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太子前夫又重逢了(122)
在座的有右仆射房玄龄、太子少傅萧瑀、舅父长孙无忌……圣人招他坐下,也不避讳,继续谈论朝政。
谈到关键处,还会问问李承明的建议。
都是关于民生,李承明一一作答,他最近在推均田制和租佣调制,前世又在民间生活过,更知百姓艰苦,提出的建议更切实际一些。
萧瑀赞道,“太子爱恤民命,实乃国之大幸。”
“少傅过奖。还是父皇教导有方。”
然后一众大臣又对着圣人吹彩虹屁。
……
众臣告退,李承明却没走。
圣人睨他一眼,杵在这儿还不走?
李承明一本正经道,“儿臣想到还有事想请教母后,不如与父皇同行。”
圣人被儿子踩到痛脚,挥手让他滚,“大晚上不要吵你母后休息,有什么问题明日再说,赶紧滚。”
“儿臣此番前往江南,寻到民间圣手孙神医,母后素来受气疾之苦,身体一向不好,如今怀有身孕,夜间时有咳吐,不如让他进宫替母后看看?”
圣人抬眸看了他一眼,状似无意地翻过奏折,“你母后她……她还在咳?”
李承明抿唇,“听说还挺严重的。”
啪——奏折合拢。
圣人靠在椅背上,揉揉眉心,“嗯,宣你找的那个神医进宫给你母后瞧瞧。”
“谢父皇。”
眉目一抬,看见李承明还不走,“还有事?”
“父皇日夜操劳,还应保重龙体才是。”
“知道了。”今天这小子怎么这么烦。
“那……儿臣就自行去立政殿了?”
奏折扔下来,砸在李承明脚边,圣人爆喝出声,“滚回你的东宫去!”
……
苏宓浑浑噩噩醒来,觉得喉咙干涩,“水……”
守着她的锦宜连忙起身,端来一杯水,一边扶起苏宓枕在靠垫上,一边小心喂她喝水。
阿宝在床上伸长脖子,见苏宓醒了,吧唧吧唧爬过去嗅嗅她的手指。
暮色四合,皓月当空。
“二娘子整整睡了一天一夜,再不醒,奴婢就要去找孙神医了……”
沾了水有了力气,苏宓自行拿过水杯咕咚咕咚喝下去,擦擦嘴角,“我这不是没事了吗?就是累了,补一补就行。”
突然肚子咕噜咕噜叫,苏宓有些不好意思,“锦宜,我饿了。”
“奴婢这就去准备!”
很快,一桌好菜便做好了,酱鸭、水晶汤饺、牛肉烤胡饼、皮蛋白粥陆续端了上来。
锦宜怕苏宓一下子吃太多太油,分量都有减轻,还把精米换成了白粥,免得伤胃。
不过事实证明锦宜实在多虑了,苏宓自控能力太好,尽管已经饿得前胸贴后背,吃起来还是慢条斯理,白粥喝了半碗,就吃不下了。
锦宜看着满桌子菜,苏宓瘦得下巴都尖细尖细的了,“二娘子再吃点吧。”
苏宓摆摆手,“一下子好像饿过了头,吃了一点儿就饱了,白粥留下,其余的你们分了吧。”
“喏……”
苏宓拿勺子在碗里绕着圈儿,“祖母怎么样了?”
“已经大好了,今天就按照药方在抓药吃,孙神医说让老夫人大晴天多走动走动,还有些人专门给老夫人按摩呢。”
苏宓笑了笑,很是轻松,“那就好。”
锦音走了进来,拿了一大摞案牍,向苏宓汇报开设医馆的情况。
在苏宓前往江南之前,就有开医馆的打算,铺子已经选好,招募医者的告示也贴出去了。医者多出寒门,只为寻个生计,苏宓给的报酬颇丰,自然应招者众。
她如果想继续做下去,就必须得有自己的医馆。
她要去江南,就留了大笔银钱下来,把这事儿交给锦音去做。锦音虽不够圆滑,但管财理事上,却颇有天赋。
锦音带了个小算盘进来,一边噼里啪啦翻账一边与苏宓道,“东市铺子盘下来花了五百两。这几日奴婢在带人修缮。还有这是应招者的名册,二娘子请过目。”
苏宓翻过手册,她要应招医者的祖籍、生年及过往经历、兴趣志向。她不缺小厮奴仆,报酬又丰厚,遂把要求定得很高。
苏宓在手册中勾勾画画,删减掉了一波人,沉吟道,“剩下的人,叫他们明日到东市来,我亲自过目。”
“喏。”
锦音想到什么,笑着问道,“医馆就要落成,二娘子给取个名字吧。”
苏宓想了想,笑道,“那就叫——济世堂吧。”
悬壶济世,医者仁心。
第二日,苏宓先去看过郑氏,见郑氏已然大好,心里高兴,服侍她喝下药,方换上胡服,打马去了东市。
原先济世堂的铺子是一家酒楼,原主欠了高利贷,只得把铺子卖了,正好苏宓要盘,就低价卖给了苏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