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农家科举(89)

作者:风暄和 阅读记录

“巡抚大人呐,这行兵贵在神速,如今我们既然知道了那伙黎人的下落,为何您迟迟不下令剿灭他们呢?!”张皓文刚一进

门,就听见了里面传来的争论声,此时开口的是一个身穿武官服的中年男子,他中等身材,面色黝黑,身材并不粗壮,却看上去非常精干。想来是位领兵的将官。

他话音未落,另一为人又出声说道:“王指挥使,你说得容易,但此番与上次不同,上次那些黎人聚集之处,还有他们的人数我们都摸得清清楚楚,但这次我们对对方一无所知啊!上次你说万无一失,但还不是损失了一名千户,两个百户,我们自己死伤惨重,周围的百姓被误杀、误伤的也不在少数,若是此事重演,在下怕琼州的百姓也要大乱呀!”

两旁坐满了琼州府的官员,堂上坐的则是一位五十上下,面色白皙,有些清瘦的男子,他虽然上了年纪,但看起来保养得仍然十分得当,胸前长髯修理的整整齐齐,听见底下的官员争吵,他慢条斯理把手一抬,阻止道:“王指挥使、郭同知,你二人先坐下,让外面两位差人……”

此人就是如今总督两广军务兼巡抚广东的艾广,字德远,是永乐八年的进士,他的目光触到站在廊下的三个人时忽然一愣,唐臣他这段日子见过不少次了,但他身旁怎么跟着一个小孩儿?难道这就是他们所谓的文昌派来的差役?艾广惊讶之余,心里生出一丝好奇,他扶着椅子站了起来,开口问道:“你们二人就是文昌彭知县派来送信的吗?”

方捕快此时有些紧张,一时两条腿打颤起来,还是张皓文上前一步,躬身拜道:“正是,小人张皓文,这位是文昌县衙的捕快方大福,见过巡抚老爷,见过各位大人。”

“嗯、嗯……”艾巡抚背着手往前走了走,仔细打量了两眼张皓文和方大福,方大福是个普通的差役,没什么看头,张皓文这孩子看上去可就有点不太寻常了。他有多大?七岁?八岁?这么大的孩子就算是向他艾广一样出身官宦世家,见了这么满屋子的官儿,不慌不怕的也不多见呀。

第44章 府衙2

不过, 如今形势危急,艾广对张皓文带来的消息比对他本人更感兴趣, 还不等他开口问, 却听张皓文起身拱了拱手,声音清朗的反问众人道:“诸位老爷,小人是文昌县的张皓文,小人此次收了县尊嘱托赶到咱们琼州的府衙所在,一路上见了不少从前没见过的事情, 小人想斗胆问上一句,咱们琼州岛上的黎人率次揭竿而起, 到底其中有何缘故呢?”

“这还能有什么缘故?”那位王指挥使有些疲惫的揉了揉眉心:“‘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呀!当年太祖皇帝对他们,向来以招抚为主,洪武二十九年,朝廷便开始授以琼州各处顺服的黎人首领巡检司的职务。时日一多, 这琼州岛上的黎人, 便渐渐分为居于深山的‘生黎’和与我们汉人交好的‘熟黎’。”

说到这里, 他举起手边的茶杯饮了一口喘了喘气, 接着道:“朝廷还颁下懿旨,令琼州官员从熟黎中挑选兵士, 让他们当差,招抚生黎归顺,到了成祖时候,咱们琼州这里就有位熟黎的寨民招抚了三十余个生黎村落, 朝廷还授了他世袭的官衔的事。”

“这……”张皓文听罢,继续问道:“小人也记得,学堂里先生曾经讲过,太祖皇帝确实有过‘天下一家’之说,那小人就有些不解了——朝廷对这些黎人如此宽大,他们为何还要滋事?莫非是别有用心的人从中挑唆?还是那些黎人部族首领贪得无厌,屡屡要求封赏?”

艾广清瘦的脸变得阴云密布,忍不住默默的摇了摇头,洪武、永乐年间的政策虽好,如今已经改朝换代,新皇登基没有几年,未必还能关注到这个大明最南端的小岛,而对于一直待在琼州岛上的官员来说,时日一长,当时的种种善政未必还能贯彻如初。琼州一带官员还能稍稍收敛,但南端的崖州等地,官员们面对着许多利益,早就难以抑制心中的贪婪,不知道做了多少天理难容的事情,如今闹到这种地步,他这个巡抚也难辞其咎!

“老爷,”张皓文观察着艾巡抚的表情,忽然开了口,“小人想斗胆问您一句,您此次驾临琼州,看了您治下的子民,心中有何感想呢?”

“这个……”艾广收回思路,回味起来,说实话,广东其他地方和江南相比虽然不算富庶,但比起琼州还是强得多了,即使是在琼州岛上最繁华的琼州,也有不少面黄肌瘦,衣不蔽体的人。“穷山恶水出刁民”——看来这是永远也无法摆脱的规律啊!

上一篇: 女配家里有金矿 下一篇: 女神的快穿之旅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