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零发家致富(457)
虽然两个月前,厂子陷入低谷,差点面临倒闭,但赞助了选美大赛后,厂子在业内名声大噪,订单多到接不过来。
梁厂长一手计划着伊人衣坊新店事宜,另一手已经在看场地,把厂子扩建的事情提上日程了。
当然,这事要找厂子“御用军师”来商量。
“扩建?会不会太快了?厂子现在的产能,应该还跟得上订单的需求量吧?”夏茗觉得时机没到。
伊人衣坊新店还没开,经营状况到底怎么样还不好说,而厂子近两个月,订单量的确很大,但究竟是不是暂时的,谁也说不准。
夏茗皱着眉头,谨慎道:“厂子之前受挫,现在刚缓过劲来,加上要开伊人衣坊新店,资金方面会有压力。”
“我觉得短期内不宜再有大动作,保险起见,还是看明年上半年的经营情况后,再做决定吧。”
梁厂长思索半晌,赞同了夏茗的看法,又说:“说到资金,你一会儿去一趟财务。”
财务的负责人,是个四十多岁的阿姨,有点胖胖的,笑起来很和蔼。
“小夏同志,你可来了,年底分红这块,已经清算好了,都在这儿呢,你看一下,没问题的话就签个字,然后我去走程序,再去银行把钱转给你。”财务阿姨笑眯眯地说。
夏茗翻看了一下,看到金额那一栏,看到了一个接近3万的数字。
比她预想中的稍高一些。
第351章 好日子(1更)
毕竟上半年,服装厂不温不火的,生意处在一种“吃不饱,但饿不死”的尴尬处境。
国庆活动后,丝麓在业内名声传开了,订单量激增,可没过多久,就遭遇行业的围剿,遭受重创,差点撑不下去。
按照她的分红比例,能拿到近3万元的分红,已经非常不错了。
丝麓的分红近3万元,伊人衣坊这边,五五开后分到她手里,将近4万元,加上南城那边的草药生意收入,她的账户即将进账7万多元。
个人资产达到这个数字,在八十年代,几乎等同于小富婆了。
如果夏茗放弃在深城开装修公司的计划,她确实是个小富婆,日子过得绝对舒坦。
可一想到开年,深城的装修项目要施工,装修公司的事宜要启动,必须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她就头疼了。
不知道这7万元,够不够花。
挣钱不容易,花钱咋就这么简单呢?
夏茗惆怅了。
夏子阳却很高兴,因为期末考结束了,他的总成绩冲到班级前3名,英语在班里傲视群雄,顺势又拿了三好学生奖状。
拿着奖状回家汇报成绩,夏家夫妇都高兴坏了,孙巧容直接给他塞大团结,说是考了好成绩的奖励,夏鸿刚直接拉着他去电器城,父子两兴致勃勃地买电视,一起扛回家,然后一起装接受电视节目的“锅盖”。
家里多了电视节目的声音,热闹多了,吃了晚饭,全家人都围在电视机前看。
夏茗被勾起了兴趣,也喜欢凑个热闹,跟家人一起看一下。
老樊家还没能买上电视,但夫妻两都挣了钱,一个拿了伊人衣坊的年终奖,一个拿了丝麓服装厂的年终奖,心里美滋滋的,脸上的笑容就没断过。
“老樊,你家又加菜了?这香味,闻着都让人饿了!”
“你们家是发达了吧?不然咋三天两头的加菜,还没到过年呢。”
村里的乡亲们见了老樊,乐呵呵地看玩笑,看老樊的目光,充满了羡慕。
小破村里头,各家的饭桌上不是青菜就是咸菜,很少见荤腥,谁家加菜了,那肉味儿飘出来,半个村子都能闻见,跟炫富似的。
之前老樊大老远跑去贸城做生意,让老婆孩子守在家里,着实凄凉,村子里的有些人,明面上可怜黄春桃,可背地里没少说风凉话。
几个月前,老樊从贸城回来,瞅着挺落魄的,可见没闯出什么名堂来,也没挣到大钱,大伙儿对老樊家既同情,又有点瞧不起。
哪知道,转眼间,夫妻两就找到了好工作,一个进了丝麓服装厂,一个进了伊人衣坊,都是响当当的好单位,听说工钱和福利,也比别的单位好。
大家又羡慕又眼红。
有不少人悄悄找夫妻两,问他们到底挣了多少钱,又暗示说让夫妻两帮忙介绍工作,也想进丝麓或者伊人衣坊工作。
“不是我不帮忙,是单位有规章制度,不能这样走关系塞人,不然要被罚钱,还可能会被辞退的!”夫妻两口径一致地说。
不是他们故意不帮,而是村子里上百号人,帮了一个,保不齐就要有第二个,第三个,长此以往,还不得乱套?
再者,丝麓有专门的招聘部,招人有严格章程,而伊人衣坊都是孙巧容亲自面试的,目前已经招够人,暂时没有招人需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