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向往的生活[七零](722)+番外

作者:湖边的小豆豆 阅读记录

古明妍给了大家放了两天假期叫大家休息,之后就开始拉着已经脑中有数了的精英们,开始正式就盛世向零售业迈进的战略,商讨起具体的计划起来。

“帮顾客节省每一分钱”的宗旨和“一站式”购物的概念,是这次盛世高管去M国考察后,得出的对于自家公司开商超时需要被遵循的原则的标准。

在此基础上,古明妍还格外强调了商品的质量和高品质服务的重要性,将这些方向性、原则性的标准,全部列入到了盛世零售领域的开发之中。

从87年的十月开始,盛世迈入零售业的计划正式启动。

在高层出国考察,国内市场调研等环节结束过后,项目的整体书面计划部分,就全部完成了。

经过项目组的讨论,盛世决定,将旗下即将开启的超市命名为“盛宁”,作为盛世进军零售业的第一步棋,期待着它能一炮打响,帮助盛世旗开得胜。

这第一家的盛宁超市,古明妍没想着要小打小闹,而是希望直接做出个标准和现阶段令人无法轻易模仿的样本出来,给老百姓一个全新的购物方式的选择,也让有兴趣的同行们因为盛宁高投入的成本,而在短期内无法轻易模仿,从而让盛世能有充足的发展空间和时间留出,迅速的占领市场份额。

这时候的古明妍和她的盛世是一点儿也不缺钱的。与国内□□十年代下海经商的那些基本没多少原始资本,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一点一点积累再慢慢图发展的商人不同,古明妍是既有理论的支持又有明确的目标的。

除此之外,她还因自己的资本充足而能用最短的时间让自己的生意达到最大的规模效应,且还有具备非常强大的风险抵御能力,不必过分担心,自己的哪笔生意一旦没有做好,就会赔的血本无归。

古明妍有这么多的优势,便从一开始就没打算着要小打小闹,从一个小店铺慢慢做起,逐渐积累,等到赚够了开第二家店面或是扩大规模的资本后再做大。这于别的创业者来说可能是必经的路径,可是于她来说,这样做的话可就太过浪费时间了。

古明妍决定在超市零售业的发展这一块儿,按照后世互联网公司的发展路子来——那便是从一开始就投入大规模的资金,利用价格优势,砸出市场份额出来,然后再用自身占得的相对垄断地位,获取长期的利润。

这样的打算和计划,并不是说古明妍就要做赔本的生意,像她上辈子接触到的那些打车、外卖app一开始的时候那样,赔本补贴商家和消费者,只求吸引到足够庞大的客户群体。

这种经营方式也许放到几十年后,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的年代,是必须且最有效的。

但是,在八十年代中后期的现在,开超市这样本就有创新新颖的优势,且能极大的改变人们固有消费方式,为老百姓带来切实的便利和实惠的行当,其本身的固有优势就足以成为吸引大批顾客的一大良方了,并不是特别需要盛世为了市场份额过度打造价格优势。

古明妍掌握了超市本身的各项优势,之后就算是不赔本砸钱,也足以能够赚足了吆喝,占据到庞大的客户群体了。

而她所说的利用自己的资本优势,则更加体现在公司不要太过贪心,要把准了为顾客省钱的原则,将一部分的利润让渡出去的意思。

另外,在质量的把关上,他们也得做到位了,不能只为了小利砸了招牌,毕竟他们的目标还是非常远大的,不好自断前路。

所有的理论已经完备,接下来,就到了需要具体实践的时刻了。

整个87年的下半年一直到88年开春,古明妍和她的盛世都在忙着这第一家盛宁的事。

要开超市,首先得有地方不是。

任何一个商业行为,其实体店面的选址都非常重要,这是事关能否打响名头的关键环节。

这年代不像后世,老百姓购物为了图方便,都是选择离家近的地方消费的。毕竟后世商业发达,能买到东西的地方到处都是,不愁有钱花不出去。

可是八十年代的情况还是有多不同的,经济没那么发达,主要的商业高度发展的地区,也就集中在那么几个商业中心区里面,属于老百姓大多都会选择的购物地点,不会因为自家住的比较远,就不去消费了的。

这些重要的商业街区,便是古明妍打算将盛宁开办起来的地方。

早在有了开超市的计划之初,她就已经在心里有了几个大致的选择了。直到现在具体实施计划的时候,她和项目组才讨论着,打算将盛宁的这第一家店,选址在王井大街,这条即便是在现在,也是全京都最繁华的商业街的地方。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