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科举(66)
也不怪他们对不上来,他们这小村子里,哪有什么荷花莲蓬的?殊不知,这彭知县原本是江浙人,这些年在这小岛上做官没法回乡探看,心中却一直对江南夏景念念不忘。
不过,在张皓文眼里,这对子就没这么难了,无非是再想几个能与之相对的草字头的花嘛……他转转眼珠,便清声吟道:“芙蓉芍药蕊芬芳。”
“哦?”彭知县脸上的表情和方才不同,明显的露出了一瞬间的惊奇,随即便响亮的笑了起来:“怀明呐,本官真没想到,这么短的时日,你这天赐学堂,已经是人才辈出了!哎呀,说到这里,我又想起了一句……”
原本站在门外的差役、典史目睹这一场面,又见张皓文相貌十分出众,不禁对这孩子充满了好奇。彭知县还要出什么句子让他对?满屋的人都紧张起来。只听彭知县站起来把手一抬,指着韩景春道:“但以诗书教子弟!”
众人马上松了口气,这上联不算生僻,下联应该是“不以成败论英雄”嘛,一点也不难对,张皓方眼看就要出声了,张皓文却已经开了口,他自然知道“不以成败论英雄”也可以对,但在如今的场景中,这一对又有什么意义呢?彭知县既然赞扬的是韩景春,那他也应该接着这意思说下去才对。
之见张皓文微微笑着,说道:“县尊大人,学生以为,这下联应该是‘更可善德济苍生’,学生信口乱说,还望大人指教。”
彭知县看看韩景春,韩景春看看彭知县,两人相对大笑起来,彭县尊摆着手道:“这顶高帽子,我彭某可不敢带呀!”
韩景春望向张皓文的目光中有释然,也有欣喜,紧接着道:“学生更是惭愧!惭愧!”
彭知县快走几步,来到张皓文面前,又仔细低头打量了他一番,见他虽说只有六岁,那身板儿却很匀称结实,倒像是七八岁的模样,他刚想要再好好夸赞几句,却听学堂外忽然传来了嘈杂的叫喊和脚步声,“你两个老实些!”
“放手!你个泥腿,看我爹来了,不好好收拾你们两个!”
“好啊,知县大人就在里面,你要收拾谁,不妨当着县老爷的面说说!”
张皓文心头一紧,他爹和三叔把人从镇上带回来了!接下来的事情,就要看他和韩景春的了!
彭知县听见外面乱作一
团,不禁皱起眉头,喝道:“谁人在外喧哗?!”
他声音如洪钟一般,一传出去,外面马上没了动静,片刻才有个尖细的声音嚷道:“大老爷,冤枉呐!”
张皓文趁机说道:“县尊大人,听起来百姓有冤情上禀,您驾临我们这山野小村一次不容易,何不让他们进来,听听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事呢?”
彭知县见状,直觉事情并不简单。他回头吩咐了衙役几句,众人纷纷让出一条路,将外面的人带了进来。
张皓文和韩景春交换了一个眼色,张家三兄弟都跟在韩景春身后走了出去。院里果然是声势浩大的一帮村民,绑着两个狼狈的年轻人提了进来。
那村民之中,领头的当然是张传荣和张传福,在他们后面站着明显也有些不知所措,眼底一片乌青的张传华,他已经好几天没回家了。张皓文有些失望的看了一眼他这个二叔,张皓言和张皓方却着了急,在张皓文身后交头接耳道:“爹,爹这是怎么回事?大伯把爹从镇上带回来了?”
张皓文赶紧回头瞪了他们一眼,示意他们不要乱说话。两个人马上紧紧闭上了嘴巴,惶恐不安的四处看着,好在他们很快发现没人注意到人群中的张传华,隔壁陈家几个高大的兄弟已经把他挡的严严实实的,还有村里另外几家人愤怒的站在一旁,七嘴八舌的数落着绑在地上的那两个人。
“王栓儿,你这个没良心的东西,我家阿诚给你们王家打短工,做的累死累活的,你们王家只给他那几个铜板不说,你竟然还骗他,拉着他到镇上耍钱!一下子我们家就欠了你们王家五十文呐!大老爷,我娃儿年幼无知,都是被这王栓儿害的,你可要为我们做主呀!呜呜呜……”
另一人也愤然出声道:“是呀!大老爷,这王家总是骗村里的年轻娃儿到镇上去耍钱,还假意借给他们钱,实际上都是利滚利的,没几个人还得起,最后不是输光了田地,就是把儿女卖到他们王家……”
“竟有此事?!”彭知县一声喝,吓得王栓儿在地上缩成了一团,他虽然常常在村里吹嘘,但实际上哪里有见过什么县太爷呢?光是那青绿色的官服就晃得他两个眼一阵发晕,加之大清早被张传荣和陈家一帮人从赌坊里头揪了出来,现在都快晕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