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堂归燕(215)
秦宜宁站在最右侧的窗畔,一偏头就看得到城门口的方向。
只见清扫干净的街道延伸至城门前的方向,忽而有一人一骑快马加鞭而来,那人穿着铁灰色的太监常服,高声喊着:“皇上、皇后娘娘回城!”
话音方落,便有鞭炮声霹雳啦拉的炸响开来,青烟四起,红屑飞扬,老百姓们各个欢笑开颜,连连鼓掌叫好。
秦家的女眷们便都禁不住伸长了脖子往外瞧去。
大敞的城门处,帝后相携走在最前,紧跟着的便是秦槐远和太子,最后便是身着整齐官服,按照品级排列的满朝文武。
而身着大红官服身姿挺拔的秦槐远,在长相良莠不齐的大臣们的衬托之下,显得格外不凡,细看竟还有几分道骨仙风的味道。
皇帝一身明黄龙袍,挽着一身红色凤袍的皇后,一面在护卫的保护之下沿街往前走,一面向着路两旁的百姓们挥手。
也不知是百姓自的,还是早就安排了人带头,忽有一人高声道:“皇上万岁!皇后千岁!皇上福泽庇佑,大燕风调雨顺!”随即百姓们便齐齐拜了下去。
秦家的女眷们在皇帝路过醉仙楼门前时也都纷纷行礼,不敢直视天颜。
老太君率女眷们跪地,口中还不停的唠叨着:“果真是我秦家的儿郎,果真是祖上积德,为秦家增光啊!”
不光是老太君自豪,秦宜宁也觉得很是自豪。
毕竟,做官能做到秦槐远这个地步,这一生的雍容和荣耀已是到达巅峰了,这是多少人求也求不来的。
谁知秦宜宁刚这般想,忽而听见外头传来一阵喧哗,隐约之间有百姓的叫骂和哭喊之声。
秦宜宁心里咯噔一跳,忙起身到了窗边往外看,却见围观的百姓之中,竟有二十多个男子蒙了面,手持兵刃冲了出来,竟是要意图行刺!
第一百一十九章 迎接仪式(二)
那二十多名刺客都做寻常百姓打扮,今日人头攒动、场面拥挤,刺客混迹人群之中根本无人会在意,加之明知今日皇帝出行必安排重兵保护,所有人都想不到,竟还会有人会挑在这种时候来行刺。
只见刺客手持钢刀与棍棒,冲出人群直奔帝后而去。
御前护卫和五城兵马司的人当面迎上,与刺客缠斗在一处。
老百姓哪里见过这般阵仗,早已被吓的连连倒退,生怕自己被波及。
奈何人着实太多,奔逃中的百姓你推我搡,有人摔倒在地,被慌乱逃命之人来回踩踏。刺客还没等杀成皇帝,混乱之中已有寻常百姓性命垂危。
老太君这里早就吓的惊声大叫:“我的蒙哥儿啊!天啊!快去救人,快去救人!”
秦槐远距离帝后和太子极近,他们虽被重点保护,可刺客的刀剑也是随时对着核心处这些人。
秦宜宁已唬的脸色煞白,心跳都快停了。
昏君和妖后死不足惜,可父亲何辜!
秦宜宁只恨自己不是男儿身,没有修习高深的武技,她的那点蛮力在此处根本不值一提,竟只能眼看着父亲置身于危险中!
女眷们吓的尖叫连连,街面上也一片混乱,大人叫,小孩哭,尖锐的叫嚷声和喊打喊杀声直刺得人耳膜疼。
秦宜宁并未如身边的堂姐妹一般尖叫,而是扶着窗棂目不转睛的盯着街上的状况。此时已有个别刺客突破了侍卫的包围直奔着帝后方向而去,秦宜宁发现,这些人的目标是昏君和妖后,并不是秦槐远!
见到这个状况,秦宜宁略微放心了一些。
妖后昏君若死了,这国家或许还能恢复昌盛。
只是她怕刀剑无眼,会伤了秦槐远。
刚这样想,忽听城门方向又传来一阵此起彼伏的惨叫。
秦宜宁循声望去,竟看见十余名身着大周军服的大汉挥舞着刚刀冲进人群,左劈右砍,连寻常百姓都不肯放过,一路直冲向秦槐远所在方向,还高声嚷着:“拿下秦蒙!”
一听看到这场面,老太君当场就双眼一翻昏了过去。
秦宜宁双手紧紧抓着窗棂,连指甲折断流了血都不自知。
看这些人的路数,秦宜宁想起了曾经在仙姑观行刺的那些人!
他们身材一样高大,招数一样的狠辣。秦宜宁虽不会武功,可看先前做百姓打扮的蒙面人,再对比后来穿了大周军服这些人,从招数上看,分明就是两伙人!
秦宜宁不懂,秦槐远一个为国立了功且一直以来风评都很好的人,为什么在和谈成功之后要被刺杀!
昏君和妖后早就该死了,可她父亲不该死啊!
除非,这些人不是大燕人!
秦宜宁灵光一闪,面色便更加凝重了。
街道上一片混乱。
围观的百姓们和后头缀行的官员,能逃的早就逃的无影无踪,能躲的也都在路旁商家躲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