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而至(高中生活指南)(13)+番外
有人起哄:“小猪佩奇里面演过,佩德罗把水喝进自家肚子里,也是表演把水变没。”
“我像是那么没有技术含量的人吗?”
难得一致地说:“像。”
“大家认真看了,错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
下面的学生等不及了:“老师,别卖关子了,赶紧吧。”
只见化学老师往一个纸杯里面倒水,倒了一会以后,把纸杯倒立,发现里面的水并流出来。
大家看呆了,就好像孙悟空在花果山下被压了400年以后第一次见到唐憎的惊讶表情,心里纳闷怎么回事啊?
“没道理啊。”
“现在是夏天,老师穿短袖,水也不能从衣服袖子哪里流走,杯子也是完好无损的。”
“猜不出来,老师开谜底吧。”
“大家就没有一点探究的精神吗?”
于是把纸杯里面的东西倒出来,“大家觉得他们像什么?”
“白色的。”
“很多化学药品都是白色的。”
“再想想,白白的一团,像什么?”
有人开窍了,“雪。”
工业级纯度没有那么高的聚丙烯酸钠,摇身一变,就变成了了网红“人造雪”。
“再想想,为什么水进去以后出不来?”
“因为这些化学药品有吸水性。”
“对,从它体积扩大很多倍可以看出来。”
“吸水性在现实中有什么应用?”
“纸尿裤中的吸水材料。”
“再看看。”往这些“雪”里面继续加水。
大家格外专注,发现当水加的多的时候,它们会变得黏稠。
“饮料――它们都很好喝;它们都很受学生欢迎;原因是它们都增加了增稠剂。
增稠剂的主要成分是食品级的聚丙烯酸钠,利用的是它吸水后变粘稠的性质。
增稠剂到底又是何方神圣?”
化学老师这一句话把大家的心吊到半空中。
“欲知后事如何,大家下节课去实验室里面自己动手瞧一瞧。”
这么一说大家都对去实验室做实验,很期待。
入学已经快一个月了,第一次来实验室。
实验楼前面站着的是可以吸收二氧化硫苦楝树。
一进到实验室里面,立马打开通风橱。黎逢和韦棋分在一组,韦棋在火柴盒旁边轻轻一划,火柴亮了,移到酒精灯上面,但是酒精灯怎么点都点不着,重复好几次都是那样。
黎逢纳闷:“会不会是灯芯全部焦了,所以点不着。”
韦棋用剪刀轻轻地把灯芯前面焦的部分剪掉,再点一次,酒精灯果然亮了。
再把蒸发皿架到酒精灯上面,把从小卖部买来的饮料倒到蒸发皿上,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蒸发皿,黎逢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经过长时间的蒸发,所谓浓缩就是精华,最后在蒸发皿底部依然有一些胶状物质残留,这就是要找的增稠剂,在多次加水以后,这些增稠剂依然是无法溶解的。
看到自己做出来的增稠剂,其惊艳程度不亚于铝热反应。
黎逢举起自己的手掌站在韦棋前面,
韦棋不解的问:“什么情况?”
“Give me five。”
韦棋也照着样子伸出自己的手掌
两手相击,大功告成。
看着自己做出来的实验结论,各人心里早有了答案。
喝还是不喝,这真是个问题。
这周轮到韦棋他们班打扫图书馆,环顾四周,图书馆的面积虽然是小卖部的几倍大,可以说因为面积狭小,所以总显得小卖部门庭若市,图书馆门可罗雀,造成这个现状的原因是高中学习压力大,大家都不敢掉以轻心,第九节的自习常常被各种作业堆满,图书馆的借书证高中三年基本上都是压箱底。
诺大的一楼的杂志报纸阅览室,二楼的图书阅览室形同虚设。
一年又一年,学校的学生换了一波又一波。
图书馆的配置也是很现代化的,一进门就是与时俱进的触摸屏的显示器。
韦棋随意翻了一本书《盐丁儿》,有点年头的书,这本书的上一次的借书时间比自己的出生日期还早,早到什么程度,里面的借书卡,只记录了一个名字,上面写的唯一一个借书人是963班的某某同学。
韦棋觉得可惜了:“整20年过去了,我才是第二个翻这本书的人。”
被她这么一说,袁聂聂和严丁也凑过来看。
袁聂聂指着书名:“严丁,书名跟你的名字读音一样。”
严丁看着这个书名,脸色一变。
当时韦棋和袁聂聂都不知道,严丁跟书里面的主人公一样,也是一个在万般磨难的生活中苦苦挣扎的女孩。
再看看其它的书,有些连书的塑料薄膜还没有拆封,就放在这里孤单寂寞空虚冷,看着就让人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