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到古代当作家(87)+番外

作者: 廿又 阅读记录

她在故事上改了改,至少玉娘的老公不是被毒死的,而是自己醉酒跌进池塘里淹死的,而且也不是武大郎那样老实软弱的人,而是个游手好闲的家暴男。玉娘在他死后改嫁金郎,很是和美了一阵,只是金郎好色人设不崩,妻不如妾、妾不如偷,玉娘既然到了家里,他自然不爱惜了。虽然很难再勾搭上下一个玉娘,但青楼里新鲜的不是很多吗?

最后结局,金郎被友人骗去赌钱、败光家产,干脆将玉娘卖进了自己常去的那家青楼……嗯?是不是有点《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了?

不管了,反正都是套路!

要不然让玉娘在家做暗娼,金郎在门口收钱,完了还去妓院嫖?

会不会太黑暗了?古人受得了这个发展吗?写到最后不来个全灭结局,她自己都怕要崩溃。但小黄文搞这么苦大仇深,富贵闲人这个笔名怕是废了。

算了,忍住忍住,等彻底不想要这个马甲的时候再搞大事。

余慧心本想过完年就出这个故事,但天太冷了,每天顶多写三五百字,存稿一直不肥,等《金玉传》完成,怕三月暖春了。

书肆腊月没出新书,正月再不出,有点浪费之前几本书打下的基础,她便打算写个一万字的小短篇接续一下。

她在现代看过的几本著名小黄文里,都有男主在街上发情、将女主拖到小巷子里来一段的情节,便打算写这个。因为要在正月里出书,又将时间设在了元宵节。

王掌柜要是聪明,应该会在正月十六将书上市。

而余慧心动笔写的时候,灵光一闪,将这个故事作为了《金玉传》的前传。这样一来,《金玉传》的结局她就有了——元宵之夜,玉娘站在画舫上,看见岸上不少人提着花灯,想起她和金郎的相遇,懊悔不跌,投河了。

余慧心对这个结局很满意,前后呼应有没有?还比较符合当下的价值观。

但最后,她没用这个结局。因为元宵之夜,她自己“投河”了。再这么写,读者将她和玉娘联系起来怎么办?

第46章

元宵要热闹三天,从正月十四到正月十六。

十四这天,阿城和阿墙两对夫妻进城玩耍,顺便来看段氏。余家自然将人留下来好好招待,于是众人都不曾出门去玩。

到了十五日下午,街市上的声音远远传来,圆圆的心早飞出去了,不时往院墙外看,表情十分可怜。

余天瑞问陈氏:“我带他出去逛逛?”

陈氏道:“晚上不是要去看花灯?现在又出去做什么?”

余天瑞讨好地笑道:“白天和晚上不一样。现在街上耍百戏,看得清楚些,你儿子肯定更爱看这个。”

陈氏娇嗔:“就不是你儿子?”

“我儿子我更要带出去了!”

陈氏一噎,差点打他,不过却同意了,“你去问问七巧,估计她也想去。”

“好。”余天瑞抱起圆圆去上房。

阿城和阿墙两家人还没走,阿城和阿墙的丈夫不好呆在后院,去外头闲逛了,阿墙和阿城的娘子在家陪段氏说话。

余天瑞过去,两人都很局促,喊着“大哥”。

余天瑞颔首应声,问段氏:“七巧不在?”

“她去厨房了,等下就过来。”段氏问,“你要出去?”

“嗯。圆圆想出去玩,我想问七巧要不要一起。”

余慧心自然愿意,要不是有客人来,她昨天就出去了。

她问阿墙和阿城家的:“你们要一起么?”

两人急忙摇头,阿墙说:“等下就回去了,就不出去逛了。”

“今晚才热闹呢,好不容易进城,怎能不看花灯?”

阿城家的道:“我们还是等夫君回来了一起。”

“那好,我和哥哥先出去走走。”

段氏道:“早点回来,别误了晚饭。”

余慧心和余天瑞答应。

出门后,余天瑞让圆圆骑在自己脖子上。

余慧心特意带了钱,本想买点糖葫芦什么的边走边吃,但这个时代还没有糖葫芦,她顿时觉得钱无用武之地。

还好有点心和糖果,也不是完全无用,余慧心让丫鬟买了一些,大家一起吃。

街上出乎她意料的热闹,处处张灯结彩,行人摩肩接踵,有教坊和民间的优伶表演百戏,基本都是杂耍,在她看来并不稀奇。此时的人却非常惊异,特别是小孩子,都吼着叫着去看,眼睛都不眨一下。

表演形式对余慧心来说不稀奇,热闹的气氛却前所未有。上辈子过年过节,已经很难感受到这种热闹了,几乎都是冷清的,所以她还是很兴奋。

她和余天瑞带着一群下人,边走边看,到了运河主道,更是热闹。

运河的几座桥上都是人,河中画舫相接,甚至有教坊的画舫沿河表演,皇城外还搭了戏台,有点王子与庶民同乐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