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之侯府嫡次子(340)

作者: 小懒虫 阅读记录

他不相信有什么武器能够远离战场就能杀敌的,打仗打得还是人,伤亡是难免的。

当韩重下定决心的时候,没有人能阻止得了他,面对他的固执韩缜真的要呕血。两人的观念从来不在一条道上,对应敌一事,一个保守,一个主动,达不成一致。

韩缜不认为自己的想法是错的,一边削弱敌人的实力,一边强大自身,这才是不伤筋动骨,也能让兴朝平稳发展的上策。唯一缺点就是需要时间,而忍耐一时很难吗?

然而最终做主的是韩重,他已经是一言九鼎的帝皇之尊,当他下定决心的时候,再无可阻拦。

兴朝建武元年,建武帝韩重登基不足一月即下令御驾亲征,以报金蒙联手灭城之仇,率领十万大军直奔边关。

建武帝先是一鼓作气连下金国两座城池,而后遭到了金国组织起来兵力的全力抵抗,战事逞胶着之态。

其后,金国求助于蒙古,蒙古为了保住在金国的利益,同意派兵参战。

接下来,就是一段混乱时期,先是蒙古内乱分为两派。有维持和平的,也有主战的,他们一时帮金国,一时又从金国掠夺好处。

而金国则是苦苦支撑,一面应付兴朝,一面讨好蒙古,运气不好时,还会两面受敌。

作者有话要说: 大家晚安,快完结了,心情复杂!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好想你o(n_n)o、初淼 1个;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快乐的叶子 1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277章

开封保卫战后,朝廷即可着手收拾被蒙古骑兵肆虐过后的残局, 调集粮食物资支援一路上被蒙古大军光顾过后的城池, 帮助幸存下来的百姓重建城池, 清理创伤!

还有安排战争中牺牲战士的后事, 发放抚恤金照顾家人;那些受伤身有残疾的士兵不能再留在军营,则想办法安置,尽量保障他们退伍后的生活;还有,曾经许下的以蒙古的人头换银子的承诺, 要一一兑现;除了最后一项是韩缜私人所为银子他由所出外, 桩桩件件都需要朝廷拨银子, 户部尚书愁得要撞墙, 国库里没有余粮啊!

前朝的局势比金国是强一点,但也强不到哪里去,否则甄太师不会一力推行改革,实在是危机就在眼前,不改革无非也是朝代兴替的结局,早晚亡国。

然而前面甄太师的改革正在进行中, 还没有到摘果实的时候, 朝廷只是勉力运行维持正常。而后天不从人愿, 边关告急, 只能尽量筹措粮草衣物运送往雁门关, 保证边关将士的温饱!

再来就是蒙古来袭,凡是能通知到的郊外百姓都涌入开封城中,他们身边所带的物资有限, 朝廷集中所有粮食分配,才保证了每个人都能有一口饭吃。

朝廷本来就支撑得艰难,如今还要拿出一大笔钱粮,更不要说还有接下来的新朝新立皇帝的登基大典,那一笔笔钱逼得户部都要走投无路了!

彼时,甄太师心结之下放手朝政不理不问,户部不得已求到了韩缜面前。

国库空虚,而韩缜有钱,不说开遍各地的商铺,和李真合作的分红,就是单单海外商贸所得就是一笔惊人的财富。

建武帝为什么一意孤行执着战事,将朝廷缺粮的警告抛之脑后,不就是知道韩缜有钱不会置之不理吗?从韩缜在父亲面前财露白后,建武帝简直是有恃无恐,有个财富惊人的儿子,做老子的还是很占便宜的。

没粮草了怎么办?找儿子啊!

韩缜有时候都郁闷,仿佛前十几年他老子养他,后半辈子就反了过来,建武帝负责浪,他变成了那个负责在后面掏银子的!

如今朝廷遇到难处,这钱是要出,但是怎么个出法就要斟酌。他有钱是个人的事,没得由一人供国家,那是不健康畸形的。

银子可以给,但是要换一个给法,不能白给!

在跟户部尚书的一番促膝长谈后,韩缜找来了善于经商的李真,商量成立银行的事。由银行出面把钱借给国家,以后再分期返还,看在朝廷的面子上他不收利息就是。

韩缜想鼓励发展各业百花齐放,放宽对商业的限制,一个能完成异地存取作用的银行是很有必要的,能大大激起人们的积极性。银行的功能还有其他的,包括借款、贷款等业务,可以襄助地方经济的发展。

这是在尝试,在未来时机成熟的时候将交于国家运行,而李真是个非常合适的人选。

李真果然兴趣大生,对银行这样的新生事物充满好奇探索,答应成为第一任银行行长将它办起来。

而银行的第一项业务就是和朝廷合作,借给它高达百万的银子,可谓是大手笔。

兴朝建武元年,第一个银行建立,取名为‘兴朝银行’,开始看客金融业务。

待京城稍恢复平静和后,很快就迎来了兴朝建国,建武帝登基。

抛开诸项纷纷扰扰,在登基前发生了一件大事,有庞大的船队到达了开封河岸,报说是有海外各国听闻新皇登基,前来朝拜恭贺,并送上本国奇珍异宝作为礼物。

开封城上笼罩了许久的阴霾终于露出一丝曙光,全城都轰动了,很快的传遍天下。

在通往皇宫的大道上,百姓们见到了形貌衣饰,风俗语言异于汉朝的外国人,那些海外人士身后带着献给新皇的礼物,长长的一串。

这就是八朝来邦,四方恭贺,是何其盛大的事!

想孟朝时何等憋屈,在四方夹缝中生存,早已失却了□□上国的赫赫威名。如今新朝刚立就有外邦来使朝贺,这是不是表明兴朝当立,得天意庇佑,是老天爷的旨意?

百姓们虽然刚刚赶下了废帝,迎了永宁侯当皇帝,但是事后心里难免不安,他们做的是不是对的,永宁侯是不是配当皇帝?原谅他们只是长于封建社会的古人,先前凭一时激愤行事,过后不由忐忑。

这时,海外使团的到来安了他们的心,在他们眼中分明是祥瑞之兆,昭示的以后一定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怎么不欢天喜地奔走相告?也一扫消极萎靡之态。

这一切都是韩缜的授意,所谓的海外之民是真的,但是不是真的都是各国的使臣就不一定了。

凌志在海港经营日盛,自己也踏足海外异国之地,经常和海外之民打交道,也引得几个东南亚沿海的小国对孟朝心向往之。他们的国王派出了使团拜访,想和孟朝建交。

韩缜收到消息后,就让凌志赶在登基大典前赶到京城,给新朝的建立造势。

这里面一部分是真的使臣,另外一部分是凌志找海外人士假冒的,按一个国家的名头伪装,反正也没有人听得懂他们的语言。

因此看上去队伍庞大,令人惊异兴奋!

同时,随船带来的还有数量庞大的粮食物资,一定程度上解了京城粮食紧缺的燃眉之急。

君权天授,既然自家父亲要做这个皇帝,那就确保他毫无争议的坐上皇位,一切成定局无人可动摇。既添了一层光环,同时也稳定了人心,可谓一举两得。

其实这些都是差强人意的旁攻,最重要的还是改善民生,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让他们能吃饱穿暖。百姓的想法有时候是很朴实的,只要能让他们过上好日子,谁当皇帝无所谓!

等建武帝御驾亲征后,韩缜一头栽进了建设兴朝,改善民生的计划中,还要努力做好建武帝后方的钱袋子,随时保证他的后勤充足!

赋税方面在经过甄太师主持的田赋税收改革后,形势趋于稳定,大大缓解了矛盾,韩缜也不想轻易再动这一块。如今国家急需的还是稳定发展,再对土地对手只怕会引起动荡,他倾向于等时间流淌过后,能用一种更适宜灵活的手段置换地主的土地,慢慢的实现土地的国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