,全都是女孩子。这些女孩子来至于贫民百姓、牙行买回来的、乞丐当中捡回来的,李景明可能是想安抚妻子,所以就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妻子的请求,反正又花不了几个钱,何况桐桐有嫁妆,养得起这些女孩子。
说起来钱财来,李景明就有些苦恼了,李家家大业大,但花销也大,尤其是越到后期,花费越高。到现在,他自己花一千两银子都还得想了再想,绝对不能浪费任何一两银子,一直到大事成功,或者李家成为阶下囚。
李家几代人都犹如在走钢丝,每一个当家做主的男人都不敢松懈一刻,否则带给李家的就是万劫不复之深渊。
“什么时候是个头?”以前李景明觉得这个担子很重,即便几年前已经看得到胜利的端倪了,但从出生不久就开始布局,整整二十多年来,从他知道秘密那一刻,他就在期盼着结束。
望着窗户外飘着的大团大团的雪花,他忍不住呢喃道:“快了,快了。不管成功与否,背负在李家每个当家人身上的使命都快结束了。”
“不过……”李景明微微皱了皱眉,谋定而后动,他不怕失败,但他要先预设好失败,为妻儿某一条退路。
至于父母,根本用不着退路,因为他们是要与李家的使命共存亡的。
柳黛还没有确定下来孙媳妇人选,外孙女又有喜事报来,她怀上二胎了,之前没准备怀第二胎,是因为觉得儿子还小,现在出去转了一圈,又儿子开始启蒙读书,不再围着她转了,那么她就为自己做了规划。
她打算生三个孩子,然后就不打算生了,因为也就这几年太平日子,很快就太平不了,她也没时间生孩子了。
前往和轩郡王府探望了养胎的外孙女,叮嘱她好生养身子,不可胡思乱想,要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地诞下孩子。
从郡王府回来,柳黛和儿子花鸿轩就已经商议好了嘉桓妻子的人选,这几个月筛选下来,最后选了花鸿轩在翰林院一位同僚之女,两人年龄差不多大,就连子女的年龄也差不多大,花鸿轩先确认了同僚的政治立场,对方确实不是任何派系的人,但和李家也有拐外抹角的关系,颜家那位出嫁的姑奶奶丈夫与李家关系匪浅,这样也不算牵连无辜吧?不然等到李家事发,若是花家来不及通知亲家,导致对方被朝廷或者其他派系抓住了,那可就有些不仁道。
婚事定下后,婚期定在来年四月份,春闱结束之后,不管花嘉桓会不会考中进士,他都要大婚,成家了,然后就要开始扛起家业了。
第87章 国公继夫人—17
时间悠悠转转,来到了章和二十六年。
去年春天, 花嘉桓按部就班地考中了进士, 名次位于二甲靠后,而后家里上下活动了一下, 进了兵部当了一个小官。
这是柳黛要求的, 因为诸多部门, 也就兵部会要求官员日常跟着训练, 虽然不像军中训练得那么严苛,但至少比其他部门的文官典着一个大肚子来得要好,至少战事打起来, 还有足够的体力保持跑路。
当然还有一个更直接的原因是兵部和全国各驻军联系比较多, 毕竟大安朝的各军队的粮草、兵器都是需要兵部做中间环节与户部交接, 一旦有什么不对劲, 兵部官员应该是最能直接发现的地方。
今天春天大安朝有几个地方发生了干旱, 一半地方的灾情被当地的父母官和知府等瞒住了, 朝堂上下都不知道, 还是从兵部露出来的消息,因为那几个地方的驻军往上打报告要粮草和军费等等, 兵部上下也不是一条心,即便是兵部尚书想隐瞒,也瞒不住,没过几天整个朝堂上下都知道了。
本来现在交通就不方便,就算当地立即把灾情上报朝廷,也要登上十天半月, 朝廷的救援才会到达,结果这下耽误的时间更久了,无处干旱的地方,只有两处还算太平,另外三处的百姓直接抢了官府,当地驻军指挥使被下属偷袭,而后那下属直接带着当地百姓造反了。
那边处于西南山区,派兵去剿灭乱党,结果人家有几分聪明,直接往深山里躲,你退我进,你进我退,几个月下来根本无法退敌。
朝堂上,皇帝气急败坏,天天在朝会上发脾气,但诸位大臣却是老神在在、纹丝不动,要说他们没有二心,那是不可能的,个个都在盘算,如何应用这样的危机为自己谋福利呢?
这种情况直到年底,突然,黔州总督公然造反,消息传进京城,满朝文武震惊,全天下百姓哗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