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镜心劫(13)

作者: 徒往 阅读记录

“不轻易交心。”

茶水雾气氤氲,胤禟的神情也模糊,“岂非爱而不自知。”

“那不过是否认和逃避的借口。爱是天赋的能力,是发自内心,与生俱来的,爱了,便懂了。”

提起情爱之事,这女子竟仍面色不变,大方坦白。胤禟望着她,“那你可懂?”

展念被他的眼神勾得心底一颤,面上仍不动声色,“从未。”

胤禟抿唇不语,展念无所回避地与他对望,直到帐外佟保道一声:“主子,扶苏姑娘来了。”

“快请。”

佟保亲为掀帘,想是来者绝非等闲,只见一个宫女施然而入,素颜青衣,珠玉未缀,唯衣角用白线绣着几叶竹。胤禟问她:“额娘有何吩咐?”

扶苏请安行礼,“倒也不是什么要紧事。”目光一转,将将朝展念看来,“只是,闻九皇子新得佳人,娘娘很是好奇。”

展念心里咯噔一下,按剧情发展,宜妃将她叫去,或调查盘问或冷语警醒,最后诫以“你身份低微,不可觊觎九皇子”之语……天地良心,她觊觎的是八皇子!

胤禟沉吟片刻,抬眼看她,“过几日便是十一弟忌辰,额娘想是伤心,奈何我与五哥不得承欢在侧,所以……”

“所以,母亲想念儿子,又见不到儿子,就叫个身边人去问话?”

“额娘不会为难于你。”

展念想了半晌,缓缓笑开,“我相信。”

眼前人笑意坦荡如晴空月色,不假思索的信任让胤禟有刹那怔仲,一时竟忘了言语。

话是信心满满,其实惴惴不安,展念决定先跟扶苏套近乎,“扶苏姑娘的名字这么别致,是娘娘给你起的吗?”

扶苏清淡一笑,“正是呢,娘娘甚爱《诗经》里‘山有扶苏’一诗,便给四个丫头赐名‘扶苏’、‘荷华’、‘乔松’、‘游龙’。”

展念请教:“这是什么诗,姐姐能否给我讲讲?”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山有乔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扶苏款款而行,从容吟咏,“子都、子充皆是美男子,全诗意为不得良人,却遇狂徒。是女子与情人密会时的俏骂之词。”

展念大奇,“娘娘竟喜欢这样的诗?”

“亏你是九爷的身边人呢!”扶苏笑她,“九爷那桀骜张扬的脾气,你当是哪里来的?再者,当年娘娘何以得皇上垂青,你全不知晓?”

展念讪笑,“不知道,姐姐教我?”

“也罢,后妃居处离此尚远,便说与你解闷。”扶苏回忆,“娘娘初入宫时,不得恩宠,无事便去御花园游冶弄箫,一日正吹‘山有扶苏’之曲,不巧皇上听了,从山石后转出,笑问娘娘:‘谁为子充?谁为狡童?’,娘娘也不起身,仍坐在花树柳荫之下,答道:‘谁迟迟不至,三心二意,谁便是狡童。’皇上听了朗声而笑,问道:‘贬责主上,该当何罪?’娘娘又答:‘妾怨郎君,与主何干?郎君负妾,又该当何罪?’皇上无言可对,娘娘这才抬眸去瞧皇上,微微一笑,竖箫吹曲,竟又是那首‘山有扶苏’。”

展念听得入迷,“后来呢?”

扶苏笑道:“那年八月,娘娘无子却破例晋封,位列七嫔,此乃无上荣宠。十数年间,圣恩未尝稍减。”

展念点头感叹,忽又想起一事,“扶苏姐姐,我还有一事请教。昨天傍晚我在九爷那边研墨,看窗外阳光不错,就有些心不在焉,九爷便让我回去,我问他会不会因此责罚我,他却回了一句不明所以的话。”

“不明所以?”

“他说,心之忧矣。”展念摊手,“这句话是说,让我时刻忧心这件事,还是说,他心里对我感到担忧,又或者……”话未说完,扶苏已掩唇笑个不住,“九爷找的侍书丫头……原来胸无点墨……此事……果然蹊跷……”

“此句是有什么典故来由?”

“此句也出自《诗经》,‘园有桃,其实之肴,心之忧矣,我歌且谣。不知我者,谓我士也骄。彼人是哉,子曰何其?’意思是,我见桃树果实繁盛,心中忧闷,只好放声歌唱。时人谓我傲慢狂妄,他们是对还是错?你说我该如何做?九爷这样说,是怨你不懂他呢。”

“那……为什么看到桃子会觉得忧闷?”

“世人对此诗看法不一,具体何解,全在个人。”说笑间已到宜妃帐前,扶苏提醒她:“收声,低首。”

淡色帐帘掀起,两列宫女噤声垂手,扶苏行至列前侍立,展念低首缓行,至帐中挽裾跪地,“参见宜妃娘娘,娘娘千岁。”

第6章 行人难久留

清淡的海棠香气里环佩琳琅,衣裙曳地窸窣有声。一袭柳叶织锦的碧色裙衫渐入视线,须臾,听得个不疾不徐的声音,“平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