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的等待(6)
科技楼门开后,李季白走在前头带队进了场,进场后又指挥着同学们坐好,看着女生们对他崇拜的表情,自胜有点羡慕,看来还是得跟老师搞好关系。
报告厅很快坐满,台上的主持人咳嗽着试着话筒的音效。
“请同学们安静下来。”主持人走到了中间。
大一坐的这片区域立马安静下来,大二那边还在叽叽喳喳。
“请同学们安静下来。”主持人声音提高了很多,大二那边总算静下来了。
主持人从口袋里掏出张稿子念道:“各位尊敬的上司,各位辛勤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们的讲座就要开始。今天著名经济学家杨国群的儿子杨东俊教授莅临我校,是我校的巨大荣誉。”
说到这停了下来,坐在第一排的立马鼓起掌来。鼓掌像是爆竹点燃的引线,老师、学生在带动下纷纷鼓掌,报告厅一时掌声如雷。
主持人接着说道:“杨东俊教授是华海大学七级教授,学贯中西,著作等身。今天杨教授带着他的第一本著作来与我校师生交流,我校深感荣幸,请大家鼓掌热烈欢迎。”
又是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与其我在这里絮絮叨叨浪费时间,让大家等得辛苦,不如让杨教授早点上场,下面请杨教授发表演讲。”
新生们带着期盼,手都拍红了。
整个演讲下来,核心部分是说自己如何如何的成功,如何如何的功成名就。本来定的主题《如何在大学里树立创业思维》倒是基本没有涉及。一开始学生们还能勉强听下去,一个多小时后基本再没兴趣。捱了一个半小时,演讲总算结束。
大二坐累了的学生见快要收场,掌声比先前鼓得更响。杨教授听在耳朵里,大感欣慰,想不到他是这么受欢迎!
主持人重新登场,“同学们有什么问题要跟杨教授交流的吗?现在可以提问。”
报告厅突然一片阒静,前排的上司、老师纷纷扭过头往后面看。
“杨教授很难得来给大家做次讲座,我们校长多次相邀才抽出了今天的时间,各位同学把握机会哦。”
照样是无人提问。沉静了几十秒,前排有个女老师站起来破了这个僵局,主持人总算放松下来。
女老师不痛不痒的问题三两句就答完了。
杨教授讲了快两个小时,撒了这么久的饵只有一个女老师上钩,这不合情理。主持人又说道:“还有老师、同学有问题吗,杨教授很乐意跟我们交流,人也很亲切谦和的,大家有问题赶快站起来提,机不可失。”
同学们你看我,我看你,没人把握这需要人垂怜的机会,报告厅又陷入了尴尬,学生大都低着头,漠不关心。
沉静中离自胜几个座位有人站了起来,高声喊道:“杨教授您好,我是来自经济系一班的新生李季白,我有问题想请教杨教授。”
这句话像声惊雷,同学们的目光都落到了这个人身上,是李季白,李季白,旁边的女生纷纷侧过身去看他。廖辅导员见提问的是自己班的,立马跟身边的领导邀功。
“工作人员把话筒递过去。”主持人说着。
李季白拿到话筒,说道:“杨教授好,我是经济系新生李季白。刚刚杨教授您的讲座我是听得额外用心,对教授现在取得这样的成就更是由衷地钦佩。我是大一新生,对大学生活很有憧憬,杨教授是过来人,想必经验不少,希望杨教授能给我们新生一些生活上的建议,好不好?谢谢。”
杨教授清了清喉咙说道:“刚刚你讲用心听了我的演讲,这其实是不用强调的,像我这样的教授、专家、学者的讲座,在座的每一位学生都是用心听的!相信如果具备相当的领悟力,你一定懂得我的言外之意。能给你什么建议了?你好好回想我演讲的内容就能得出这个答案。用心想一想吧。”
李季白听得不清不楚,话筒已经被工作人员拿走,想追问也不行。但就刚刚这一问,至少让全班同学乃至全校同学记住了李季白这个名字。
前排老师勉强问着问题,这时李季白手机振动了下,掏出来一看,是廖辅导员的短信,通知要他跟同学们说散场后去教室开军训动员大会。
前排老师接连问了几个问题,显得有很多人想跟杨教授互动,这个时候第一排走上去一个人对主持人耳语着什么,主持人像是如梦初醒般接着说道:“不好意思,今天最重要的一句忘说了!杨教授大人有大量,希望您能包涵我的过失。各位同学,演讲开始前我说杨教授是著名经济学家杨国群的儿子,知名的七级教授,学贯中西,著作等身,其实这些还不够,杨教授还身兼数职,是我们省的候补委员,大家鼓掌。”说完主持人紧张的神色终于稍微缓了一口气。杨教授起身对着主持人颔首示意,然后又转过身对着学生们挥手,在前排老师的带领下,报告厅又是一阵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