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之再嫁奸臣(23)

作者: 余塘 阅读记录

姜世洵也发话:“潇然,就麻烦你了,银两过后我们姜家会填补上。我们在燕山的望月庐汇合。”

晌午,某一处偏僻隐匿的山坳,一堆人汇聚于此,不敢让外人知道,亲手挥铲挖土,为逝者建冢。

燕山之巅,众生匍匐足下。

徐骞看着抓头:“侯爷,一个人两块冢,算怎么回事。”

裴言昭睥睨着山下人,云淡风轻:“便受两份祭享,又如何。谢家果然树恩深厚,虽死,却有不畏他们恶名的人为其料理后事。”

苏良是文官吏目,见状劝谏:“谢家也好,姜家也罢,暂时都不关侯爷的事。窦大人近来对您忌惮颇深,您却还跟姜小姐……藕断丝连,这岂不是公然忤逆窦大人。”

第12章

“藕断丝连?”裴言昭失笑。

苏良直言不讳:“是。不然,您为何暗地里,三番两次助姜家人解围,忤逆窦邯行事。”这里无他人,苏良直呼了对方名讳。

裴言昭正色解释:“你以为窦邯对付姜家,是为了试探我一个区区百户?谢家灭族后,能扶持太子之一,便有姜家在列。而我助姜家,又岂仅仅为了一个女子,不知轻重的在窦邯面前露出破绽。”

武将徐骞直瞪眼:“这窦邯要把所有人赶尽杀绝吗,姜家是谢家的姨妹家,这关系扯得太远了吧。”

苏良尽将同袍徐骞视作耍刀弄剑的粗俗武夫,这话他倒赞同:“且跟谢家有关系的仅一个姜夫人。姜夫人性情淡雅,不见得会劝丈夫扶持太子。”

裴言昭:“但姜世洵是位言官,而且是正直不阿、不惧权贵的言官。日后若大统有变,他必定会谏言阻止,到时候,他不站党,也等于站了党。”

苏良犹如醍醐灌顶,拜服:“是我以褊狭之心度大人心腹。不过,大人以自身为代价,举止是否妥当?”

裴言昭冷笑:“不是我要以自身为代价,是窦邯要一个替死鬼,即便不为了姜家,各种事情也会找上我。”

苏良叹了声:“这回又让老夫人受到惊吓,居然进了诏狱那种地方。大人可需要我去备些珠宝佳酿,给窦邯送去,免得他再找麻烦。即便不能一劳永逸,也可暂时消停一会。”

徐骞干瞪眼:“好好的美酒,竟要灌进那狗肚子里,浪费。”

裴言昭哈哈一笑:“说得对,不浪费。”

苏良看他们主仆一唱一和,叹息:“不能意气用事。”

“送酒肉,就是百斤,也填不饱窦邯的肚子。我想往上爬,只能给他最想要的。要想不闹事,也简单,窦邯行事张狂,六部中想收拾他的人多得很,给他找点事做,就不会只盯着我了。”裴言昭冷厉道。

苏良又欣又愁:“可惜大人雄心壮志,屈居于窦邯之下。窦家在朝如日中天,犬牙遍布。真是路漫漫其修远兮。”

裴言昭俯瞰全山,眼波似烟波浩渺,不以为然:“窦邯多疑,刚愎自用,视手下为草芥。看似力量庞大,实际人心不齐,不过惧于他威势,且无相对应的人攀附自保。”

裴言昭远观一群人跪在了无名坟茔面前,久久不离,他却是要下山了。

“唉。”

正转身的裴言昭闻听,竖耳:“还不走?叹何气。”

苏良听得越多,越感慨:“姜家人尚可在坟前垂泪诉苦,大人却”

“堂堂男儿,四肢俱全,哭有何用。走吧。”

裴言昭不以为意,迈步先行。

这两日,姜家举家商量着要去一趟晋城,包括姜世洵一家在内,说起来是桩不期而遇的巧合。遇在晋江府当值通判的大堂哥姜墨的生辰,纪氏、娄氏婆媳想去探望,纪氏跟丈夫聚少离多,不过他们有个十一岁的儿子,对分居之事也就不看得很重。起先纪氏是在晋城跟丈夫生活的,但受不了那的鱼龙混杂,近一年搬回了燕京暂居。姜墨也对家里扬言,尽快建功立业,调任回燕京。

既是为了生辰之名去的,二房的晚辈不好装作没听见,且二房的姜武是个爱惹事的刺头,在晋城少不得姜墨帮扶,二房商量,决意派长房媳妇亲自前往打点,跟大伯子问礼,阮氏一同前往,顺道看看儿子姜武。

姜世洵这边的情况则是,晋江府近来颇有不太平,行御史台形同虚设,盗匪猖獗,逃兵四起,还有在蓟州镇的敌人残军混入了晋城。

燕京便想派个京官下去巡视一番,选定了姜世洵。

姜家一家同坐于一辆轺车上,地铺茵褥,四角固有亭亭华盖,四壁露空通风,车舆宽大稳实。

车内热水茶点具备,女眷们仍眉宇恹恹,丝毫未有游玩之心。北方风沙大,郊外更甚,比之到这荒郊野地中来,她们更喜坐在亭子里吟诗看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