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帝女难为(56)

作者:银鱼的天空 阅读记录

太元帝语重心长地对梁容音讲。“音儿,你若是知道先帝在位的时候,我大梁因为不强盛,所以才招其它国进犯。为父也是守驻过边境已有十多年之久,你就算是守着不动,他们也会自己打上前来,伤你子民,欺你妇孺。所以孤即位当日便发了誓,若不能平定天下,九国统一,绝不去地下面见皇兄。”

“当日是当日,可我大梁如今已经强盛,立于九国之首,已经足够了。还敢有谁敢进犯我大梁?父皇难道一定要以武力平定天下吗?可你当初说的不是,文武兼修吗?”梁容音指着墙壁上那悬挂的山河社稷图,“战事折我大梁多少优秀儿郎,有多少妻离子散。父皇,您去看看长安街头,有多少是因为战事来长安避祸却只能以乞讨为生的流散妇孺?就不能先治国而后延缓扩张领土的事吗?”

太元帝听后,好像是有些道理,沉默了一阵。“容孤想想。”

梁容音松缓一口气,希望父皇不要急于求成,听他一次。

当太子当得太累了,请辞要被骂,当着又是夹心饼干。

还不如以前逍遥自在,以琴为乐的生活了。先帝在位的时候,不知怎的也极其看中他,以至后来,他开始逐步步入朝政。而父皇登基后,近年朝政更是繁忙,他已经有很久都没摸过这些闲暇东西了。整天不是上朝,就是被某个大臣拉到一边谈话,要么就是批阅奏折,劝导父皇。经常和父皇政见不同大吵一架。

他才二十三岁,却已是心力疲倦。

太元帝沉思一番,决定把太氏叫过来询问一番,这个人的脑袋比较聪明,有事叫他包管能处理。

梁容音见他那个样子,不用想,又是请他老师出马了。他默默翻了个白眼,悻悻捡着散落一地的奏折,收拾着残局。

父皇和先帝都喜欢虐待摆放奏折的案几,一不高兴就直接拍碎,甭管换得有多结实。这两个人的脾气也是越来越像了,果然不愧是亲兄弟。

此刻某处正在焚香弹琴的人,突然打了一个喷嚏,心道不好,那个家伙,又要来烦他了。

辰光殿太傅阁。

太傅阁的后院是一片竹林,林荫下有人正在抚琴。抚琴的白衣男子依然还是一张面具掩面,轻拨琴弦,一曲《高山流水》抚得好不惬意。

若想问他弹得好不好听,看看下首盘膝坐于下方的一排排人那一脸陶醉的表情便知道。

焚香快燃尽了,便有人主动上前添香。

每当有空闲的时候,太傅阁的太傅们,都会展示自己的才能,给其它太傅看。

这一任的皇帝极其重学,请来的太傅足足有十多个。而辰光殿外阁还设有太学,里面聚积着好学的各方才子和学生。

只是近年战事频多,皇帝重心放在武学上了,太学逐渐有荒废。

而梁容音今日前来,一则为请太氏入龙华殿为父亲解惑,二则要恢复太学昔日兴荣。

“老师。”梁容音上前拱手行礼,太氏点了点头,知道他有重事相求,便停止抚琴,命人掐掉刚点起来的香。

众太傅一见太子一来,顿时都朝他围了过去。

太傅在梁朝享有极高待遇,面见君王及太子褚王,不必行礼。

“小太子,听说你会下棋,比你老师下得还厉害?”

“小娃娃,长得真不错,听说你琴艺也不错。”

“孩子,跟老夫过来一下,切磋切磋一下八般武艺。”

“别拉了!小太子到我这边来,近日里我研究了一下治国良策,你快快同我过来,拿上去和你父皇商讨一下合不合适?”

太傅们拉扯着梁容音,每个人都想朝自己这边拖,那眼睛放的狼光都快把他给直接吞没了。

太氏无语,这群人每次见他的学生都是要拖去研究一下,总想看看是不是什么三头六臂,和他们的学生有何不同之处。

“太子。”太氏清咳清嗓子,示意大家别闹了,太傅们这才把人放开。“今日过来,可是你父皇又托我什么事了。”

然后把梁容音拉到一边说话。

听完梁容音所拜托之事,太氏揉了揉眼皮,意味深长地看了梁容音一眼。

“你是不是不想当太子了?就因为你和陛下政见不同?他重武学,你提倡重文修?这些年他所走的路,多数是听了我的意见。梁国之所以如今强大,是因为陛下。他急于求成是有不妥之处,但是先帝在位的时候,也曾想过九国统一。若是你能理解,就知道他现在的难处了。至于那些文武百官,你有没有想过,为何他们自己不去找陛下,而陛下一说他要扩张领土,总是附和。而尽让你出面,作为臣子,依赖于你。”

太氏淡淡陈述。“十年前的宫变你还记得吗?太业殿前百官无措,仅有一文官不惧临阵倒戈的五千禁军。他们虽不是庸臣,也并非不是勇臣,但绝对不足。若你记得,应当首先想的是在朝臣和陛下之间怎样达成君臣一心,然后也要重贤进能,为百姓谋福。现在战事已休,你有足够的时间去做这些事。如果陛下真的想在半年后再扩张领土,没有这些,他是不敢我也不会让他这么急于求成的。”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