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青雀歌(273)+番外

作者:春温一笑 阅读记录

小敢使出第一板斧,若是无关紧要的小事还算了,若是无理要求,一定会被严辞驳回。

使出第二板斧,这两人可是棋逢对手了,歪理一个比一个讲得好,天花乱坠。

小敢若使出第三板斧,她那皇后娘亲准会体贴的吩咐宫人,“快,给小公主拿帕子!再备两个缸子,接眼泪!”

小敢气的都不哭了。

少年持重的张侁有如释重负之感。姑母不娇惯小公主,甚好甚好,否则,父母兄长全都宠溺于她,小公主难免骄纵无礼。那,小侃可就……

张侁瞅了眼弟弟小侃,见他小脸通红,神情羞涩,颇觉好笑。傻小侃,你还是个小屁孩儿呢,懂什么?

等到皇帝携着小敢到来之后,张侁算是见识了小公主的威力:小聪、小明、小勇一起要求出城打猎,皇帝沉吟不语;小敢拉着他的胳膊晃了几晃,“爹爹,我也想去!”皇帝脸上荡漾开和煦的笑容,柔声答应,“朕的小公主既想去,自是不能让她扫兴。”

小公主欢呼起来,小聪、小明、小勇也笑容满面,阁内喜气洋洋。

第二天,聪明勇敢四兄妹果然跟着张祜出了趟城,猎鹰在半空中展翅翱翔,猎狗在地上奋力奔跑,气氛热烈欢快。张侃特地带了那只纯白的海东青,很卖力气的教给小敢,“小表妹,你把它架在臂上,它很会捕获猎物的!”

两个小屁孩儿,马还骑不稳呢,想指挥海东青?张侁和小聪、小明看在眼里,都觉好笑。

张侁沉稳,小聪、小明凝重,三人不动声色的守护着弟弟妹妹,唯恐这两个小屁孩儿一个不小心,从马背上摔下来。

小敢和张侃背上都背有小弓,两人张弓搭箭射兔子,玩的十分开怀。他俩玩的高兴,旁边的三位哥哥可不轻松,一个个累的要死------看孩子本就是累人的活儿,更何况是骑着马背着弓,一心一意要打猎的孩子。

一起打过猎之后,小敢和张侃更要好了。经她强烈要求,皇帝答应张侃进宫陪读,和小勇、小敢一起上课。

哥哥们都待小敢很好,可是哥哥们都比小敢大上一截,小敢觉得他们有些老。张侃和她同龄,小敢和他能玩到一起,小敢蛮喜欢他。

两人有时调皮捣蛋,有些也关心些正经事。太子不是定下了太子妃,要行纳采之礼么,小敢和张侃做为关心天朝礼制的热心人士,对这纳采之礼究竟要怎么行,颇感兴趣。

他俩凑在一起查过《会典》,发觉行纳采之礼时,男家,也就是皇家,是要送给女家礼物的,称为纳采礼。《会典》上列下的纳采礼不只有金、银、珍珠、丝罗、脂粉,居然还有米、面,和活羊、活猪、活鹅!

“纳采礼送到女家,是要陈于正堂的呀,这活羊、活猪、活鹅,怎么个陈法?”两人咬着耳朵,小心灵中非常之好奇。

朝廷派去陈家行纳采礼的,正使是英国公,副使是许大学士。小敢和张侃想像着英国公雄纠纠气昂昂的骑着高头大马,许大学士斯斯文文的坐着轿子,后面跟着活蹦乱跳的鹅、羊、猪,和喜气洋洋一大队仆役,扛米的、扛面的、扛金银财宝的……越想越可乐。

“爹爹,我俩要去看热闹!”小敢跑去央求皇帝。

皇帝知道她的小念头之后,不由笑了,“爹爹的小公主,纳采礼是内官先行送过去,正使、副使另有仪仗,很威严的。”

怎么会让威严的仪仗和鹅、羊、猪之类的活物同行呢。

“那便没趣了。”小敢很失望。

皇帝见女儿清亮的眸子暗淡下来,心疼的不行,“小妞妞,爹爹带你去看热闹,好不好?内官送纳采礼的时候看一回,正副使出行的时候,再看一回。”

“没趣。”小敢咕噜。

虽是觉得没趣,真到了送纳采礼的时候,小敢还是想去看看的。经皇帝、皇后允许,张祜带着她和张侃,提前到了内官们的必经之地定府大街,在玉华台的三楼要了个雅间,从雅间的窗户往下张望,能看的很清楚。

小敢和张侃趴在窗前,饶有兴致的看着送纳采礼的队伍。笑死人了,真有羊呢,还是用红麻绳牵着的!羊身上还盖有红绿罗销金盖袱!看着摇摇摆摆的肥鹅,黑亮亮的肥猪,小敢笑的眉毛弯弯。

“哎,等咱们长大了,我也送给你吧。”张侃鼓起勇气说道。

“行啊。”小敢喜滋滋的点头,“蛮热闹的,我喜欢。不过,我不要鹅啊羊的,太没劲了!”

“我给你捉头小豹子!”张侃毫示犹豫的答应,“我亲手捉!”

“还要只小狮子!”小敢眼睛放光,兴滴滴的,“小老虎也顺手捉两只吧,最好是白色的,白色的好看。”

“我一定捉了来送给你!”张侃郑重许诺。

“难不难捉啊?你别一个人捉了,咱俩一起。”小敢殷勤道。

…………

张祜坐在桌案旁闲闲饮茶,听着这童言童语,微微笑起来。小侃,你若真要捉小豹子,小老虎,可要好好练功啦。儿子,你许诺的这些个活物,可不捉啊。

作者有话要说:谢谢my2birds送的地雷,谢谢大家的支持。

my2birds亲爱的别再破费了,我都不好意思了.

还会有几个番外。番外没什么情节了,就是阿原、青雀和聪明勇敢四兄妹的幸福生活。

第188章

小敢和张侃观摩过送纳采礼之后,对天朝礼仪发生了极大的兴趣。英国公和许大学士这正使副使前去陈家正式行纳采问名之礼的时候,他俩也兴致勃勃的前去观看,不过,这不过是威严的仪仗而已,没什么好玩有趣的,两个孩子颇有些失望。

小敢常被皇帝带去乾清宫,常常看到一些本来她不该看到的东西。像这回皇家行纳采问名之礼,太子妃的父亲以表授正副使,上书“皇帝嘉命,使者某重宣中制,问臣名族。臣女,臣夫妇所生……”便被小敢不经意间看见了,笑的花枝乱颤。

“臣女,臣夫妇所生”,我闺女,是我和我媳妇亲生的?这话多怪异,多好笑啊。

“这还用特意说出来么?”小敢笑倒在皇帝怀里。

“小妞妞,这是《礼经.问名》所定,不是随意胡说的。”皇帝揽着小敢,唇角也有笑意,“《礼经.问名》问名时女家应答‘臣女,夫妇所生’,然后是祖先三代官职、名讳,还有外祖官职、名讳。”

“偏偏没有新娘的名字。”小敢笑了一会儿,拿起表章又看了看,揪揪小鼻子,表示不满。连她曾祖父是谁都说的清清楚楚了,却不说她叫什么,这问的算是什么名。

“想知道新娘的名字,往后问你大哥便是。”皇帝好笑的看着小女儿,柔声安慰她。也不知小妞妞整天都在想些什么,常常有些希奇古怪的念头,在大人看来,倍觉新鲜趣致。

小敢舒舒服服坐在皇帝膝上,自在的荡着小脚丫,“爹爹,您当年娶我娘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啊,也跟大哥这会儿差不多吧。”

皇帝本是不想理会她的,被她再三追问,只好含混告诉她,“差不太多。亲王是皇太子兄弟,服饰、娶妻礼制,都和皇太子相似。”

眼看小女儿眼睛发亮,大概是还要逮着这个问题无限度的追问下去,皇帝心中犯怵,忙转移目光,顾左右而言他,“小妞妞,‘臣女,夫妇所生’确是礼经所定,不必笑他。因为这句话,宋朝时有位才德兼备的姑娘没能做成皇后呢,真是可惜。”

皇帝知道小敢爱听奇闻逸事,特意提了这么一句。果然,小敢的兴趣马上被引了过去,冲皇帝甜甜笑着,“爹爹,是哪位姑娘这般倒霉啊,从头到尾讲给我听,好不好?”

皇帝心中暗暗松了口气,开始给小女儿讲宋朝的一段逸事。

“宋朝有位皇帝,史称宋哲宗。他即位的时候年纪还很小,只有九岁,等到他长大成人,应该聘娶皇后的时候,最合适的皇后人选是狄氏,狄青的孙女。”

上一篇: 绮户流年 下一篇: 有种你过来啊!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