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莫欺少年穷(219)
巷口的煎饺摊味道确实不错。可阮绵绵在意的,却是摊后的小巷。
小巷曲折,巷中小道多的像迷宫。不过,这地界阮绵绵熟。她先前给巷中数户人家上门送过豆腐。
起初也总迷路,误了不少事。后来常走常逛常琢磨,月余便熟的不得了了。
阮绵绵敢说,进了这条巷。她就像那鱼入水,逃开的成算极大。
阮绵绵欢快地拉着身侧人:“阿策!快坐下,咱们来一碟怎么样?”
她以为是再简单不过的事,可还没坐下,就被人拎起。
“好了。”他说,“今儿不能再吃了。”
阮绵绵:“……”
她想问:你先前不是答应的很痛快,怎么现在又改了。
她惊愕的表情太过明显。他笑着解释:“吃多了积食可不好受。想吃明儿再来。”
阮绵绵心里一惊。明儿,她可不想等到明儿了。今晚她可不愿再提心吊胆了。
她被拎起站好,垂头丧气片刻,又耍赖似的抱紧面前人的腰身。
“阿策阿策,”她拉长嗓音恳求,“我想吃,真的很想吃。”
她仰头看他:“阿策,这家煎饺真的很好吃。我保证。还有,再吃一点点绝对不会积食的。”
早知道,她就不应该试探那么久。吃了那么多,确实肚子有点难受。可逃脱的机会近在眼前,她绝不愿就这么轻易放过。
她甚至在半个时辰前,就想好了在巷子口如何支开他的说辞。
可没料到,啥也用不上。阮绵绵不甘心,可他态度实在坚决。
她早该知道的,他绝不是由着旁人牵鼻子走的人。他是果决的,坚定地。认定了的事绝不轻易更改。
就像他想成亲。纵然她百般不愿,也改变不了他的决定。
阮绵绵有些绝望,却还是固执地抱紧少年劲瘦的腰身。抱着一丝希望,小声地乖巧地请求:“再吃一点点嘛。”
鬼知道,昨晚的一切她绝不想再经历一遍。
他低头笑得温和,却不容反驳。
“吃多了伤身。”
他长得好,嗓音清正,话里也满是关切。连卖煎饺的老板娘都帮着他说话。
“姑娘,你夫君说的在理。贪食对身子可不好。”老板娘袖口绑着襻膊,边擀饺子皮,边乐呵呵开着玩笑,“明儿来啊,我这小摊也不会挪儿地的。”
第127章 【逃走】
阮绵绵脸上一阵发热。他笑了,低头哄她:“明儿再来罢。”
可不能再等明儿了,她今儿就想走。
阮绵绵急了,顾不上脸面,耍赖似的抱住他,不肯走。
“阿策——”她小声地唤,声音细细的带着一丝委屈。
王玄策被她缠得没法子,揉了揉眉心。终是妥协:“好,最多只许吃半碟。”
一碟十二个煎饺,半碟六个。两人落了座。老板娘盛好煎饺送来,又添了个青瓷小碟子,里头盛着陈醋。
阮绵绵夹起一只煎饺,小口小口地品尝。她抬头与他谈笑,垂眸里眼珠子却滴溜溜转。
她在等时机,开口说出托辞的最佳时机。
碟中煎饺只剩下一只。阮绵绵筷子戳戳,预备开口了。
“阿……”策字未曾唤出口。就有一道清亮的声音盖住她的轻唤。
——“苏兄!”
阮绵绵停了筷子,循声抬头。
一身利落玄青色锦袍的少年欢喜打着招呼。三两步迈到他们跟前。
与他并肩的,是另一个玉冠束发的年轻人,手里一柄折扇,精致的很。
阮绵绵瞄了眼折扇,没细看那人长相便知。这是王玄策王府中的同僚,四季折扇不离手的那位风流人物。
叫什么名字来着,阮绵绵想了想,就只记得他好像……姓赵。不过他姓甚名谁对阮绵绵而言,也不重要。阮绵绵并不在意。
而至于他身侧那位大嗓门——阮绵绵可是印象深刻。
尚书家的公子哥,供职肃王门下。不过,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这位虽长得像人模人样,却是个实打实的“长嘴鹦鹉”。话多,惯爱调侃人。
阮绵绵之前轻去找王玄策,只要被他瞧见,准是一顿调侃。
阮绵绵不乐意听那些,总躲着他。这事王玄策倒也晓得。不过——
阮绵绵窃喜,今儿他来的可正好!
“长嘴鹦鹉”一落座便叭叭调侃开:“苏兄好兴致,新婚头一日便带嫂夫人出来逛街呀!”
转头又问候阮绵绵:“小嫂子,昨日为了苏兄能早早入洞房,我和阿源可是挡着喝了不少酒。嫂子可得好好谢我们一谢。”
阮绵绵咬下一口煎饺,愉快地吞下。面上笑得和煦端庄:“那是自然——”
她咬牙,声音发得缓慢又清晰。回头朝店里头唤。
“老板娘,上四碟煎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