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零发家致富(581)
霍家在京都是有头有脸的,而她任职的大学,也是响当当的, 难保“那位”没动歪心思,想借助霍家的背景和她的关系,走后门读大学。
温香莲很不喜欢这种投机取巧的人,如果“那位”要这么做,她绝对不答应,并且出手制止她跟霍临风继续处对象。
霍临风并不希望母亲误解夏茗,“只是询问学校信息,她没有跟我提过任何要求,在学业上,她很有主见,不需要我过多干涉。”
温香莲不以为然。
如果真的很有主见,自己不会选学校吗?用得着问到她这里来?
摆明了是别有用心。
其实温香莲想多了。
在八十年代,大部分考生只知道考大学,压根不知道要考哪所大学。
学生们只知道埋头学习,压根没机会接触到学校信息,有些人连本省内有多少所学校都不知道。
关于大学的专业,那更是一窍不通。
学生的家长,大部分压根没受过多少教育,知道的未必比学生多。
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人只能从听说过的几所学校里头盲选。
他们只知道省内院校,省外的学校,除了顶尖的那几所,其他的就不知道了,可顶尖的那几所,他们又考不上。
90以上的学生,选择省内的院校。
偏偏夏茗只选京都的院校。
而在她前世,高考结束后,会有一本厚厚的择校指南,罗列全国各大院校的名字,近三年各专业的录取分数线等等。
关于学校的资讯,只要会上网查,都能查到不少资讯。
此外,还有各种填报志愿的专题讲座,甚至专题培训班,帮助考生选填志愿。
夏茗习惯的是这种模式,也就是在对各大高校十分了解的前提下,再填报志愿,心里有底,高考也更有信心。
至于霍临风,纯粹是夏茗提出要求,他无条件帮忙完成罢了。
压根没有温香莲想的歪门邪道。
温香莲对夏茗的居心持怀疑态度,“她有什么想法了吗?最想填报的志愿,是哪所院校?”
“第一志愿,是华清或者京大。”
温香莲脸一黑,“她是不是知道我是华清的教授,所以第一志愿要填这个?”
还说没有歪心思,第一志愿选华清,目的就暴露了。
摆明了是知道她在华清任教,所以想借用霍家和她的关系走后门。
不然,以她的成绩,勾得上华清的分数线吗?
温香莲记得,去年的高考生,夏茗所在的省份,华清和京大总共只录取了21人。
去年华清的录取分数线,比京大高两分,全省第22名,刚好压到京大的分数线,如果他第一志愿填京大,是可以被录取的。
可惜,他第一志愿填华清,第二志愿才是京大,因为差2分被华清退档后,本该顺位第二志愿进京大。
但牛气的大学就是有这个底气,你第一志愿不填我的学校,那我凭什么要你?
于是,那位全省第22名的考生,又被京大退档,最后才被第三志愿的院校录取。
在八十年代,这种情况很普遍。
很多知名的大学,如果在填报时不是第一志愿,而是后面几个志愿,那么哪怕分数够,哪怕勾选了服从调剂,学校也是不录取的。
很多人考了高分,却没能进理想大学,就是死在填报志愿这一关。
就是这么残酷。
霍临风有点不高兴,“妈,你想到哪里去了?她很聪明,有能力凭自己的本事考上华清。”
温香莲压根不信,“她要是真聪明,能在那个什么市六中就读?上次高考能落榜,要进复读班?”
第447章 看法
霍临风:“……”
这个他真没法解释。
难道他要说,上次高考落榜的是以前那个“夏茗”,不是现在这个夏茗?
他自己相信,可别人肯定不信。
要是他这么说,他敢肯定,他妈一定觉得要么他疯了,要么夏茗给他灌了迷魂汤,让他神智不清了。
霍临风第一次感觉到无力,“妈,你不信她,难道还不信我吗?”
“你信她的话,我信你的话,结果不还是我得信她的话吗?”温香莲可不是吃素的。
霍临风无奈。
“那你倒是说说,她现在成绩怎么样,让你这么有信心,觉得她第一志愿可以填报华清。”温香莲无情逼问。
“前几次考试,她进步很快,上学期末考试,已经是全年级第一了。”霍临风语气骄傲。
温香莲却不为所动,“一个南方小县城的中学,还是二线的,就算她考全年级第一,也没什么值得骄傲的。”
这点能耐,能不能进他们省重点院校还不一定,就算能进,那距离华清,还差得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