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农家小地主(67)+番外

作者:郁雨竹 阅读记录

当然,木兰还没有到脑残到想要去和一个有着深厚背景的书局去叫板,她只是在脑子里想想,而且,文人相轻的臭毛病由来已久,就是到了现代也还带着一些,她可没想过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去纠正这些。

当年李石参加院试的时候有李父操心,这些试卷很容易就到手,并不用花钱去买。

李父是秀才,也认识不少的秀才和即将成为秀才的人,所以可以从他们那里拿试题和答卷。

而李父参加过乡试,那些即将要参加的人也可以从李父手中得到乡试的信息,这是利益交换。

可现在李石没有一个为他操心的父亲了,只好花钱买,而以后,这类花销预计还不会少,毕竟,后头还有两个小子呢。

到了四月,三人一起进考场。

出来后,李石嘴角微翘,心情不错,李江板着脸看不出来,而苏文还是生龙活虎的,高兴地对李江道:“我觉得明年再考一次我有八成的把握能中,后年考的话我有九成九的把握。”

李江嘴角微抽,“真稀罕,你竟然没说十成。”

苏文当没听见他的调侃,直接扭头过去问李石,“姐夫,你觉得怎么样?”

李石拍了一下他的脑袋,“赶紧回去吧,话怎么这么多?”

苏文吐吐舌头,跟在俩人身后,一个人就撞在了他身上。

苏文不悦,见那人头也不回的往前走,就要说他,就听见他突然哭着抱住前面一个衣衫打满补丁的农夫,“大哥,我好像写错了,这可怎么办啊?”

那农夫听了也是满脸愁苦,但还是强打起精神鼓励弟弟,“没事,若是不中,明年咱们再来。”

学子连连摇头,“从家里到府城,要赶三天的路,吃住的花销太大了,咱们家哪来这么多钱?”

农夫则道:“都考到这步了,要是不考太可惜了,怎么说也要考中秀才吧?考中了秀才你就能到咱们县城去坐馆了。”

学子精神一震,抹了一把眼泪,“大哥说得对,怎么也要考中秀才才好。”

李石三人顿时都有些沉默,步行回到鸣凤村村口的时候,李石停下脚步,郑重的道:“以后你们一定要孝顺你们姐姐嫂子!”

苏文和李江都板着脸点头。

院试结果五天后出。

因为院试和乡试等不一样,乡试有传红,考完之后回家,若是中,自然有衙役前来通知打红,可院试没有,需要自己查看榜单,中了之后再到儒学里去领证书,然后拿到衙门里去登记,这样你才在法律上被承认为秀才,可以有免除差役,见知县不跪,不能随便用刑等特权。

也正因为要滞留在府城,花销巨大,所以才见的那位学子才会觉得考不中很对不起家里,因为再来一次,家里不一定能承受得起。

可如果一旦考中,以前的付出就全部都有了回报,不说其他,在小县城,一个秀才就很受推崇。

李石能否考中秀才,不仅他们家关注,就是村里也非常重视,村长甚至叫了人特意在府城盯着,一放榜就上前看。

如果村里能再多一个秀才,那鸣凤村的地位将会再上升一些,在以后争取利益的时候他们能多一些筹码和话语权。

李石要维持兄长的威严,自然不好去挤,李江和苏文却很兴奋的一早就跑去占了好位置,媛媛和桃子也要去,木兰怕她们被挤着,就抱着她们,“让你们哥哥去看,我们在一边等着。”

媛媛和桃子听说自己也能去,这样才开心。

等李石和木兰领着两个妹妹到那里的时候,那里已经被众人包围了。

密密麻麻的人群,根本就挤不进去。

媛媛和桃子不由垫高了脚尖看。

可入目的全都是人头,根本分不出哪个是哪个。

“哥哥他们在哪里啊?”

话音才落,就听桃子兴奋地道:“我听到我哥哥的声音了!”

苏文奋力挤出来,兴奋地高举着手道:“中了,中了!”旁边的人正想鄙视他,在看到他的年纪后顿时就变成了羡慕,只是接着就听他喊:“姐夫,你中了!”

那些露出羡慕神色的人顿时收敛了脸上的神色,都成亲了,没有十八也有十七了,这个年纪虽然年轻,但中秀才也并不特别出挑。

木兰看到那些人变脸的过程,“扑哧”一声笑出来,李石也忍俊不禁。

☆、60.第60章

李石这次院试是厚积而薄发,所以取得了甲等第三名的名次,甲等前十为禀生,案首为一个十四岁的少年,听说是府城杨家的嫡子,很是出风头。

刘村长听说李石考到了第三,脸上就露出了笑容,对坐在下首的小儿子道:“我就说这李石不简单,以后与他多往来,取长补短。”

刘思成应下。

当初刘思成考中秀才,村长家请了酒席,鸣凤村的人就以为这次李石也请。

可木兰嫌太累,就家里人吃了一顿好的当做庆祝,道:“以后等你们哥哥成了举人进士咱们再请酒,若是考中一次就请,那我们得多累啊。”

四个孩子都说好。

李石却握着酒杯不语,他知道,这是一个讯号,一个木兰让他继续自己梦想的讯号。

四年前,他说放弃科举,专心供给江儿和阿文,但在木兰提出让他出去摆摊为人写书信时他并没有反对,他知道,这是一个机会,如果他能在不拖累家里的情况下也能考取功名……

可极限也就到了这里了,考秀才他可以依靠自学,但若要进一步就必须进学。

李石看向木兰,木兰冲他一笑,微微点头。

李石扭过头去,忍住眼中的泪,手紧紧的抓住身下的衣角,他觉得自己应该拒绝,家里供给两个人读书已经很困难了,他不能再因此加重家里的负担,可私心却叫嚣着应下来,应下来。

除了媛媛和桃子还一无所知,李江和苏文都有些忐忑的看着李石,心里有些期待,却又有些担忧。

李石到底没有应下来,但每次看书更加的认真。

木兰松了一口气,嘴角微翘。

作为现代人的乐观,总是觉得车到山前必有路,她并不觉得三个人就供不起,总会有办法的。

现在李石愿意重新树立起自己的理想,木兰表示很高兴。

李江和苏文心中既高兴,但想到木兰时又有些担忧,苏文更多的是心疼。

但以后姐姐是和姐夫生活在一起的,以后她会冠上李姓,一个出息的丈夫比一个出息的弟弟要来得更加荣耀和实惠!

而在京城的苏定也收到了李石考中秀才的消息,名次并不低。

他放心下来,就开始筹谋着给李石找一个好的书院。

在钱塘,甚至在江南,最有名的书院莫过于松山书院,但以李石的家世和家资根本就上不起。可如果有苏家的推荐就不一样了。

苏定敲敲书桌,该用什么方法在别人不知道他的情况下也能让李石去松山书院呢?

他倒不是担心李石知道,而是担心苏家和周家的人知道。

苏家和周家,都不愿意承认木兰,而他是苏家下下任家主,他与李石接触会让苏家不喜,父亲已经很不喜欢他了,他不能让自己的处境更加艰难。

至于李石,苏定很乐意他知道,他希望他能够记住他得到这一切的原因。

苏定想了三天,将钱塘的人划去一个又一个,最后选定了最注重利益的元家。

苏定在钱塘不是没有属于自己的势力,但那都不足以举荐李石去松山书院。所以他需要寻求外援,而在钱塘,他的身份是苏家下下任的家主,旁边还有虎视眈眈的兄弟,那些家族不会冒险得罪苏家而投资他的。

但有一个家族例外。

元家是医学世家,四代都曾在太医院任职,但到了元胡这里,也不知道为什么,他不到五十就告老还乡,而他两个儿子都没有能力继承他的衣钵,孙子们比两个儿子更不堪,至少他两个儿子还能出诊。

元家一直想要巴上苏家,却一直不得其法,而就算元家不愿意沾这浑水,也不会传到苏家的耳里,毕竟得罪了他,他也能让元家从此站不起来。

苏定写了一封信,叫人送回钱塘,附带着带去了一百两银子。这一百两算是李石的束脩,至于元家为李石进书院付出的代价却是他欠元家的人情。

苏延年自然知道大儿子与钱塘的联系,不过他不放在心上,只要他还活着,苏定就还爬不到他头上来,如果他知道苏定做这些只是为了送出去的那个女儿不知作何感想。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