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侯府嫡次子(47)
挥手使人去喊了韩缜来,永宁侯没理他,他今天可费心力了,暂且由得他作去。
宁国公则是老神在在,不动声色的举着杯子喝茶,笑眯眯地任由理国公开喷。
等到喝下一口清茶,恢复了些精神,永宁侯方没好气地回道:“你这老儿,张嘴就没好话,喝茶还堵不上你的嘴!”
两人东拉西扯,说些漫无边际的闲话,就是不进入正题。
韩缜早已经吃过午饭,正在演武场和韩纭一起练武,听得祖父派人来叫,忙禀过武师傅,带着人急急忙忙地赶来。
边上韩纭投来一个人被丢下的怨念,韩缜只好报以爱莫能助的眼神,长辈有召,韩纭只能一个人先练着了。
先时他也得到了世子接到圣旨的消息,对亲爹被封为大将军当然也是激动不已,而且他多少知道一些以前的历史,那‘黑旗军’可是大有来历,世子身上的担子可是不轻。
可惜他们小孩子还要上课,只好按捺着兴奋一问究竟的心情继续学习,想不到祖父会先派人来叫他,不知道是为什么事?
急急赶回‘葳蕤院’,好在演武场离侯爷的院子不远,很快就到了。
“祖父,你找我?”守门的小厮推开门,韩缜好奇的喊道。
进门拿眼一扫,韩缜才知道原来是有客人,而且还都是熟人,旁边朝他一个劲挤眉弄眼的不是秦璐这一个小胖子,还有老对手陈继明。
朝永宁侯行完礼,韩缜甚是乖巧有礼的对着两位国公喊人:“韩缜见过秦爷爷,陈爷爷!”
理国公豪放的一抹胡子,对着韩缜哈哈大笑:“你小子有一段时间没见了,装什么相,快过来让我看看可长高了!”
永宁侯有时也会耐不住孙子的哀求,在朋友相聚的时候带上韩缜,他人小长的好又嘴甜,对着一帮年老位高的爷爷辈怪会逢迎说好话的,从来是被小辈畏之如虎对待的,哪见过这样甜蜜可人的小娃娃,求抱求吃求喝的,一个个新奇不已,爱不释手亲近的跟自家的孙子似的。
韩缜眯眼一笑,亲亲热热的再喊了声‘陈爷爷’ ,随即一蹦三尺高地扑了上去,偏头道:“可想死我了,陈爷爷你想我了没?”
理国公揽着他,张大嘴笑得毫无顾忌,声音大的能扬起一层灰:“想,想死了,可恨你爷爷都不带你出来玩了,在府里闷坏了吧!”
韩缜埋在他耳边,故意悄悄道:“我祖父这不是怕跟你比试,输多了没面子,所以才不带我去旁观的,你下次让着他些,他一高兴就爱带我出门了!”
理国公笑得更大声了,觑着眼瞄了眼永宁侯,拍腿道:“你祖父就是这个小气的性子,哈哈,果然是他做得出的事!”多大年纪了就好个面子,不服输!
在他身后,陈继明无奈的翻了个白眼,看,就是这样,韩缜这个小人惯会嘴甜讨好人的,每次搞得自己这个亲孙子倒似旁个人一样,他能看他顺眼才怪!
永宁侯在上方咳了咳,没好气的瞪了他们一眼,当他是摆设啊,还有韩缜这个孙子,什么话都往外秃噜,嘴上也没个把门的!
韩缜和理国公相视一笑,知机的站好身子,转而跑过去对着宁国公关怀道:“秦爷爷,你的腿风湿可好些了,现在还疼着吗?”
宁国公和蔼的摸摸他的头道:“天气转暖,爷爷的腿早不疼了,多谢你还记着!”或许自己的子孙都不一定知道他何时犯了风湿,韩缜一个外府的小孩子倒是记在了心上。也难怪永宁侯偏疼重视这个孙子了。
小胖子秦璐拧起眉头,奇怪的问:“爷爷你的腿不舒服吗,什么是风湿啊?”
宁国公温和地对自家孙子笑笑:“爷爷现在已经好了!”
秦璐似懂非懂的点头。
韩缜牵起了秦小胖的手,并朝陈继明招了招手,转头对着永宁侯道:“祖父,我有一段时间没见他们,我可以先带他们出去看看习武的地方吗?”
府里刚接了圣旨,宁国公和理国公总不会没有理由来访,大人有事商谈,小朋友就交给他招待了。
永宁侯点了点头道:“去吧,多带些人跟着,别胡闹!”
才没有胡闹呢,韩缜皱了皱小鼻子,三人一起出来书房。
书房内,宁国公感慨地对永宁侯道:“我看你不只是生了个出色的儿子,连孙子也是极出色的,也不知道是走了什么狗屎运!”
永宁侯运气,这不是来求事的,而是来找事的,是他误会他们的来意了是吧?
作者有话要说: 修改错字
第47章
等只剩下三人,理国公重重一拍桌子, 直道:“我们的来意想必你也知道了, 说实话, 你们到底是作何打算?”
永宁侯沉吟, 饮了口茶道:“要重新组建一支军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儿身边自边关带回亲近三百,他们长于军中久呆,于军务上亦有好手。当然, 凭着这几个人自然不够, 帮手自然是越多越好。你们的来意我当然知道, 可我也说实话, 黑旗军这次的组建可是事关重大,绝不是在京中的那些军营,想着往里面一扔镀镀金就走人是不成的,那将来可是要见血的,真枪真刀的上战场上拼杀的。”
永宁侯叹口气,将蒙古崛起, 孟朝即将要面临的威胁对两个老友讲明了。
宁国公和理国公也只是挂了份闲职, 早已不上朝, 对外面的消息没有那么快接收到, 此时不由面面相觑。
宁国公皱眉, 眉间有着担忧。而理国公却是冷笑不已,“我说上面这次这么突然如此行事,感情是迫不得已, 不得不如此啊!”
在当今手下,但凡是勋贵世家都觉得憋屈,免得让人碍眼,只能龟缩起来闲在家中度日,家中子弟向上的门路有限,一个个以武起家的武将如今恨不得子孙手里拿本书去考状元。
如宁国公这等奸猾有眼色的早早晓事,家中子孙很早就弃武从文,也算熬出了一两个人才,像是二儿子好歹混了个兵部主事的位置。
而理国公不像他见机得早,等后来反应过来也照着宁国公行事,奈何他家的儿子粗粗笨笨的,随了他的根,一见书本就迷糊,只能是望洋兴叹,家里就压根没生读书这根筋。
将来的爵位自有嫡长一脉继承,可别的儿子也不能不顾啊,任他们自生自灭。说到底,他们的根基还是在军中,想出头还得从军功着手。
理国公又骂:“现在看到危机重重了,倒想起我们这帮武人了,文臣清贵一个个眼高于顶的,怎么不叫他们拿着笔杆子上战场,看那些敌人会不会被他们骂腿蹶了!”
宁国公实在受不了老家伙的打嗓门,无奈打断他:“你小些声,我耳朵都快要聋了。”亏的是在永宁侯府,要不然在外边被那些文官听到了,少不得又是一场事端。
他告诫道:“老陈,在外面可不好这样的,管着些你的嘴,你不想给儿孙招祸吧?”
骂一骂文官还罢了,将对当今皇帝的不满也带出去,那位可不是个心眼大的。
理国公嘟囔道:“你当我傻啊!”别看他莽撞没有心计,人家那是粗中有细,要不然理国公府也不会安安稳稳传承下来。
宁国公没理他,转而对永宁侯道:“我们几家祖上都是有交情的,就是如今也不差,我推荐家中几个人,让世侄看着能用就用,不能用就退回来。都是武将出身的,咱们祖辈哪个不是浴血拼杀舍生忘死,挣下家业,才有我们后人如今的荣华富贵。他们想要前程,想为子孙后代计,既然下定决心参军就得有这个心理准备,有马革裹尸还的觉悟。我可以向你保证,宁国公府的男人没有贪生怕死的,到时全凭世侄调遣。”
理国公接上,张口道:“这也是我的话,我府里的小子别的没有,就有一股蛮力,练武从来就没落下。世侄看得上,充作先锋还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