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未曾亏欠我/感性经济人假设(36)
火堆太小,就多添一些柴火;晚风渐凉,就多唱一首诗歌;无酒无肉,就掰下一块面包,挖掘美妙滋味,喝下一口清水,再一起纵情干杯。
陶醉从大家的笑容里,看到了生生不息的希望。
她知道,这夜再长,他们也抗得过去。
山川上空飞过一架飞机,陶醉抬头望着,突然想起宋沐风。
如果他在,她是不是就会更有勇气?
所有人都关心着京郊这次的突发灾害,新闻频道持续报道,社交媒体上热度持续发酵。宋沐风送走陶醉爸妈从机场回家的路上,打开广播收听着有关京郊泥石流的新闻,从音响里传来持续跟进的报道,宋沐风这才知道,这次灾害的严重程度。
回到家之后,他赶忙打开电视点击回看。
果不其然,在电视上看到了陶醉,她穿着工作服,拿着话筒,站在满地的泥泞里,身后是受到灾害影响的现场。
“稍后我们将跟随救援队伍去往大山深处,本台记者陶醉为您持续报道。”
宋沐风再往后看,已经找不到陶醉的身影了。
其实是因为山里信号不好,素材传的十分缓慢,所以电视上还没有播出后续的报道。
但宋沐风一下子慌了阵脚。
拿出手机给陶醉打电话,结果提示已关机。
他才答应陶醉的父母,要好好照顾她。
翻开手机通讯录,想看看有没有什么别的办法可以得到更多关于现场的情况。他的朋友圈,多是同事和朋友,关于传媒领域的熟人,简直是少之又少。
快要翻至最后的时候,一个名字出现在了他的视线里——辛北。
宋沐风突然想起韩净辰前不久跟他说过,辛北回京港了。
这么大的救援行动,她应该是其中一员吧。
宋沐风想了想,按下了拨号键。
距离上一次通话,已过去六年。
第26章 她鼻子一酸,奔跑向他
辛北此次回国,本是为了休假,奈何京郊发生如此大的灾情,她再也闲不住,联系了有关部门就来到京郊救援指挥中心,随时待命。
宋沐风的名字出现在屏幕上的时候,辛北还以为自己出现了幻觉,但持续亮着的屏幕提醒他这个来电就是宋沐风,并且不是误拨。
辛北按下接通键,轻声地说了声“喂”。
宋沐风曾设想过无数次和辛北再见的场景,却没想到真的接通了,他根本没有心思去体味久别重逢的思绪,“辛北,你是不是在京郊救援现场?”
“是的。”
“帮我个忙。”
长夜过后,终于迎来黎明。
道路终于疏通,辛北作为应急救援员之一,和司机一起坐上了上山的车。所有的工作人员和村民捱过漫长的黑夜,终于可以下山。
辛北到达救援点之后,看到一个背着摄像机的人,想起宋沐风的嘱托,再加上她也真的很好奇,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才能让宋沐风主动给她打电话。于是就问摄影师认不认识一个叫陶醉的记者。
摄影师回答说,陶醉应该是去房后拾柴火了。
陶醉没怎么睡,起床看到将要熄灭的火,怕大家起床会感觉冷,于是想要再添一些。辛北绕到房后,看到一个半弯着腰捡柴火的身影,身形消瘦,但仍然给人一种很美好的气质。
辛北试探着叫了句,“请问是陶醉记者吗?”
陶醉听到有人叫她,赶忙回头,“我是。”
辛北看着她,掩不住的倦容里藏着一双依然清亮的眼睛,跟她说,“接你们的车来了,我们该下山了。”
陶醉有些激动地应了一声,然后就走向辛北的方向。
辛北穿着紧急救援服,一席干练的短发,一双坚毅的眼神,陶醉看她的第一眼的感觉是:她可真帅!第二感觉是:她怎么看起来这么眼熟!
宋沐风昨晚跟辛北通过电话,得知了陶醉的情况,知道虽然道路堵塞,但是有工作人员在上面保证他们的安全,宋沐风虽然稍稍放下心来,但一想到她整个晚上都要在山上度过,他还是无法放心。
一大早,宋沐风就开车来到了京郊。快到达救援点的时候,所有私家车都禁止入内,没办法他只有徒步走到救援点。京郊的雨势终于慢慢弱下来,天空中飘着蒙蒙细雨,小而密。宋沐风顾不得拿伞,就一心奔向救援点。
到达之后四处寻找,仍然没有找到陶醉的身影,询问工作人员才知道他们还在路上。
陶醉坐在车后座,车厢内的温度慢慢温暖着她冻了一夜的身体,神奇地倦意来袭,她很快就睡着了,像是在兵荒马乱的奔忙中,捡了一个小时还算安稳的觉。
辛北坐在陶醉后面,看着她的身影,深深觉得不管做什么工作,都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