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穿越七零年代(12)
还真是人多嘴杂,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锅里的油舀出来,倒入多半锅肉汤,把红烧肉、酥肉、滑肉、肉丸子、海带、金针,靠锅边分别成堆放好,锅中间放入白菜粉条绿豆面丸子,上面笼屉里放上四喜丸子和整只的鸡。
大火烧开后,小火又蒸了半个小时。掀开锅盖,把四喜丸子和鸡拿出来放到盘子里,上面再放入切好的鸡蛋饼丝,一块送过去。
八个盘子上完了,按照这里的规矩,男方领客的开始摧饭了。女方这边的陪客的,客气的谦让:“时间还早,咱们接着喝。”说着就举杯让酒。
这个时候的酒杯是烧制的琉璃小盅,一两酒能到八杯。一个席面总共上两个酒盅,坐席的互相轮着喝。一圈酒喝下来,咋着也得一袋烟的功夫(大体上十五分钟)。
一般人家的酒宴,客人最少催三次饭,喝一圈酒催一次,到第三次主家请的陪客的才吩咐上饭,大体上也就是半个小时。
姥姥听到陪客的安排上饭,才把萝卜丸子放到汤里加热较散,怕煮的时间长了破碎,品相就不好看了。
锅沿边摆了一溜八个碗,姥姥挨个往里盛菜,红烧肉、酥肉,滑肉、肉丸子,金针、海带里加点醋调味,萝卜丸子盛出后,用勺子把锅里剩下的菜搅匀,舀出来一碗算是过年菜,淋上香油,八个碗齐了。先上了四碗肉菜,四碗素菜是饭菜,和馒头一起上。
姥姥嘱咐二奶奶热馒头,谢绝了他们留饭的好意,就领着悠悠回家了。
第7章 青山羊
妈妈已经做好了午饭,看见姥姥和悠悠回来,就把饭菜端了上来。还是那两样干粮,花卷和杂面窝头。菜是用肉汤炖的白菜粉条和绿豆丸子,两位老人和兄妹仨每人多半碗,爸妈吃的是半碗咸菜:辣萝卜酱豆。
姥爷给迪迪挑了个白面多点的花卷头,姥姥拿着窝头说:“高粱豆窝窝就辣椒,越吃越上膘,我凑空做点辣椒酱。”
小悠悠的记忆里,姥姥做的辣椒酱,香辣可口,特别是加了炒黄豆碎的,香味更浓。想起自己衣兜里舅姥姥给的焦花生(炒熟的花生),赶紧掏了出来。
“舅姥姥给的,加到辣椒油里好吃。”
“我的吃完了,以后再有了就不吃了,放着做辣椒酱。”昊昊有些懊恼的说着。
“我也不吃了,给姥姥放着。”迪迪抢着说
“孩子长大了,都懂事了。”姥爷欣慰的夸兄妹仨个。
悠悠家的午饭还没吃完,就听见外面传来一片礼让声。出门一看,二爷家的新女婿在几个人的陪同下出了客屋,看来是怕人们乱新客。
乱新客地这里的习俗,就是在新女婿回去时,村里的男青年合伙用锅底灰给抹个大黑脸。
而且是辈分越高乱得越狠,大概是你年纪轻轻就当姑父、姑爷,是得付出点代价的。
女方家的近门(五代以内的血亲)兄弟,大多负责护送新客出村,一般出了村子乱新客就结束。
二爷家辈分高,近门又少,估计是想趁大伙回家吃饭的时间,新客早早的回去。
哪知道刚出院子就被等在那里的几个小伙堵住了,手里还拿着粘了锅底灰的棉花团。新女婿看见,吓得麻溜的退回了院子。
二爷没法,只好跟在后面,虽然一言不发,可愣是镇的一伙人没敢上前,但还是在后面跟着,一直送到了村外。宝景自己留下来陪着二姐夫,大伙都跟着二爷回来了。
刚回到家里,男方跟来的领客的就提出来回去。二爷客气的挽留了几句,就吩咐送客。
新客带来的礼物,二奶奶依照这里的规矩,只留了十个个馒头和花糕鼻子、一封果子,其余的都给压了回去,其余的一样没留。
礼盒是当着领客人的面盖上的,围观的是看热闹的乡亲。领客的嘴里礼让着让多留点,可是没实际行动。
围观的群众七嘴八舌的议论着,有让二爷多留点的,有夸二爷大气的。
不过大伙一直认为,二爷疼闺女,这是给闺女长面子,怕留多了,闺女在婆家人跟前抬不起头来。
吃完午饭,哥哥跟着姥爷去放羊,肩上还背了个柳条筐准备拾柴禾。
悠悠数了下,家里养了十六只青山羊,其中怀羔的母羊就有七只,肚子大的都快挨地了。还有五只半大的母羊,四只小戒子(去势的公羊)。
看着成群的青山羊,悠悠首先想到的是香气浓郁的羊肉涮锅。后世里,青山羊可是备受欢迎,散养的青山羊肉,价格高达上千元。现在的悠悠年纪小,不知道这个年代青山羊的价格如何,不过通过家人对青山羊的重视程度,应该还可以。
悠悠通过在智脑上查询得知,即使在这个年代,这里的青山羊在全国也是稀有特产。肉质良好,肉裘兼优,繁殖率高,被国内外著名专家称为“国宝”。