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再嫁奸臣(11)
裴言昭的玩味的思索着小丫头的放肆,直至扈从回来复命,他方醒过神:“那丫头在外面还吵吗?”
扈从叫徐骞,掌百户,是他在蓟州镇救下的壮丁,历经东胜城一役,值得信赖。
徐骞按实情回:“不吵,但守在门口不肯走。”
“脾气是暴了点,不是没脑子,”裴言昭放下那边,眺望场中情况,眉间骤冷:“窦大人把我叫来这,有否留言所为何事。”
徐骞摇头:“无。”
裴言昭嘴角冷抽了下:“那四个人是谁,在我们管辖的卫所下当差?”
徐骞再度摇头:“属下不认得。”
“走吧,去司务厅找侍中大人,问问他怎么管理地盘的,竟出现这等不法之事。”
后面的徐骞微惊:“侯爷别管为妙,这有可能是窦……”
“可能什么,既不是我们的人,火烧不到我身上。”裴言昭打断侍从的话,疾步直走。
晚风料峭,四面袭吹蜷蹲在兵部大门石阶下右侧一尊昂狮立雕壁旁的一抹纤瘦身躯。姜珩抱膝蹲望,头顶天旻渐黑,也无离开的意思。
她后知后觉,她即使是御史的女儿,不在其位,也没有监察的资格,方才说那话实在冲动可笑。
弄不好,还会被有心人反参一本,告御史女儿持假牌混入兵部图谋不轨。
她等呀等,酉时末,终得见一个背着竹篓的士兵出来,似乎要去街市采购军需。
姜珩抬起酸麻的腿,僵跑过去,叫住人:“军爷留步,跟你打听个事。”
士兵很不耐烦:“没空,走开走开。”
姜珩往钱袋里抓出几粒金锞子,塞军爷手里:“通融通融。”
士兵掂量着,步调稍缓:“什么事快说。”
“步兵营第十二营的姜未,他今天被打了,有他消息吗。”
侍中大人亲自调解的事,士兵当然知道:“那小子命大,侍中大人赶到救了他,已经送往医所,没大碍了。”
姜珩心落地:“唔,侍中大人真是好官。谢谢军爷相告。”
第6章
姜珩拖着酸胀的步子,腹中饥馁,入府时,已至亥时。
皓月高悬,她眼前一团乱影,将珍株的绿牡丹看成卷心菜,把檐下宫灯看成风干腊肉,俱想咬上一口。
“小姐,小姐!”
姜珩抬起眩花的眼,到处找人:“在这儿呢。”
蝉衣和青黛蹭上来,你一句我一句诉说担忧,扬言府中上下找了她一下午。
姜珩忍住胃中空泛的酸意,举目找路:“爹娘很担心我吧,我去向他们请安。”
“请安倒不必了,叫姜伯去报声平安就行了。您去花厅瞅瞅吧,顾公子来看你了,巴巴等了两个时辰。还有二少夫人也来探望过,见您不在待了一会便走了,留下一盒芳酥斋新制的米果。”
什么顾公子李公子,不如一口馒头好使。姜珩改道回二院,舔唇吩咐:“叫小厨房多备些肉菜,我要用餐。”
青黛:“顾公子怎么办?”
“请他来二院,我在庭外进食。”
春风习习,庭院四角灯柱放置了照夜玑,莹光发散,给庭院的植被石具渡上一层柔和白芒。
顾潇然不声不响到来时,少女清晰的大快朵颐便落入他的眼中。
姜珩嚼着肉糜,瞥见底下一道拉长的影子,起身见礼:“顾大哥,坐。”
得知她重病后,来探望的亲朋好友不少,姜珩应对自如。
这位顾潇然平民出生,由其父一宰豕卖酒之徒抚养长大,今年二十二岁,隆正十一年同进士出身,由于自小长于市井,写的一手雅俗共赏的好文章,颇受圣赏,年纪轻轻就当上了礼部侍郎,掌管本朝乐府。
诗酒桌易结交朋友,他跟姜家子弟走得近,平时跟姜珩以兄妹相称。
陷入愕然的顾潇然回神,看见姜珩嘴角饭粒,不知说什么好,稍整,笑夸:“几日不见,你似乎……比以前开朗得多。我在乐府为编一宫廷舞蹈,延误了来看望你的时机,勿怪。瞧你面色红润,食欲良好,想必福泽深厚已无虞。”
姜珩点头,坐下继续吃:“顾大哥要一起吃点吗,我叫人添副碗筷。”
顾潇然说不了,端上一只四角包金檀木盒,神秘笑:“知道你在府中闷,我挑了些外邦进贡的新奇玩意儿给你。”
“血玉坠,益寿养颜,最合你体弱之质。丝竹扇,灿若云锦、薄如蝉翼,缎面乃竹丝织就而非绸缎,巧夺天工。兔毫盏,看起来不大起眼,是从一位期颐老人手中淘来的,图个寓意。澄泥砚,你喜欢写字,我顺便带了一方来。我还知你喜欢弹琴,不过没入眼带过来的名琴。”
四样稀世珍品一一排开在石桌上,瞧得周围仆人两眼发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