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八零发家致富(584)

作者: 风芒 阅读记录

杨启明可不知道这些,他认为,市六中的进步,绝对跟夏茗那套学习方法有关。

他对那套学习方法融会贯通,加上自己的学习习惯,考前复习得非常好,预考总成绩是全市第1名,全省第2名,距离省状元只有3分之差。

有记者来采访他,问到他学习方法。

其实记者的重点,并不是具体的学习方法,他写的是报道,又不是学习资料。

报道只需要表明杨启明很优秀,学习很有一套,并且刻苦用功,给学生们树立榜样,那就够了。

杨启明中考时,就是全市第1名,对这种采访驾轻就熟,很自然地说了一些大道理,什么学习要摆正心态之类的。

记者见惯不怪地记录下来,问到下一个问题。

“杨同学预考成绩全省第2名,距离省状元只有一步之遥,那么在接下来的高考,你一定要攫住省状元吧?”

“那当然。”杨启明很自信。

“那么,杨同学最关注哪位考生?你觉得哪位考生是最大的竞争对手?”

最关注的考生,杨启明第一反应是夏茗,可夏茗的预考成绩第7名,前面还有好几个人,谁都没提,独独提第7名的她,太突兀了。

杨启明微笑,“我最关注,和最大的对手,当然就是预考省状元。”

记者心道一声“果然”,毫无悬念的回答,乏善可陈。

“对今年的全是第2名,也就是市六中的夏茗同学,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据我所知,她进步非常快,你认为她有没有可能跟你角逐省状元?”

“夏同学?我并不了解。”杨启明笑了,眉宇间是傲然的自信,隔空对夏茗发出战书,“如果她有这个实力,欢迎她加入挑战。”

记者整理采访稿时,对要不要保留关于夏茗的这一段内容,犹豫再三,最终以寥寥几笔,写进了报道里。

第449章 挖墙脚

市六中。

朱校长高兴坏了,恨不得拉横幅,对全校发广播。

这是学校建校以来,考得最好的一次,无论是总体成绩,还是考了全市第2名的夏茗,都太值得庆贺了。

不少学校的校领导,纷纷来祝贺朱校长。

朱校长不仅在同行面前风光了一回,在市教育局面前,也大大长脸了。

市教育局那边,商讨着要不要搞个研讨会,专门对此进行研究呢。

市六中的预考成果,虽然不是全市最好的,但是总体进步速度太惊人,值得深入研究,然后在全市推广开来。

这是教育局要干的事,也是造福广大学生的好事。

研讨会还没开呢,各校的领导们,先来取经了。

“老朱啊,你们学校这回考得很不错啊,是不是有什么方法,跟大家讲一下嘛。”

访客送走一波又来一波,朱校长忙中带笑,嘴巴要咧到耳朵根了。

“老朱,你们学校那个夏茗,有没有什么想法,比如换个学习环境。”市三中的教导主任,旁敲侧击地问。

市三中和市二中一样,都是一线高中,往年全市的高考前3名,都是在这两所学校产生的。

朱校长脸一黑,“这个问题,你去问市二中的田主任,他会告诉你答案的。”

市三中的教导主任纳闷了。

他想的是让市六中的学生转校,却怎么要去问市二中的人?

田主任白了他一眼,“你这想法,半年前我就想过了,还试过很多方法,想把夏同学给挖过来,结果挖没挖成,你已经看到了。”

市三中的教导主任囧了。

敢情想挖墙脚的不止他一个。

这个夏同学倒是稀奇,放着教学条件更好的高中不读,偏偏死磕市六中,到底图的啥?

田主任幸灾乐祸地看他,“你们三中允许学生挂名,然后在校外自学,只有考试的时候回来参加考试么? ”

“这怎么行?这样还算是学校的学生吗?当学校是什么地方?”

“我们二中也不允许,所以才没挖到夏同学。”田主任幽幽道。

提起这个,田主任依然意难平。

他始终认为,学校才是最好的学习环境, 如果夏茗到他们二中专心学习,加上老师的悉心辅导,那么成绩超过杨启明,角逐省状元,是绝对有希望的。

可惜了。

她怎么就想不通,死磕在校外自习呢?

市三中的主任反应过来,瞪大了眼,“你的意思是,夏同学是在校外学习的?没请辅导老师,考出这个成绩,全靠自学?”

“我骗你做什么?”田主任白了他一眼,“据我所知,她在校外还做生意,帮她舅妈开服装店什么的,你夫人最爱逛的伊人衣坊,就是她舅妈的店。”

市三中主任瞠目结舌,“这,这……这同学的天赋,太惊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