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科举(142)
“这还有个狗洞让咱们钻吗?”丘洵边说便四处看着。
张皓文苦笑这摇摇头,这里又不是外院,墙都不见一堵,哪里来的狗洞?不过他们也并非毫无所获, 至少,方才郭守鑫的手下的话给他们透露出一个线索,这件事果然不是几个琼州布商一拍脑袋决定的,还有一位“上面的人”在时时刻刻关注着他们。
而且,这人明天要来郭家,郭守鑫还特地要从“南风馆”请人来陪他。
有了这两个消息,张皓文觉得他们这一趟狗洞也没白钻,“走吧,别让邢大哥等急了。”他回身对丘洵说道。
“是谁!”随着张皓文转身时脚下树枝咔嚓一响,所有的家丁都往这个方向看来。张皓文感到自己浑身的血液正在慢慢凝固,怎么办?万一这个时候被抓住,谁来将他们探听到的消息告诉徐知府?
“跑!跑啊!”丘洵一跺脚,和回过神来的张皓文一同半弓着身子,穿过花丛往来时的方向跑去。没跑几步,张皓文感觉有一团热乎乎的东西从对面冲来,差点把他撞倒在树下。
“汪!”原来是他们进后院时遇到的那只狗,估计是循着张皓文的气味继续来问他要吃的了。
“吃去吧,吃去吧!”张皓文怀里还揣着几个果子,赶紧往身后扔了过去。
“哎呀哎呀别追了,五娘养的狗!”几个家丁都松了口气:“这狗也真是的,好好的跑到前院来干嘛,万一老爷看见又得挨骂!”
“人都管不了谁还管狗呀,赶紧回去守着吧!”议论声越来越远,张皓文和丘洵紧紧贴在廊下一动不敢动,家丁一走,他俩比刚才那狗喘的还厉害。
“铛!”更声划破黑沉天幕,在郭宅上空不断回荡着。张皓文他们惊魂未定,差点又被吓了一跳。“铛!”又是一声,他们俩都意识到,必须回去和邢恕汇合了。
好在这时大部分人都汇聚在前院书房附近,没人往树影摇曳的花园里来。两人一路上只遇到几个丫鬟。而后院边上,就在邢恕满心焦急,转身要走的时候,狗洞那里一声轻响,灰头土脸的张皓文和丘洵爬了出来。
看见邢恕还等在那里,张皓文心里松了口气,他先让丘洵、邢恕从小门离开,然后把门闩插好,踩着柴堆一翻身上了墙,稳稳落在两人身边,三人忍着疲惫和困倦,一路往府衙方向跑去。
“呵呵,这差事我肯定是不行的了,就我这长相,一看就露馅了。”丘洵又看着张皓文和邢恕,开口问道:“徐知府,您干嘛非得盯着我们几个呀?您的手下……我看他就挺合适!”
徐知府哭笑不得地看着身旁那个五大三粗的侍卫,摇头道:“此事……此
事正如我和艾大人所料,他们背后果然是有人指使的!正因如此,我们行事必须格外谨慎,不能打草惊蛇。此人不知是何来历,万一他要是见过这些官府中人,那你们昨夜的一番辛苦岂不就白费了!”
徐知府想了想,转向张皓文道:“你可有何良策吗?”
张皓文昨天晚上在郭家东躲西藏待了大半夜,这会儿打着哈欠,脸上还带着横横竖竖树枝划的印子。听见徐鉴问他,他自言自语道:“当郭守鑫的手下提到“上面的人”的时候,做了这么个手势——”说着,他对众人比划了两下:“你们说,这是什么意思?”
一时间,邢恕和徐知府还有丘洵都一边想,一边重复着张皓文的动作,邢恕第一个恍然大悟,道:“他……他说的是宫里的人!”
众人马上停了下来,徐鉴的脸色更不好看了,当朝皇上英明神武,又有仁爱之心,不过他到底不是像太祖、成祖那样历尽艰辛才坐上宝座,天下太平,他自然也不想每天累死累活,所以,为了方便处理政务,他做了一件违背祖制的事情——教宫中的太监们读书写字。而且,从民间选拔太监时,也会挑些懂得诗书的人,这一下子,太监能管的事儿就更多了。
“会不会是广东市舶司刘老太监派来的?”丘洵半信半疑地问。在他的记忆里,终宣宗一朝,宫里的那些太监们都没有激起半点风浪,原因无他,宣宗还是个很懂的御下的皇帝,他恩威并施,把身边的人都管的服服帖帖的。
“他?。”徐知府身旁的一名幕僚面露几分疑惑:“和倭国通商对市舶司大有好处。刘老太监又一向还算尽忠职守,他怎么会做这种事呢?”
“这也不是没有可能。”张皓文却道:“市舶司是个肥差,他在广东坐镇也有快十年了,难免胃口会养的越来越大,况且他年纪已经不小,皇上随时随地可能把他召回,派个年轻的太监来了。就算明年、后年倭国来朝贡,他也未必能收到好处,还不如趁着卸任之前好好赚上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