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农家小地主(283)+番外

作者:郁雨竹 阅读记录

他们来的时候不过是两辆马车三匹马,回去的时候却是七辆马车,其中有两辆坐着那些孩子,一辆坐着钟先生,一辆坐着木兰一家三口,一辆坐着下人,一辆装着东西,还有一辆则躺着周冬。

周冬当时直接被马蹄踢出去,肩膀的骨头几乎粉碎,人当时就晕了过去,加上混乱的人群中有人不小心踩了他几脚,可以说是伤痕累累,当时他能活下来也是奇迹。

当时木兰让人用人参吊着他的命,苏文又请县城里的大夫保住他的命,等李石将阳阳带回来后才敢给他接骨,就是这样,到现在周冬也没能乱动,也就敢下地走几步,肩膀那里还固定着。

周春爬上弟弟的马车,将鸡汤倒在碗里,一口一口的喂他。

周冬看着姐姐,满足的一笑,周春见了就不由的瞪他,“看什么看?你再不好,下次我就再也不给你熬鸡汤了。”

周冬知道姐姐是刀子嘴豆腐心,以前他们姐弟关系不怎么样,现在却好的不得了。

周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最黏这个姐姐,那时候周春也疼这个弟弟,只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周春就开始对这个弟弟横挑鼻子竖挑眼的,周冬也就远着姐姐了。

而这次受伤,周春差点哭晕过去,她不敢将让其他人照顾弟弟,生怕别人不尽心,造成他二次伤害,因此什么都要亲力亲为,要不是周冬害羞,怎么也不肯再她面前脱衣服脱裤子,她都要给他擦身子了。

“姐姐怎么不去伺候太太?”

“是老爷和太太叫我过来的。”

周冬对于这次自己能活下来万分的感激,“老爷和太太真是大好人。”

周春点头,当时若不是木兰吩咐用那百年的人参吊着周冬的命,周冬只怕就活不了了。

俩人在这里感激着木兰,却不知道木兰也在感激周冬,她轻柔的摸着阳阳的头,“幸亏当时周冬将阳阳抛出去了,不然……”想到那奔驰的马蹄,木兰忍不住心一寒。

☆、252.第252章 安排

回到家里,木兰将那些孩子暂时安排在院子里,“你们先在这儿住着,等庄子那边收拾好了你们再搬过去。”

几个孩子都很乖巧的应了。

木兰见他们之中最小的也只有四岁,不免有些担心,“他们真的能照顾好自己吗?”

“当年我们逃难的时候不也是这个岁数?当时你比他们还小呢,媛媛和桃子也才三四岁。”

木兰翻了一个白眼,那怎么一样,李石老成,她又是多活了二十多年的人,要是还不能照顾好几个孩子,那才叫怂呢,不过李石说的也没错,这时候他们还有他们的帮助不是吗?

这些孩子被救出来的时候,有一大半连洗脸水都不会打,几个大一些的女孩更是从小就被人精心伺候着长大的。

以前她们在家里的时候也有这样那样的烦心事,觉得生活也没有多美好,但现在,经历过了这些,当生活需要她们的双手一点一点的去挖掘的时候,她们才明白,原来以前的时候是多么的无忧无虑,以前她们所认为的烦恼是多么的可笑。

但没有人叫苦,看着手把手教他们做饭洗衣服打扫卫生做简单农活的木兰,没有人会将口中的抱怨说出口。

木兰的身份比她们都要高贵,这些事她不也在做吗?

木兰直起腰,对几个稍大一些的孩子道:“虽然不要你们做农活,但你们也要知道种菜,总不能自家吃的菜也要到集市上去买吧?”

一个六岁的男孩子跳出来,“木兰姐姐,我会种地,你给我一块地种吧。”他不记得自己的家乡在哪里,却记得自己家里是种地的,他知道土地对农民来说有多重要。

木兰微微一笑,摸着他的脑袋道:“你现在还小,等你再长大一些,若是还想还会种地,我就给你一块地种,现在,你们要做的就是好好念书,好好的学会生活。”

李石和木兰打算将四个男孩都送去念书,又请了一个年老的绣娘定时来教几个女孩绣活,而她也会教她们读书写字,“只有身有一技,以后不管你们身处什么境地,都能靠着这一手技艺活下去。而读书识字可以让人明理,让人眼界开阔,将来才不会走错路。”

几个孩子现在已经将木兰当作了自己的目标和偶像,所以木兰说什么他们都全然的信任。

木兰并不知道几个孩子的心理,只是尽量教导他们。

她能帮他们的并不多,将来的路要如何走还要靠他们。

李石则去为几个孩子办户籍,十二个孩子都是良民,他们的身份被伪造成奴,因为现在朝廷打击人贩子的行为,他们的户籍也很快办下来。

李石本来想将孩子挂靠在他的名下,但想想,还是将他们独立了出来,他们也应该学会独立。

等安排好这一切,孩子们的生活也渐渐上了轨道。

虽然他们煮的饭偶尔还会糊掉,却不会半生不熟,虽然他们煮的菜依然没有多好吃,却油盐适中,他们学会了种地,学会了关心其他人,也学会了与外人打交道。

而四个男孩也被安排进鸣凤村的学堂读书。

李石和木兰在苏家庄办学,而在鸣凤村,他们不可能什么都不做,毕竟以后这是他们和子孙后代一直生活的地方,不管是从人情上还是道义上,李石和木兰都必须做出态度。

不过两人上面还有村长。

因此李石和木兰只是出钱给村里,让他们修缮学堂,将鸣凤村的学堂扩大了一倍,又捐了一些钱做奖学金和助学金,这是木兰要求的。

这个做法倒是帮了村里不少贫困的学子,村长也跟着捐了一些钱。

他的家底没有李家苏家厚,好在他们的捐款从来都是写的两家,因此就算他比不上,面子上也过得去,加上李石在人前一直对他很尊敬,一副以他为首的模样,他在村里的地位并没有动摇。

李石一回来就找他,希望能让十二个孩子落户在鸣凤村,并且让四个男孩入学。

十二个孩子就是十二户,村里的地就要分出去十二块,虽然那些地不分出去也落不到个人的手里,但一下子分出去这么多,他还是怕村民有意见。

若只是三两户,只当平常的落户就行了,可这是十二户……

李石知道他的担心,就笑道:“村长放心,他们还是孩子,此时也不可能独立,我与木兰现在将他们安排在我们家的庄子里,等以后他们再长大一些才会分出来,到时候村长再给他们地就是了。”

村长闻言眼睛就是一亮,现在不可能给出十二份地,但过了几年呢?

那些孩子融入了村里的生活,到时候再给,村里的人也只觉得理所当然。

更何况,里面只有四个是男孩,若是等到他们长大成人,那他们可能只需要支出四块地,毕竟那些女孩是要嫁出去的。

村里的宅基地是不能随着女孩嫁出去而输出,一般若是绝户,女儿嫁出去后村里就会收回宅基地的。

除非她们招赘,而八个女孩招赘,这可能吗?

村长爽快的应下了。

李石并没有告诉对方,十二个孩子结拜为兄弟姐妹,以后打算一起生活了。在李石看来,几个孩子已经是弱势,自然是掌握越多,以后的生活才越有保障。

李石回到家,两个小乞丐就跑过来,“老爷,您回来了,太太也回来了。”

李石停下脚步,看着洗干净的小乞丐,含笑的摸了摸他们的头,“你们怎么不去陪阳阳玩?”

“少爷在睡觉。”

“以后不要叫他少爷,还是叫阳阳吧。”

两个孩子眼里就有些忐忑,稍大一些的孩子眼里甚至带着被抛弃的恐惧。

李石脚步一顿,就解释道:“多亏了你们给我们报信才救下阳阳的,所以你们对我们家有救民之恩,你们只要叫他阳阳弟弟就好。”

稍大一些的孩子低下头,小的茫然的看看李石,又看看哥哥,不知道该作何反应。

李石叹息一声,他不太擅长和这样小的孩子交流,眼前若是李江和苏文,他倒是可以随意的呵斥,若是不听还可以打一顿,但这两个孩子一直很敏感,又将身段放得太低,李石感激他们,心中一时拿不定主意该怎么对他们了。

他只好回去求助木兰,“这两个孩子的户籍还没办下来,是将他们送过去与那些孩子在一起,还是另有安排?”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