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暖伤城(24)
李阿姨笑:“您瞧您这记性,这不是咱们院里老陆家的孩子小希嘛,她出门读书的那会,你叨念了好久呢。”
王大爷这会才似想起了什么,指陆希颤巍巍地叹道:“啊,你是陆希啊,头发长了,文静了,连个头都拔尖了呢。”
陆希吸了吸鼻子,压下对家里的担忧,挤出一丝笑:“王大爷,好久没回来了,您的身体还像以前一样好。”
“不行啰,老啰,你们这些孩子一眨眼都长这么大了,唉,一旦出去了,也不惦记着回来啰。”王大爷一边笑,一边摆手。
虽然陆希并不想在这个时候叙旧拉家常,她赶了那么久的火车,又累又渴,心里也实在七上八下,但是基本的礼貌还是得维持,她搀扶王大爷回去,然后才走到自己家门前。
门前还是老样子,花圃里新添了几盆文竹,太阳花和仙人掌,可是门窗上的朱漆已然斑驳退色,有不少地方因为风化,还剥落了下来。
陆希常年在外读书,并没有随身携带家里的钥匙,只得站在外面敲门,敲了好一会,果然是无人应声,她透过窗户玻璃朝里望去,只看到客厅的桌子上凌乱地堆着一些茶具,那是爸爸以前常常用来泡茶热酒的,她眼眶一热,提高了嗓子喊:“爸,妈。”
家里窗户紧闭,屋内黯淡,寂静的让她觉得有些陌生,心里的担忧愈发浓烈,电话没人接,敲门没人应,爸爸妈妈去哪了呢,这一切都十分的反常,正茫然无措时,隔壁的李阿姨一边剥着葱白,一边走了过来。
“阿姨,我家……”她的声音有些嘶哑。
李阿姨脸上的表情也有些不自然:“小希,你爸找你妈去了,两天没回来了。”
“啊?”陆希只觉得心尖被划开了,有什么东西从里面冒了出来,“什么?”她没想到家里出了这样的事,可是一时又理不清楚头绪,好端端的,妈妈怎么会跑出去呢,怪不得她往家里拨了两通电话都没人接。
“你还不知道啊。”
“我不知道,阿姨,我家里究竟出了什么事?”
望着李阿姨有些凝重的表情,陆希有了一种不好的预感,也许这次家里出的事并不那么简单。
“小希,你爸妈吵架了。”李阿姨叹了叹气把事情的大概跟她说了一遍,陆希的心却一点一点的往下沉。
其实算不上人命关天,不可挽回的大事,可也不小,起因由陆希的姑姑做生意引起。
几年前,陆希的姑姑和姑父闹离婚,这事在他们陆家上上下下掀起轩然大波,陆希的爷爷奶奶做人一向中规中矩,保守要面子,典型的老式做派,女儿嫁出去便是泼出去的水,断无再收回来的想法,当姑姑带着尚不足三岁的儿子哭哭啼啼的回了娘家,还把离婚的主意说出来,爷爷一下子就心脏病发了,住院休养了一段时间,也不接受姑姑的决定,奶奶心软,舍不得十月怀胎才生下的唯一的女儿,便暗暗把姑姑收容在家里,一边安慰,一边尝试做思想工作,可是不知道姑姑和姑父究竟为了什么闹的不可开交,双方居然都表示过不下去了,也决然地去小县城的法院办理了协议离婚,条件是儿子判给姑姑,家里的财产一人一半,其实姑父就是个老实巴交的工厂职工,平时收入寥寥,所谓的家产不过是一套单位分的职工住房,面积六十平都不到,两人根本无法分房而住,干脆卖了,一人拿一半卖房钱,从此以后两人算是形同陌路,再也不相往来。还在住院的爷爷实在受不了这样的打击,心脏病才刚有好转,又犯了哮喘,人被陆爸爸接回去的时候,和姑姑冷战了一年之久。后来实在舍不得外孙也就把这事烂在心里,不再提及了。
在陆希的记忆中,姑姑的个性和爸爸的淡然沉静不一样,倒是和妈妈更相近一些,都是急性子,想法多,嘴也爱说能说,她离婚不过一年多就开始筹划做生意,把离婚分到的房钱投了大半进去,还是不够,便向爷爷奶奶借,不多不少开口五万,名义上是借,多半是有去无还,爷爷好不容易按捺下的不悦还未彻底消散,这下当然死活不赞成,还是奶奶心疼闺女偷偷拿出私房钱支援了一些。
姑姑曾经也开口向陆爸借过钱,数目也是五万,可陆妈当着丈夫和婆婆的面没有驳回,回到家里却是立马变脸,死活不肯多借,说陆希要读书要吃要穿,自己家里每天吃喝拉撒也要花钱,不想打肿脸充胖子,最后奶奶亲自过来劝说,妈妈才做了妥协,拿出两万块借给姑姑,还立下字据,规定在三年内还清。
这些都是前奏,本来姑姑的生意还做的有模有样,渐渐有了收入,常常在逢年过节的时候给爷爷奶奶买许多保养品,也会给陆希家里送些干货水产,陆妈妈还有些羡慕,可事情就出在这两年上,人永远都难以满足现状,姑姑也是,有了自己的店面后,她又听起朋友的建议,要抵押店铺合资开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