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科举(37)
吴氏已经彻底说不出话来了,半晌才憋出一个:“我,我不是……”
张皓文停在吴氏眼前,盘腿在地上一坐,接着说道:“长凤,老五出了那事儿,不是别的,是你这个当娘平日里处事不公,老天爷都看不下去啦。你要是知道悔改,从今往后再不欺负大房,不把主意打到他们头上,我就能让传云好起来,说到底,那孩子也怪可怜的。”
吴氏一听,连忙跪在地上,一个接一个的磕起头来:“姐姐呀,你要是能治好了传云,别说不欺负传荣他们,就是把这个家都留给传荣和他媳妇儿管,我也愿意呀!我老婆子这么大岁数,惦记的不就是这些儿孙们嘛?传云他没做错什么,他不该遭这个罪呀!先前是我偏心,但那不是因为家里头穷嘛?如今传荣他带回来这么多银子,他说怎么处置,就怎么处置,我再不在成才跟前给他使绊子了!呜呜呜……”
张皓文无声的咧了咧嘴,那样子吓得吴氏差点登时就背过气儿去,谁知张皓文这时忽然转过身,像方才一样一步一顿的往门外走了。吴氏刚想喘一口气,张皓文又猛地回过头来,凌厉的目光和吴老太太惊魂未定的眼神在空中相触,吴老太太两只眼睛往上一翻,和那半截拐杖似的,咕咚倒在地上没动静了。
张皓文这回嘴角露出了大大的微笑,他上前轻轻踢了吴老太太一脚,确认她是真的昏了,然后,他一边往门外退,一边喊道:“娘,二婶三婶,奶又晕啦!”
日暮时分,张家兄弟回到家里,张传荣对张成才说道:“爹,下午我和传华一块儿在外头看过了,已经相中了几处好地,其中有一片离咱家不远的,那可是正儿八经四五十亩上好的田,问了四周的乡亲,都说啊,那是王家二房的小子的地,自打他入赘到镇上之后,就一直没有人打理过了,要是咱买来,拉着牛好好耕耕,肯定比咱家这些地能产粮食!”
张成才点点头:“四五十亩地,不错呀。”
老二张传华道:“爹,大哥还没说完呢! 您也知道,咱村子里头没什么像样的地了,可是隔壁村有户姓常的人家,去年他二儿子中了秀才,一家人搬到潭牛镇上住了,家里百亩上好的良田正等着脱手,好送他儿子去琼州县攀丹学堂读书呢,大哥已经和他家老爷子谈的妥了,他愿意和咱一块儿到县里头去把地契办了!”
张传荣又道:“那地虽在邻村,确实是上等的田,县里头不是一直说要引河水给咱这几个村子浇田吗?将来要是开了渠,那田就在头一个渠口上,到时候地价还能涨上几分。您若是嫌远,那就从咱周围这几户人家手里头收,虽然他们也有想卖的意思,但这价钱却不好说,都是邻里邻居的,总是怕到时候谈起价来再失了和气。”
邻村的一百亩加上天赐村没主的四五十亩,老张家就能有将近二百亩地,往后再也衣食无忧了,张成才心里一阵激动,转身往主屋喊了一声,待吴氏巍颤颤走出来后,他开口问道:“老婆子,你怎么说?”
吴氏一上午的功夫,仿佛整个人仿佛一下子就没了平日那股精神劲儿,听张成才问她,她畏惧的抬眼望了一望张传荣:“我……我一个妇人家,哪有什么话说,都……都听老大的就是了。”
几个兄弟见老太太精神状况大不如前,不仅面面相觑,心里头都有些奇怪。“那盖学堂的事儿……?!”老二张传华忍不住问道。
在一旁的张传荣心里有些紧张,他今天趁着吴氏还没找上老二老三,私底下跟他们两个商量过了,老二家两个小子,对办学堂的事儿当然最上心,两人都愿意站在张传荣一边。
张传荣还以为吴氏怎么也要再继续反对几句,谁知老太太这回连抬眼都不敢抬,往张成才身边一缩:“……也听老大的,听老大的……他爹,我、我回屋躺着去了,有啥事,你们父子们合计吧……”
吴氏没有了拐杖,脚步有些踉踉跄跄的,快进屋时一个不小心,险些跌在门口,张传贵不知道什么时候来到了屋门旁,他窜上去一把扶住吴氏,笑着道:“娘,您想明白了?我就说嘛,办学堂是个好事,况且……观音庵也没全塌呀,咱就是把它修的跟村里祠堂似的,都用那上好的青瓦片,也用不了上百两银子吧?呃……这么一算,那……那……”
看着张传贵那支支吾吾的样子,张传荣心里很明白他想说什么,虽然不知吴老太太为什么换了个人似的,但他意识到这是个绝好的机会!
现在不开口,什么时候开口呢?他接上张传贵的话说道:“老四,你是想说余下的钱该咋花吧?其实,昨个我回去琢磨了琢磨,娘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