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坚强的炮灰在古代教书(26)

作者: 凤阿凤 阅读记录

那乙班学生原本还以为这位女生和自己一样,是瞧不起许珍的,此时见女生这样夸赞许珍,顿时愤然。

他冲上来鄙夷的说:“这算什么大见识!不就是《韩非子》中和氏璧的故事吗?刑罚本就是大臣苦法,细民恶治,且有先例,有何好谈的?”

许珍问:“法家难道就完全没有可取之处吗?”

乙班学生是个彻头彻尾的儒生。

他说道:“法学视儒学为害虫,这种学说有什么可取的?”

许珍没说话。

她带着几人到处走,从山路走到田间,远远的看到一片黑压压的人,戴着斗笠,穿着黑色衣衫,衣衫上头沾了土,裤腿用麻绳扎裹,应当是群农夫。

旁边李三郎问:“先生,先生!这群人是什么?”

许珍手中玩着一块石头,本意就是带学生们出来散步,混混念书时间。

根本没准备什么授课内容。

见到了前面场景,她停下身,思索片刻,觉得从农夫这块入手,说不定可以宣传一下粮食的珍贵。

古代什么都缺,粮食最缺,时不时的就饥荒流民,十分可怜。

她内心感叹,转身问后面学生:“你们有人知道,那是在干什么吗?”

学生们纷纷摇头,说不知道。

许珍又问那乙班学生:“你知道那里在干什么吗?”

乙班学生被点名,面露羞愧,说道:“不知。”

许珍问:“那你想知道吗?”

乙班学生以为许珍知道,虽然十分不甘愿,但还是低头说道:“请先生教导。”

他实在是瞧不起许珍。

虽然这人看起来的确有些本事,能说会道,但想到自己本是乙班学生,未来必定能中举人,而这人不过是个草包先生,先前教了两年书,还把人教傻了,就觉得自己比这位先生更高一等。

这种人真的能给自己带来什么益处吗?

乙班学生十分怀疑。

他低着头等了会儿,却迟迟不听许珍说明情况。

他抬头正想再问。

许珍笑吟吟的开了口:“既然如此,你便自己去问问究竟是什么情况吧?”

乙班学生面容瞬时垮下,愤然觉得许珍好像又在羞辱自己。

亲自去询问情况?这开什么玩笑呢。

自己堂堂读书人,竟然去和农夫问话?这种行为有失君子风度!

他不甘不愿。

可许珍有说什么儒教讲求尊敬老师尊敬长辈,令他完全无法反驳,只好低头快步的走了过去,生怕被人瞧见自己面容。

同时,其余学生开始私语。

“这前头究竟是什么?”

“难道是农田被收了,正在集体抗议?”

“我看不像。”

许珍听了,走过去问那几个人:“你们也想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吗?”

学生们的确想知道,但并不想和乙班学生一样,被许珍赶过去低声下气的询问,因而并未搭理许珍。

许珍没管这么多,直接说道:“那你们也去问问吧,回来将自己问道的,告诉我,回答正确的,这个月第三次小考加分。”

李三郎听到能加分,一声欢呼,立即便往人群跑去。

剩下之人,听闻此事面露惊愕,很心动,但又拉不下脸面。

可加分后若是能踏入甲班,那真是天大的喜事,于是几人互相推搡了几下,也朝着人群缓缓走了过去。

第16章 十六个宝贝

阳光灿烂,农田被切割成方正四边形,上头撒了泥水,在照射之下闪闪发光。

许珍蹲在地上观察周边的农作物,发现这里的水稻看起来稀疏瘦弱,东倒西歪,不怎么健康。

但现在是还没有杂交水稻的古代,自然不能用后世眼光去看待。

片时后,之前去问话的学生跑回来了。

许珍站起来和他们谈论。

那几人鞋上沾了土,脸色晦气,看起来是遭遇了不太好的事情。

许珍问道:“你们问到了什么?”

那几人伸出胳膊,上头又红又青,他们和许珍说道:“问不到,被打了。”

许珍震惊:“你们问了什么,怎么还会挨打?”

那几人愤怒道:“直接问啊,还能怎么问?”

后头又走来了几个学生,脸色平静,似乎还带着笑意往树荫底下站。

其中包括李三郎。

许珍招手问李三郎:“你问到原因了吗?”

李三郎忙跑过来说:“问到了!是因为——”

话音未落,许珍又问:“怎么问的?”

“怎么问?还能怎么问啊。”李三郎一脸坦荡的说,“给钱啊!他们拿了钱就全说了。”

许珍暗想:这小伙子还真是典型的法家思想,先是五色大棒,然后又是给好处贿赂。

这两点便是法家说的“二柄”,刑与德,给赏给罚,给一棍子再给点糖吃。

果然是反派出身啊……

之前挨打的听了李三郎的话,脸色不太好看,走过来问许珍:“难道没钱就干不成事吗?”

许珍笑着说道:“自然不是,尽力而为,你们努力过了就好。”

那几人脸色好了些,但依旧不爽,转过身去,开始商讨怎么折腾许珍,很快就被李三郎发现并且镇压了。

随后,那位乙班学生也跑回来了。

待学生全部到齐,许珍将人汇聚到一棵大树边,提高声音问学生:“你们问到什么了?”

最先回来的人先说:“我问了农夫,得知是由于土地分配不均,所以大家围在一起吵架。”

许珍点头,问旁边一名学生:“你问到了什么?”

那学生犹豫了会儿,左右看了看,十分迟疑,不敢直接说。

许珍给她鼓气:“你直说就好。”

那学生这才缓缓说道:“似乎是,有邻里由于姑媳之事打架,大伙儿去看热闹了。”

许珍问了第三个学生。

那第三名学生起初同样不敢说,后来在许珍注视下,小声说道,自己问到的和那两人都不一样,他听说是上头来了大人物,因而众人都戴上斗笠,准备迎接那位大人物。

许珍一听,感觉这剧本有点不太对劲。

这么多人去问农夫的事情,竟然没人问到这事和粮食有关?

她原本还想通过这个问题,来考考大家,是否知道粮食价格多少,从而感受民生问题。

可现在发现这事情和粮食没什么关系,更像是社区八卦。而且三个人问了三个答案,当真是有点稀奇。

许珍问第四个人。

第四个是那位乙班学生。

他心高气傲,觉得自己身在戊班,心在乙班,因而对自己要求严格,虽然不屑许珍的任务,但还是认真完成了。

他和许珍说道:“先前那三位同学说的都不错,起先是由于土地分配不均,姑媳吵架,随后又有人出来劝架,这事惊动了县丞,县丞说要过来调解,所以现在才有这么多人在外头等着。”

而起纷争的原因,是因为婆媳二人住在一块,昨日婆婆发现自己少了一件贵重首饰,她觉得是儿媳偷的,便要儿媳的父母给他们五亩地作为补偿。

大庆如今实行均田制,初次授田的,男子二十亩,女子十亩,这位儿媳拿了十亩地,只给了夫家一半,还有一半留给了自己父母。

所以,婆婆似乎一直在找机会,想将那剩余的五亩也拿过来。

许珍听了后很震惊:“这也太一波三折了吧。”

乙班同学皱眉问道:“先生难道先前都不知道这事吗!”

许珍摇头说道:“当然不知道,不然为什么要你们去问。”

乙班学生觉得自己果然是被耍了!

他气的说不出话,觉得这先生当真是无用到了极致。

只有李三郎跑过来赞美许珍,说先生当真厉害,竟然能想到这种方法,让他们知道县丞是怎么当官的。

许珍很谦虚的说道:“哪里哪里,运气好撞见县丞罢了,我也没想到县丞会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