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派有点慌(154)
他又从怀中掏出一块玉石,放在她眼前晃了晃,“此玉还记得?”
“阴玉?”白京荷对这种迷信之物嗤之以鼻,几乎快忘了此事。
她记得之前每每靠近这块玉,浑身上下像是万蚁挠心一般。但此时她看着流光冰洁的阴玉,倒觉得有些暖意。
于是伸手接过来。
“之前你从悬崖上坠落,又完好无损地回来,我当时甚是不解。后来听闻你与这玉有些渊源,想必是此玉保佑。”弄老叹了一口气,接着道:“罢了罢了,我也不走了,直到小崽子出来吧。”
白京荷用手指戳了戳小腹,朝弄老笑了一声。
仿佛再等好多年,也不会太过孤寂。
.
宣德九年,皇帝日日昏迷,太子和七皇子争储不歇。党派纷争导致贪官胡作非为,拉拢官员、敛收钱财,直接殃及了全国百姓。
阳月起,各地起义不断。当地官兵反复镇压。
同年相月,西南、东南等远庙堂的地区官员趁乱分割出去,自立为王。
同年年末,范珞挑唆扶南导致内战不断,七殿下在朝堂上提出南下镇压起义,顺带攻打扶南。
就在当日,当班的狱卒骑马闯过西华门,直直穿过宫道,急忙赶往皇后宫殿外等候召见。
这个数月不被人在明面上提及的“徐俨初”三个字顿时掀起千翻浪。
因为从牢中送来了一封血书。
血书以楷书而写,勾峰有力,却掩藏不住急切之心。
其上罗列了不可南下攻打扶南的数十条理由,公然斥责七殿下的决策。
第二日上朝,百官就此议论纷纷。
“臣赞同徐公子所说,扶南内乱于大楚有益,至少没精力在起义不断之时踩上一脚。哪还有主动招惹的理?”
“千字血书……徐公子这是以死在阻挠此次南下的决策啊。”
“其中数条说得倒是在理,但各地起义不过是跳梁小丑,此次南攻的机会可遇不可求。”
七殿下淡然道:“徐公子写出的这么多条理由,可安在南下北上的所有的扩土之战中。若是听从徐公子的建议,怕是大楚只能原地踏步了吧。”
这番言论过后,皇后和太子不言不语,最后还是张龄决议——南下,大将军依旧为袁广。
袁广清点了兵马,挥旗往南。
随后,徐俨初病死的消息传遍宫中。而他作为天字牢的犯人,就算时至今日还未定罪,但也算是戴罪之身,自然只能是两人一抬,甩在乱葬岗上。
袁广出城的当夜,李翊之亲自去了乱葬岗。
臭味熏天,就连数只苍蝇飞到李翊之身边,嗡嗡声不断。
徐俨初的尸身算是尸山中较为完整的,就连衣衫也毫无破洞。
只有十指指腹上的血洞有些骇人。
“俨初兄,你输了。”李翊之吐息如兰,就像在与好友谈天论道,“以攻打扶南为由,将袁将军支开,你一听到这个消息就急坏了呢,急得丢了苟延残喘的命。不过我替你惋惜,因为京城没了你,没了袁将军,太子那边真的毫无胜算呢。”
自然是无人回应。
李翊之说完,将手中的木匣子放在徐俨初脚边,“这是我从京荷的卧房偷拿出来的,你徐家被构陷的证据。既然你不在了,那我替你烧到那边去吧。”
他用火折子点燃了木匣。
一阵东风刮来,木匣上的火窜到半人高,“噼里啪啦”几声过后,化为灰烬。
“你是不幸的。无人比你更不幸了呢。死的时候,无家无妻无子,亦无……同道好友。”李翊之说完便转身离开。
也就在此夜,京城北关被偷袭,一身黑色盔甲的人夺门进城。
数十官员直接被这群人困在了自己府内。剩下的叛变者直闯宫中。
叶沧作为禁军首领,站在大殿之外,看着黑压压的一群人朝自己涌来,怒吼一声:“不怕掉脑袋么?”
最前面骑着黑马奔来的人冷笑一声,“你们太子一党还剩些什么玩意啊小叶将军?徐俨初死都死了,袁将军走了,你孤零零的守着谁呢?你若缴械投降,我在七殿下面前美言一番,不好嘛?”
叶沧待人走近,朝旁边的副将一笑,“看看,江阗将军一生一波三折。被贬了再来,来了再贬,当真是锲而不舍啊。”
“你找死!”江阗直直朝叶沧挥剑而去。
.
“左伯伯,你来了。”皇后甩开一张叠合着的素白手帕,盖在了身旁眼睛紧阖的皇帝脸上,起身走向殿中央。
左相朝后勾了勾中指,身后几人上前将皇后架住,狠声道:“搜!”
皇后看了看卧榻旁边的一层灰烬,仰头笑道:“你们太吵了,萧哥哥醒了也变糊涂了,也没看看我是谁就说密诏藏在了何处。喏,早就被我烧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